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佩霓

鄧小平與貓

《聊齋誌異》有云:「黃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在當時是指貓兒。窮酸的蒲秀才,四百多年前豈知,原來他的知音不在放野山林,而是在中南海。

「韜光養晦,絕不當頭,有所作為」,這十二字箴言,原係鄧小平對革命情感絕深的「八大元老」王震(1908-1993)下決策的提點。一代聞人晚年有此發言,或可視之為其定調一生行止的自證。

仕途幾度大起大落,一生未曾出任中國國家元首、中共中央主席的鄧小平(1904-1997),卻被視為實質的最高領導人寫入章程確認,兩度被美國《時代》雜誌選為「年度風雲人物」(1978、1985),理應與他作為當代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歷史地位,息息相關。

一九九二年九二南巡時說:「不管黑貓、白貓,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鄧小平主張,無論是計畫經濟或者市場經濟,無非都是資源分配的手段,與政治制度無關。因為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可以有市場,只要能發展生產力,都可以在實踐中使用。

「貓論之說」追究起來,事實上早在一九六二年便已出現。只是一九七○年代那時,批鬥甫才二度復出的鄧小平,「四人幫」的江青(1914-1991),最是不遺餘力。當年她洋洋灑灑羅列了「十大罪狀」,其中針對鄧小平在一九六二年倡導的「三自一包」之說著力最深。以「包產到戶」開放自由市場的政策,一度被完全否定,鄧小平也遭解除一切職務,再度下台一鞠躬。

「貓論之說」旨在解放思想,追求實事求是,強調因勢利導,俾利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共識。縱使包括鄧小平本人都明白,開放有利有弊,因此打預防針似地說:「窗子打開了,難免會有蒼蠅和蚊子飛進來。」這卻也言明自己願意承擔風險,起用敢闖敢拚的幹部,推動流動彈性的政策。

一切看情況,打贏了算數,於是乎在強勢宣示「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發展才是硬道理」、「經濟發展要保持一定速率」、「誰不改革,誰就下台」、「多幹實事,少說空話」推波助瀾之下,「貓論」從此在民間廣為流傳,變成了傳頌鄧小平「南方講話」的精髓,被奉為改革開放的圭臬。

怪奇文學宗師蒲松齡(1640-1715),在志怪小說《聊齋誌異》卷四裡,錄有一則故事〈驅怪〉。通篇短短不過七百來字,卷末作評假託異史氏之口曰:「黃狸、黑狸,得鼠者雄。」狸在當時是指貓兒,因此譯為白話,便是「不論黃貓、黑貓,誰逮得住老鼠誰就稱雄」。

鄧小平夫人卓琳(1939-2009)曾在他們共用的書房裡,指著架上藏書為人證實,鄧小平平素最愛讀「寫鬼的書」消遣,當中最愛的莫過於《聊齋誌異》。喜愛以《聊齋誌異》紓壓的程度,由他習慣差隨從把厚厚一劄扉頁拆成一卷一卷,方便遠行隨身攜帶可見一斑。按枕邊人的證詞可徵,自製活頁的《聊齋誌異》,閒暇時看幾頁自娛,既然是異地出差老鄧必備的讀物,自然也會包括南巡的那次。

由此可以推論,「黃狸、黑狸,得鼠者雄」這個典故,應當就是鄧大大南巡講話的掌故來源。或者也可以這麼說,「平反」經驗比其他政治領袖多了好幾次的老鄧,仍舊顧忌「破四舊」的遺毒,怕引經據典又落人裝神弄鬼之口實,遂轉譯成現代通俗說法,刻意模糊了原本出處。

「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幾番在歷史節點擺盪的郭沫若(1892-1978),為蒲松齡故居「聊齋」題的對聯,對蒲氏的評價倒是甚為公允。蒲松齡《聊齋誌異》前無古人之絕,後人難出其右,影響時人俱深。這對在聊齋之中出世、最後也在聊齋「依窗危坐而卒」的蒲松齡,絕對始料未及。

落魄書生在窮途潦倒時,委身柳泉賣茶餬口,採擷茶客轉述歷代奇聞怪誌,發揮奇思異想,琢磨廿餘年成書。不過《聊齋》裡他一再調侃自己為「異史氏」,聲明遠非太史公修正史以明志。書好不容易才脫稿,他就無比忐忑,長吁短歎說:「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兼乎?」

窮酸的蒲秀才,四百多年前豈知,原來他的知音不在放野山林,而是在中南海。至於鄧小平為何獨獨偏愛《聊齋誌異》,有無可能是自況身世?曾被打為「牛鬼蛇神」的他,得知偶像蒲松齡墳塚在文革時被盜墓鞭屍,不知是否由衷生出了惺惺相惜之心?

上世紀八○年代中期,時任中共領導核心人物的鄧小平到了上海,輾轉得知耄耋高齡的畫家陳蓮濤(1901-1994)依然健在,於是特地修書託人捎去問候。有感於小平同志念舊的情真意切,夙有「江南貓王」之稱的畫家,便精心構思繪成一幅《雙貓圖》回贈。

畫中杜鵑奼紫嫣紅開遍,花下畫了一黑一白的貓兒比肩而行。陳蓮濤以「八四老人」落款,提辭的釋文便是:「不管白貓黑貓,能捉老鼠的就是好貓。」彼時離南巡尚早,離「六四事件」自是也還更久,老畫家猶記小平同志六二年貓論改革的觀點,暗藏畫中暗通款曲,對鄧小平期許之深,不言可喻。

這幅畫據悉鄧小平不只欣然接受,生前還一直近身掛在牆上,進過他辦公室者皆知。親近鄧小平者亦知,一如他最愛的《聊齋》,一生也常相左右。

相關書摘 ►《貓非貓》:保持低調與社交距離,奈良美智堅持不譁眾取寵走自己的路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貓非貓:伸展在文字與攝影之間、藝術與文學之間》,大塊文化

作者:謝佩霓

【作者介紹】

謝佩霓,策展人/藝評人,曾於亞、歐、美、非各洲求學、執教、工作,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義大利共和國功勳騎士、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家獎章得主。曾於美、法、德、澳等國擔任官方訪問學人。

歷任台北市文化局局長、台北文化基金會執行長、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理事長、世界設計之都總策劃、白晝之夜總策劃、台北國際書展主題國藝術總監、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本書特色】

曾任高雄美術館館長、台北市文化局長,現為專任策展人與藝評家的謝佩霓,跨領域專業資歷累積達卅年,推出生涯第一本散文結合攝影的著作《貓非貓》。本書以「貓」為觸媒,透過與貓的偶遇,攝下貓眼的凝視,記錄腦中閃過的吉光片羽,串連起謝佩霓的生命經驗,在文學、藝術、音樂、電影、建築、攝影之間恣意伸展,無論東西,古今不分,但求群聚於書中齊來相會。這是一本只有謝佩霓才能寫就「以貓為名的知識研究」,是貓,也非貓。

9789865549404_bc

Photo Credit: 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