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過擁擠的門廊,手臂不小心碰觸到別人手臂,我們說「對不起」;即使「差點碰到」,雙方根本沒有肢體接觸,彼此往往還是脫口說出「對不起」。
文:凱特.福克斯
謙恭有禮規則
我訪談過的外國訪客,有不少人抱怨英格蘭人太拘謹,但也欣賞英格蘭人的謙恭有禮。美國旅行作家布萊森,就驚豔且有些驚嚇於倫敦地鐵的「默然有序」,他精確陳述了上述看似矛盾的現象:「成千上萬人上下樓梯、手扶梯,進出擁擠的車廂,搖著頭悄然沒入黑暗中,全都沒講話,好似美國恐怖片《活死人之夜》裡的角色。」
過了幾頁,他對另一個火車站的大批英式橄欖球迷的謙恭有禮也大加讚賞:「他們很有耐心的一一上車,不推擠,撞到或不小心侵犯別人空間,就說對不起。這種體貼他人的本能令人敬佩,而這在英國司空見慣的程度以及受世人忽視的程度,也同樣教人吃驚。」
「消極禮貌」規則
不過,在我看來,我們飽受詬病的拘謹和備受推崇的彬彬有禮,其實是一體兩面。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拘謹其實是謙恭有禮的一種,也就是社會語言學家萊文森所謂的「消極禮貌」的那種有禮。這種禮貌關切的是他人不想受到侵犯或打擾的需求,與之相對的是「積極禮貌」──掛心的是他人受接納、受肯定的需求。
英格蘭大眾運輸工具乘客的克制、謹慎、避免與他人接觸(也就是外國人所抱怨的疏遠),都是「消極禮貌」的典型特色。我們看似不友善,其實是某種體諒的表現。我們以己度人,認為每個人都像自己一樣著魔般注重隱私,因此只顧管好自己,而禮貌性忽略他人的存在。
所有文化都有這兩種禮貌,但大部分文化會偏向其中一邊。比如說,英格蘭是以「消極禮貌」為主流的文化,而美國人則大都採行比較親切的「積極禮貌」模式。這些只是粗略區分,在兩種文化裡,還包含著階級性差異和其他次文化差異,不過比起與英格蘭同樣盛行「消極禮貌」文化的外國人,出身自「積極禮貌」文化的人更可能誤解英格蘭人的「禮貌性」冷淡而覺得不悅(根據萊文森的說法,「消極禮貌」文化包括日本、馬達加斯加及印度某些社會階層)。
撞人實驗和本能反應式道歉規則
為此,我進行了撞人實驗。我挑了幾個下午,在擁擠、熱鬧的公共場合(火車站、地鐵站、巴士站、購物中心、街角等),假裝不小心撞到人,以便察看對方是否會說抱歉。在這之前,一些受訪者,包括本地人和外國訪客,都已指出這種「本能反應式道歉」是彰顯英格蘭人謙恭有禮最明顯的例子,而我也相當確定自己也深有所感。但為了符合科學精神,我覺得還是應該以一兩次的實地試驗來驗證此一說法。
撞人實驗一開始並不順利。剛開始的幾次,嚴格來講還算成功,因為對方似乎相信我是不小心(註1),但我卻在對方還沒開口前就脫口道歉,一再毀了實驗,一如往常,結果變成是在測試我自己的英格蘭人特性。
我發現再怎麼輕微的碰撞,我總是會在撞人後,立即說對不起。經過幾次做白工之後,我終於能夠在撞人後死命的咬住嘴唇,控制住自己那不由自主的道歉。這招練熟後,我挑選具代表性的地點來撞人,對象涵蓋英格蘭人口裡具代表性的各色人物,讓實驗盡量符合科學要求。讓我有些吃驚的是,英格蘭人的愛說抱歉真的名不虛傳。我所撞到的人中,約有八成會說「對不起」,即使顯然錯不在他。
挨撞者的回應有些小差異。我發現年紀較大者道歉的機率,比年紀輕者稍高(17、18歲的男孩最少道歉,尤其是成群結隊時);而亞裔英國人的道歉本能反應,似乎比非洲-加勒比海裔英國人稍強一些(或許反映了印度文化的消極禮貌傾向,他們的道歉顯然說明他們的禮貌,主要在避免打擾或侵犯他人)。但這些差異微乎其微,我「不小心」撞到的人,不分年齡、階級、種族,大部分都會在相撞時道歉。
如果在其他國家得到的結果完全一樣,這些實驗就幾乎說明不了什麼英格蘭人特性,因此我在法國、比利時、義大利、俄羅斯、波蘭、黎巴嫩,也竭盡所能刻意撞了許多人,以進行「對照實驗」。我深知這樣的取樣,國際代表性還不足,於是也在倫敦、牛津觀光客雲集的地點,碰撞過不同國籍的觀光客(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西班牙人、澳洲人、斯堪的納維亞人)。
其中似乎只有日本人(叫人吃驚再吃驚)的道歉本能反應逼近英格蘭人,且他們還是棘手的實驗對象,因為他們似乎很善於避開我的碰撞(註2)。這不是說我撞到的其他國籍人士不懂禮貌或討人厭,事實上大部分人都只說「小心」或「留意」,許多人則表現出主動友善的反應,伸出手扶我,有時甚至好心查看我是否受傷後才離去。但自然而然說「對不起」的,似乎是英格蘭人特有的反應。
歐威爾說英格蘭人是「習性難改的賭鬼,喝起啤酒來就像要把工錢喝光才過癮,愛講淫穢笑話,操的大概是世上最下流的語言。」但最後他卻不擔心自相矛盾的總結說:「英格蘭文明的溫文有禮或許是它最顯著的特色。」他引用巴士車掌和無武裝警員的好修養,以及「在白人國家裡,就屬這裡最容易將人擠出人行道」這個事實來證明上述觀點。的確如此,如果你的碰撞似乎真的無心,他們即便因此掉進水溝,都可能跟你道歉。
你或許會納悶,為什麼英格蘭人似乎都認定任何不小心的碰撞都是自己的錯,所以才會立即道歉認錯。如果這麼認為,你就錯了。本能反應式道歉就只是不經思索的自發反應,而不是深思熟慮後坦承錯誤。這是非常根深柢固的規則,任何不經意、不受歡迎的接觸(在英格蘭人眼中,凡是接觸幾乎都是不受歡迎),我們都會說「對不起」。
事實上,只要是侵犯、打擾,不管多微不足道,一般都需要道歉。凡是請求或詢問,我們幾乎都會在前面加上「不好意思」,例如「不好意思,請問這列火車停靠班貝里嗎?」「不好意思,請問這個座位有人坐嗎?」「不好意思,請問你有空嗎?」「不好意思,你好像坐到我的大衣了。」
穿過擁擠的門廊,手臂不小心碰觸到別人手臂,我們說「對不起」;即使「差點碰到」,雙方根本沒有肢體接觸,彼此往往還是脫口說出「對不起」。我們說「對不起」時,往往還帶有「請見諒」的意味,例如想請別人移個身子借過時。疑問口氣的「對不起?」,意指「我聽不太清楚你講什麼,可以重說一遍嗎?」(在此,sorry?意同what?)。
顯然,這些「對不起」都不是由衷道歉。「對不起」就和好(nice)一樣,是多用途的萬能字,適用於各種場合及情況。有疑問時,就說「對不起」。英格蘭人就是要隨時隨地說「對不起」。
註釋
- 如果你也想試試,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裝出在肩背包裡找東西的樣子,低頭,頭髮垂在眼前,我仍可以瞥見「目標」,計算路徑,達成輕微的碰撞,同時讓對方覺得我是因為專心找背包裡的東西,而不小心撞到。
- 那之後,有人告訴我一項跨文化的行人研究,顯示日本人的確遠比其他民族,更善於在擁擠的公共場合避開與人碰撞,因而上述觀點並非純粹是我的臆測。
相關書摘 ▶《英格蘭人是人嗎?》:英格蘭人聊天氣,相當於靈長類「社交性理毛」行為
書籍介紹
《「英格蘭人是人嗎?」英格蘭人類學家揭發親族同胞潛規則的露骨田野報告》,貓頭鷹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凱特.福克斯
譯者:黃中憲
「如果英格蘭人是人,那麼世界上就有兩種人。」你知道英格蘭人要喝幾杯茶才能DIY組裝好一個架子?即便一個人,也會在站牌規規矩矩排成整齊的隊?拿著地址卻永遠找不到對應的門牌?拘謹、有禮貌、愛談天氣、虛偽、注重隱私、反智、幽默、具階級意識、特立獨行……這些都是英格蘭人的特性,或刻板印象呢?他們一定要對任何事冷嘲熱諷嗎?
如果你是英格蘭人,讀了本書,請躲被窩偷偷笑。如果你不是英格蘭人,那就不用客氣,開懷捧腹大笑出聲吧!我們讚賞英國男子的紳士風範、仰慕福爾摩斯聰敏又率性不羈,傾心披頭四繞梁不絕的樂曲、也被豆豆先生古怪唐突的幽默逗得樂不可支……..凡此種種構築出典型英格蘭「印象」。但是,我們也常常感受到,英格蘭人故作姿態、刻意保持距離、常常手足無措…….到底,英格蘭人是怎麼回事?他們的字典裡有「直截了當」這個詞嗎?
作者是英格蘭人,也是人類學家。有別於同業深入不毛、挖掘奇風異俗,她決定就地取材,拿親族同胞開刀。以人類學的專業訓練與視角,將英格蘭人置入顯微鏡般仔細觀察,並且設計挑戰本性、尷尬、非正規的各種實驗(例如:插隊、擦撞陌生人等行動),一一審視英格蘭人如何說話、用餐、喝酒、工作、購物、開車、調情、打架等日常情境,剖析、闡釋、露骨揭露英格蘭人不知不覺奉行、約束、無法言說的神祕準則與潛規則,力圖建構英格蘭人行為的「文法」、界定英格蘭人的特性。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