林仁廷心理師
現為諮商心理師,工作迄今20年餘,目前服務於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經營FB粉絲專頁『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諮商心理師』

目前分類:電影、心理與人生 (1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機器人是真的超越自己(的程式)了,或許它還是沒意識到「愛為何物」,但是它『#實踐了愛,於是感受到愛』

【電影心得】《荒野機器人》讓我聯想到「亞斯特質」與「NT」的

在先前電影預告時就決定來看了,因為機器人的設定,根本就是亞斯特質

#劇情簡介與推薦
預告裡已經把劇情暗示的差不多了,其實沒什麼爆雷的問題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這不是電影,是一場夢的話。我會覺得荒野女巫、莎莉蔓老師及蘇菲都是女性自我的一部分。
荒野女巫=欲望(貪婪);莎莉蔓老師=控制;蘇菲=自我意識

 

【霍爾的移動城堡】20年後再看觀後感

1.以浪漫戀情來說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山道猴子的一生》比同日本電影《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結局都是了然一生。
他們想成為光源,沒想到只是不起眼的煙火(連煙花都不算),最終消失在黑夜,無人知曉。
我們學心理的,要提醒自己: 對啊,為什麼不做?誰會天生找死,悲劇了結自己?
在成長的路上,誰教了他、誰照顧/愛護/肯定了他、誰給了基本資源、誰鼓勵/教育/示範他什麼是自我覺察?
在責怪一個人不選正確道路的時候,我會先檢查「他有沒有被賦予選擇的權利」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22年。10月上映以下有劇情。(防雷線)
建議先去看電影再來看我的分享
我是以「心理復健、治療創傷」的角度來重排劇情的
男性面對失落悲傷,他會氣自己無用,陷入憤怒和無感,跟女性陷入哀傷出不來剛好相反,也因為這樣要治療男性是困難的,劇中三位女性像是阿尼瑪(男性心中的女性意象)共同協助了男主角。
《救救旱鴨子》首輪電影交換券贈票活動開跑!-電影神搜.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電影用蒙太奇的方式隱喻、譬喻,但我能感受到情感,在快速切換中最後沉澱下來個人的、親情的關係該怎麼去重新連結。

蠻新奇的,資訊量大(經驗夠多)的時候是怎麼發生領悟的。跟過去電影強調「慢」「細」而產生的內在感受不同。

888.jpg

「媽的多重宇宙」(英文片名Everything、Everywhere、 All at Once)令人新奇
當你逐漸相信它是科幻武打片時(明明電影預告+楊紫瓊給你的印象就是這樣)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尤里卡」是希臘語,意指發現靈感時不由自主發出的驚嘆聲。

底下說明實際的操作方式。

20190426104611579310_watermark

 「尤里卡」

是希臘語,意指發現靈感時不由自主發出的驚嘆聲。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類的情緒、動機、行為是互為關連的,即使意識不明所以,最後也一定會做出有功能有意義的行為,由於行為看的見,因此我們會從行為觀察去反推「這個人」究竟在想什麼、經歷了什麼。

正昆的苦屬於精神層面,無形無量,他再怎麼從身體去代償,也是無濟於事(除非用語言描述出來)

20190125123949_42.jpg左:正昆 / 右:阿義

有電影公司贈票來,所以破天荒地寫了近期電影的心得。

寒單是一部描述自我放逐、自我懲罰以盼救贖的故事,與台東寒單爺意象連結,炮炸肉身,以無數、連續性的痛覺代表贖罪。故事劇情平鋪直述,主角正昆嫉妒阿義,且過去也曾被他霸凌,在舊恨新仇驅使下引燃炮竹,結果失手害死了兩人的最愛萱萱。阿義痛失最愛、受傷斷指,以吸毒逃避人生。正昆以虧欠萱萱的心情,救阿義脫離毒癮、找工作、成為拜把兄弟…但其實一切只為贖罪,正昆不是真心的,從頭到尾都在壓抑自己各種感受。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影片並非在談家庭如何面對失去兒子/弟弟的傷痛,重點是母親因悲傷無法復原,她失去了她自己,雖然她還活著...而家庭失去了妻子/母親,這才是要面對的事實。

接納了母親,而不是期待她該努力復原走出悲傷,創傷後不會回復正常的,能做的只有與倖存模樣共處之。

「家的容量」是海納百川,雖然家庭失去了母親及妻子,但她還在這個家,放下自己的失落與期盼,重新學習和受創的她以新的連結、新的相處模式。

21-05.jpg《衣櫃裡的貓》劇照

(一)劇情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程序正義」是什麼?程序正義(英語:Procedural justice;也稱程序公正,又稱看得見的爭議)是指解決爭端和資源分配過程中的公平理念。意思是說政府在運用憲法所賦予權力(powers)判決之際,必須尊重憲法所保障的人民權利(rights)。

不過在薩利傳奇故事的背後,有個背景條件容易被忽略,薩利所處的環境,並不是調查會說了算,最終結果是在聽證會下才能決定,而雙方都能在那場域提出辯論及反駁,也有權力要求額外的證明或測試,換句話說,薩利是在程序正義的環境下,知其規則、訊息互通,知其所以、善用工具,他只要專注於如何提出抗辯即可。相對的,張月英的故事必須冗長,因為她的平反來自「無中生有」,什麼都要自己來,員警也不一定幫你,而這個法律、調查系統正要用自己信任的片面資訊,憑自己的邏輯將疑犯定案。

每一案件法官/陪審團或許有主觀判定,但客觀的程序正義卻勢必要遵守,在這樣條件下,任一方才能有中立的舞台,有自己的權利,為自己辯駁。若真的歸責了,也容易服氣。薩利很偉大,他救了155人,但平凡賣衣的張月英也是,在強調程序正義的社會裡,沒有人該有差別待遇。

「薩利機長」的圖片搜尋結果 圖片:網路

(一)事件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電影《墊底辣妹》裡,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沙耶加無論做什麼或不做什麼,母親都是允許且接受的。沙耶加與好友同歡作樂,化妝打扮、唱歌跳舞,就是她生活的全部。沙耶加雖然被愛,卻不確定自己有何優點,學習有什麼用,人生缺乏目標。

什麼是「父性」心理原則?「父性」簡單來說,是未來式的,是一種有條件的期待,因此會有計畫、秩序及延遲滿足等概念。如果拿來跟母性相對,父性則會顯得嚴格或有限制。因此「父親」與其說是種角色,不如說是代表「父性」的心理原則。「父性」教導與引導孩子走出家庭,走進社會,在人際領域生存,父親在前面帶頭陣與這個世界相處,成為一個榜樣,領著孩子向前。

父親缺席了,或者父性心理缺席了,孩子雖然可以被母愛無限包容,但難以長大,因為沒有人催促他脫離母體,向前邁進成為大人,可能就此成為「媽寶」。梶原千遠在《拒絕長大的男人》書裡說道:『會培養出「什麼都不想做」的男性的家庭,一定是父母雙方都缺乏父性,而且是嚴重缺乏。』

父親也需要被了解,主動和父親和解吧,我們來學沙耶加所做的事:(1)了解父親這個人(2)觀察求證(3)和解不一定需要語言。父親不是天生的,男人在心理學習的路上都是不容易的,如果父親能有機會被了解(或和解),即使笨又頑固的男人,一旦被溫柔對待,有了安全感,他也會開始學習,成為父親,並發揮父性的關鍵性與獨特。

005.jpg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爺的電影特色:1.無厘頭的認知轉彎。2.市井小民臥虎藏龍。3.男人(星爺)對愛情的想像。

其中最大的特色是,「日常生活就是悲喜劇,而我們身在其中。」生命有許多無奈,如果只是旁觀他人就會像看一齣荒謬的喜劇,星爺的電影提醒了我們,如何面對從他們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從《喜劇之王》,人怎麼可以在那樣受傷下還可以那樣回話?那根本是愛情神話,可是我也好需要啊;另一部《功夫》也讓我哭,每次看每次哭,我又驚訝又搞不懂,好像被擊中什麼,說不出來的東西被影像化故事化了。好多年過去,人生到了中場,看的事情多了,才逐漸理解其中的意義。星爺也是,他的電影跟人生價值、歷練意義劃上等號,只是每次關心的議題不同、故事不同罷了。

電影究竟隱喻什麼?這篇遲來的解析向星爺致敬。

93c95b6c177a487da218519bee5e5f4f_th.jpg

星爺電影講愛情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常聽人們使用「混亂」一詞形容自己,然那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混亂令當事人不敢生氣、不敢哭、不敢表達自己意見,只是僵在那裡,眼睛睜得大大的,彷彿一切暫停,然而當事人的內在卻不如外表平靜,根本如立法院開會,不停爭論打架。《戀愛腦內高峰會》以一種輕鬆詼諧的眾聲喧嘩比喻,表面是愛情選擇題,然而裡子是自我概念的自卑、分裂、掙扎與混戰,如何逼進自我否定,又何以在絕處逢生。我會說,皮克斯的《腦筋急轉彎》是兒童版,《戀愛腦內高峰會》是成人版的自我整合故事。

MV5BY2YwZmEyOTMtNmZjOS00YmVhLWFmMmMtM2E4NzdlNDEwYjI5XkEyXkFqcGdeQXVyNjIzODk2Mzg@._V1_FMjpg_UX1000_.jpg

內在人格擬人化,簡單易懂

電影描述寫手機小說的30歲女作家櫻井市子,對年輕美男早乙女怦然心動,同時成熟溫柔的越智先生也對她表示愛意,本來就優柔寡斷的她,腦內擁有的五種人格為此召開會議。他們五人分別為理性、積極、消極、感覺和記憶面人格,為了讓市子生活的更好,五人日夜辯論。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相只有一個。」這是柯南常說的話,作為解謎的偵探,這句話是對的。但「人性真相不會只有一個」,分析與識破心靈詭計不是結局,而是真正關係的開始,人際之間是如此,諮商關係更應該是,心理師不能自以為是心靈偵探而沾沾自喜。電影《福爾摩斯先生》以生動、犀利、環環相扣的故事提醒了我們。

20160524.jpg圖片取自網路

電影《福爾摩斯先生》

福爾摩斯在快60歲時接了一個案子,男人為妻子的事前來,妻子因連續小產兩次極度悲傷,男人為她安排學琴調解情緒,沒想到她變了,要求天天學琴,常常與不存在的兒女對話,男人禁止她再如此做,她卻私下出入鋼琴老師家,男人追蹤證據不到,強烈懷疑鋼琴老師有陰謀或下咒。我不太懂福爾摩斯為何接此案,是嗅到謀殺案的氣息嗎,總之他接了,然後他解開了她的設局,不被了解的妻子看似要謀殺先生,其實不是,先生不懂流產如同喪子,她抑鬱太深想輕生,只是需要被了解,。她引福爾摩斯前來,福爾摩斯則超越她的想像直搗核心。

她說人們的離開不是離開,只是在牆的另一邊,她不懂大家為何不懂,而「活著的人們竟是如此…」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男人的親密是感官、情慾與情感的混成。』這是《香水》要說的故事。

還不知道我在說什麼的男人,試著回想你曾聞過女孩髮香是什麼感覺(嗅覺),那代表著一種溫柔、母性、舒服、放鬆的親近感,你撥弄著女孩又細又長的頭髮,任它從指縫中滑走(觸覺),不知為什麼喜歡而重複著。

嗅覺引發親密想像。葛奴乙靠著嗅覺、嗅覺記憶,以自戀的方式尋求被愛,他以人體製成的香水,藉嗅覺想像被愛護、被擁抱的感覺,如同賣火柴小女孩在冬夜以微火想念祖母,火焰溫暖卻稍縱即逝,他越點越多,傷人而不自知,變成危險情人。

 20151204 
圖:奇摩電影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常聽見的故事:

女人明明知道先生無能、沒工作、家暴甚至搞外遇,她卻願意忍讓、委屈自己以維持婚姻,她以為用愛能改變先生,卻還是在數年後被先生拋棄,接著第二段婚姻也是賣命求全,第三段關係變同居但還是分手收場,她找到的男人類型每次都差不多(爛),每次都義無反顧、全心投入,每次都只有自己粉身碎骨。你不懂她為何講不聽,為何一錯再錯,她的遭遇令人同情卻也讓人討厭,所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是她自己的問題啊。

是這樣吧,大家都是這麼想的。

『當然不是這樣!』

情非得已,誰願意如此,在人性與心理上也有這樣的情況,重複錯誤的選擇是無意識,如同賭徒的心理誤謬,以為重複下注終有一天會得大獎。在譴責或懶得管她的可恨之處前,心理師要能看見她的情非得已,進入且同理她的無助,因為她的生命仍在奮力掙扎。

林仁廷心理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