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威廉.亞伯(William L. Yabber)、芭芭拉.薩雅德(Barbara W. Sayad)

非高壓型性偏好症

性偏好症的一個重要面向在於是否具有高壓、強迫的特性。非高壓型性偏好症(noncoercive paraphilias)屬於相對良性或無害的類型,因為沒有人會因此受到傷害。非高壓型性偏好症包括戀物症與異裝症。

  • 戀物症

我們會賦予許多事物特殊或神奇的力量:幸運數字、聖人遺物、傳家之寶、一綹頭髮或某輛汽車等。這些物品具有一種象徵性的神奇力量,我們會攜帶男朋友或女朋友的照片(有時會對著照片說話或親吻它),當我們離別時會要求留下信物,而聽到某一首特定歌曲時,會懷念起過往的愛情。這些行為都很常見,更代表了物品(或稱愛戀物件)的象徵力量。

戀物症是指受到某種物品的性吸引,對於戀物的人而言,該物品即為性的象徵。愛戀物件通常是引起性喚起的必要或強烈先決條件,若缺少此物件,可能導致男性勃起障礙。戀物者不與另一個人建立關係,而是通過親吻鞋子、撫摸手套、將一綹頭髮貼在他/她臉頰,或是用內衣自慰等方式來獲得性滿足。但有戀物症的人不必然只關注無生命的物體,也可能被女性的腳、耳朵、乳房、腿部、肘部,或任何身體部位吸引(僅受到身體部位吸引者稱為戀身體部位症,partialism)。然而,使用振動按摩器等刺激性器官的用品,或利用女性衣物配件進行跨性別裝扮,皆不屬於戀物症。一項調查網路討論群組中至少5000人的戀物症盛行率研究,發現最常見的愛戀物件為身體部位或特徵(33%)以及與身體相關的物件(30%),如內褲和尿布。腳以及與腳有關的物品,如鞋子和襪子,皆為最常見的戀物目標。

戀物可能屬於一種連續性或有程度差異的行為,從對物品的輕微偏好,到產生強烈喜好,以至需要藉該物品達到性喚起,最極端者則視該物品為性伴侶的替代品。多數人都有輕微的戀物特質,例如有些男性會自稱為「腿控」或「乳控」,他們也可能偏愛黑髮或淺髮色的伴侶。某些女性易受肌肉男吸引,有些則為胸毛茂密的胸膛傾倒,亦有女性偏愛勻稱的臀部。然而,若要符合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對戀物症的定義,此人必須沒有愛戀物件便無法進行性行為。

大部分的戀物症與戀身體部位症幾乎不會造成傷害,不過在極少數情況下,有些人會為了獲取愛戀物件而犯下竊盜行為。多數戀物行為仍在私下、且伴侶同意的情況下發生。

P_145圖Photo Credit: 大家出版提供
無生命的物體或腳等身體部位,可能會被某些人賦予性的意義。
  • 異裝症

異裝症(原文為transvestism,trans 是「橫跨」之意,vest 表示「衣服」)指因為任何理由而穿著另一個性別的衣服,有時是為了性喚起。

文獻顯示,跨性別裝扮幾乎完全出現於異性戀男性與男同性戀,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女性會對男性服裝有情色依戀。女性異裝症之所以罕見,可能有數個原因,其一是社會較能接受女性穿戴領帶等「男性的」服裝配件,而較不能接受男性穿戴「女性的」衣物,因此女性比較不會被認為是做跨性別裝扮,一般男性則因為社會上的負面反應,而較不可能有跨性別裝扮的行為。

一項針對1032名男性跨性別裝扮者(排除女性模仿者與變裝皇后)的研究,其中87%為異性戀,60%已婚,65%具大學教育程度。此外,60%的研究對象表示,性興奮和性高潮通常或幾乎總是發生於跨性別裝扮時。(女性模仿者是穿著打扮像女性的男性,男性模仿者則是穿著打扮像男性的女性,往往是演藝工作的一部分。為了娛樂目的而做跨性別裝扮的男同性戀通常稱為變裝皇后。由於女性模仿者與變裝皇后一般並非為了達到性喚起而做跨性別裝扮,因此不屬於異裝症者。)

異裝症涵蓋範圍廣泛的行為。有些患有異裝症者偏好私下在家中僅身穿一件另一個性別的衣物(通常是胸罩或內褲),有些人選擇在公共場合穿著整套跨性別的衣服。異裝症與戀物症之間的差異,在於前者是穿著服裝,後者是觀賞或撫摸服裝。跨性別裝扮的頻率,範圍從一時的活動,並通常透過自慰產生性興奮,以至更頻繁、更持久的行為皆有可能,端看個人、可得機會,以及情緒或壓力等。

有些進行跨性別裝扮行為的人被視為心理疾患, 如異裝戀物症(transvestic fetishism)。關於異裝戀物症的盛行率研究仍相當有限,但一項從瑞典一般人口隨機抽樣的研究顯示,在2450人中有2.8%的男性與0.4%的女性表示至少曾有過一次異裝戀物的行為。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學會,異裝戀物症為異性戀男性在超過至少六個月的期間,產生重複、強烈且通常帶來痛苦的性衝動與幻想,包含穿著女裝,並依據這些衝動與幻想行動。由於許多異裝者認為自己沒有異常,只不過是呈現一種正當的性表達與性興奮來源,他們因此會抗拒、逃避這種診斷。異裝戀物症通常出現於成年之前,有些男性表示童年曾有過被女性羞辱或懲罰的經驗,並被迫穿著女裝。

P_148圖Photo Credit: 大家出版提供
跨性別裝扮不一定屬於性偏好症,也可能是幽默與諷刺的來源,因為性別的傳統界線此時會受到探究與挑戰。

有異裝症的男性,通常在男性穿著與男性陽剛態度上相當傳統。但他們在打扮得像女性或只穿著一件女性衣物時,可能會性興奮並開始自慰,或與女性發生性行為。然而隨著時間進展,女裝的情色元素可能降低,穿著時的自在程度則會提高。多數異裝症者並不想接受變性手術,會這麼做的人可能合併有性別不安(gender dysphoria)的診斷。異裝症不應與變性慾(transsexualism)互相混淆,前者多半不想改變其生理性別,但有變性慾的人往往會這麼做。異裝症的英文縮寫為「TV」,常見於地下報刊與約會網站上的個人廣告中。

許多有異裝症的人希望步入婚姻能「治癒」他們跨性別裝扮的渴望,這類結婚的人之中,約三分之二育有子女。部分有異裝症的人在婚後會主動向配偶透露他們跨性別裝扮的行為,但多數情況都是先被配偶發現。這些配偶總是會苦惱不已,並責怪自己在某種程度上「閹割」了對方。有些患有異裝症的人及配偶、家人都能夠適應跨性別裝扮的行為。然而研究數據指出女方只是容忍,而非支持對方的跨性別裝扮,更有許多女性會感受到背叛與憤怒,且擔心被外人發現她們伴侶的行為。然而有時由於壓力過大,當男方的異裝症被發現後,雙方很快便會因此仳離。異裝症通常不會造成傷害與讓人受害,只有當行為不可控制,並導致此人生活上的痛苦時才需要治療。許多異裝症的患者會尋求心理諮詢,藉以處理內在的罪惡與羞愧感受。

相關書摘 ▶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2:何謂性變異?(不)常見的性偏好症又有哪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2:性愛與溝通、性表現、性犯罪與性產業》,大家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威廉.亞伯(William L. Yabber)、芭芭拉.薩雅德(Barbara W. Sayad)
譯者:林哲安

性,不只是生殖器的相互摩擦

人類的性行為總是包括了豐富的情緒——從愛到焦慮,從渴望到憎惡。
若我們無視於此,那麼我們仍然不懂性、不懂愛,不懂別人,也不懂自己。

  • 「為什麼人會對赤身裸體感到難為情?」
  • 「做愛時幻想著對方以外的其他人,是不是『精神上的不忠』?」
  • 「為什麼已經有了性伴侶,但還是會自慰?」
  • 「做愛結束之後,是不是應該和對方聊聊天?要聊什麼?」
  •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穿另一個性別的衣物,並且會因此產生性興奮?」

這些問題說明了「人的行為永遠無法不帶情感」,關於性的行為也絕不例外。性,是人身最特殊的一個部分,所涉及的不只是器官能否正常運作、功能是否健全,還關係到人類各種複雜的情感、情緒與感受。除此之外,性也是個人形成自我認同的重要關鍵,無時無刻不受到整個社會與文化脈絡的影響。

本書是《性的解析》系列的第二冊,剖析性的心理、文化與社會面向。本書內容的背後有著大量的研究與調查支撐,這些客觀的研究成果足以豐富我們對於性的理解,破除僵化的偏見與刻板印象。書中並包含各式提問、測驗與評量,可以作為親子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朋友與情人之間,甚至自己與自己之間相互對話、共同討論的題材,更可藉此反思社會現實。

我們得要正視「性」、「身體」與「情感」,以及這些複雜的身體經驗帶給我們的多樣感受。在本書中,我們將一起探討以下這些問題:

  • 性與愛的關係是什麼?是否存在無性之愛,或無愛之性?性與愛需要哪些溝通?衝突又要如何解決?
  • 各種形式的性偏好症:戀物症、異裝症、戀獸症、窺視症、暴露症、戀猥褻電話症、磨擦症、戀屍症、戀童症、性施虐症、性被虐症,它們的定義為何?又如何形成?
  • 什麼是性騷擾?如何告訴對方,這就是性騷擾?
  • 強暴為何會發生?強暴發生在陌生人之間嗎?或是更多發生在熟人之間?夫妻之間是否可能發生強暴?什麼是「強暴創傷症候群」?
  • 如何區分「色情」與「情色」?裸露的女體是性解放,還是對女性的剝削?性的裸露是否屬於言論自由的一環?
  • 性交易是否應該除罪化、合法化?罰娼不罰嫖合理嗎?或是罰娼也罰嫖比較合理?還是以上都不合理?性工作是否也是一項工作?

以上這些問題的回答,需要更多客觀的知識,也需要更多的公共討論與對話,讓我們一起思索屬於台灣的答案。

getImage-3Photo Credit: 大家出版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