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根待降蠟燭點燃後沒幾日,從在英國念神學博士的友人臉書,看到他分享在英國目前造成話題的超市廣告。 點進去一看,短短一個月,這則廣告已經一千五百萬人瀏覽過,這是以一百年前的真人真事故事改編,發生在1914年12月24-25日。這一則故事的來龍去脈,國家地理雜誌也有專文〈戰地平安夜〉描述。

時間回到一百年前,西方史上所謂終結一切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開打五個月,協約與同盟雙方都已進入壕溝戰的地獄,死傷人數迅速累積到一百萬之譜。

在世界大戰的第一個冬天,從平安夜開始,西線戰場上,陸續出現了一些非官方性、士兵自發性的停戰現象。根據維基百科的聖誕節休戰條目,1914的德英、德法戰場上,大約有十萬名士兵自發性的違抗了上級指示,在平安夜及隔日的聖誕節,自發性的停火,而1915年的聖誕節與1916年東線戰場的復活節也都出現類似的休戰現象。

根據記述,第一個耶誕節休戰案例是在1914年12月24日平安夜,德軍在比利時的伊佩爾地區開始裝飾起戰壕,接著,在平安夜,有許多地區的交戰雙方放下了手中的槍砲,走出了壕溝,唱著英語或德語的聖誕頌歌,大聲的唱著聖誕賀詞,慢慢的走向壕溝戰中荒蕪的無人地帶。 碰面時,士兵交換起一些小禮物,像是香菸、酒、或是食物。然後也有戰地牧師領著雙方用英語和德語一起做著聯合禮拜。白日到來,聖誕節當天,在無人地帶,英德雙方士兵也趁停火的時候,將各自的同袍帶回安葬。

在非正式休戰期間,德英兩方軍隊於無人地帶會面。Photo Credit: Robson Harold B CC0

而在1915年的一個案例中,在一整晚自發性的停火與響徹壕溝的聖誕頌歌後,一個來自德方的提議,以及不曉得哪來的一顆足球,讓交戰的英德雙方在破曉後的聖誕節當日,舉行了約有百人參與的友誼足球賽。

至於德法之間的休戰,這意外的催生出了目前風行於全世界的青年旅館系統。根據維基條目敘述,德國軍人理查.席爾曼(Richard Schirrmann),寫下了在1915年12月發生的事件記述:「當聖誕鈴聲從孚日山脈戰線後方的村莊之間響起……一件和平的事令人難以置信地發生了。德國與法國軍隊自發地達成了和平,並停止戰鬥。他們穿越廢棄不用的戰壕地溝拜訪彼此,然後用紅酒、科涅克白蘭地與香菸來交換威斯伐倫(Westphalia)的黑麵包、餅乾與火腿。由於這場交換舉動正合他們的意,所以即使在聖誕節結束後他們仍是好朋友。」

這個事件一直讓席爾曼思考著,是否有能讓所有國家富有思想的年輕人,能夠有個會面認識彼此的適宜場所,於是在戰後的1919年,他創立了德國青年旅館協會,這是全世界青年旅館之家的濫觴。

在前線中感人的故事有許多,一封在2006年被拍賣的不知名英國軍人家書,長達十頁的信中描述了1914年當時的狀況 : 「我所親愛的母親,這將是我目前所度過以及未來可能度過的聖誕節中,最難忘的一個聖誕節。……德國士兵開始在他們戰壕邊緣擺滿了燈火並前來我們這邊,祝我們聖誕快樂之類的……而我們之中也有一些傢伙跑去拜訪了他們的戰線。………向所有的鄰人致上和藹的問候。附上滿滿的愛。」

一座於1999年設置在比利時伊佩爾附近,用以紀念1914年聖誕節休戰的十字架。上面刻著:「1914年-與(身穿)卡其色服好友們的聖誕節休戰-1999年-(儘管相距)85年-仍不會被我們遺忘。」Photo Credit: Redvers CC0

另一名參戰士兵則回憶 : 「我看到我們一位稍微算是業餘美髮師的機槍手,為一個很配合的德國人修剪他那長得不自然的頭髮;當剪刀在他脖子後面來回時,那德國人很有耐心地跪在地上讓他理髮。」

2014年,對歐陸與英國來說,許許多多人重新回首百年前開始的一次世界大戰,並檢視這場流盡整個歐洲整整一代鮮血,讓歐洲陷入衰頹的終結一切的戰爭。從英國倫敦塔外植下血紅的八十八萬多朵罌粟花紀念陣亡將士,到各種研討紀念活動。在年底即將告別 2014年的聖誕節前夕,英國超市推出了以真實的聖誕節休戰為本的廣告,提醒世人紀念聖誕節的真意,也以最後的和解意義告別第一次世界大戰。

(相關閱讀:紀念一次大戰百年,倫敦市中心出現護城「血海」

英國倫敦塔外植下血紅的八十八萬多朵罌粟花紀念陣亡將士。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回到台灣,台灣一些教會因為多元成家的議題,與社會上許多人有了爭執,甚至在有平安夜舉辦活動當晚要有維安考量,以避免相關爭議團體的鬧場。本身為基督徒的筆者,期盼用這篇文章,不管是教會界還是多元成家議題的支持者,都可以在平安夜與聖誕節好好的休戰一下,和解擁抱雙方,慘烈的壕溝戰士兵們都可以,我想百年後的我們也辦得到。

責任編輯:鄭少凡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