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本來在當時政治環境下,如好自為之,有可能成為「政治家」,卻一意孤行,不聽信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復等策士的忠告,令人大失所望,不勝感慨。
文:芮正皋
戲作命書
1994年,曾當過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的毛松年(我們曾一起參加1952年在台北舉行的全球僑務會議),拿了李登輝的生辰八字及照片,要我試為推算。我曾學過一點「算命」之術,看過一些研究命理的書籍,如《神通寶鑒》、《三命通會》等,所以,尚能根據其生辰八字,且結合五行相生相剋原理,約略地推演出簡單的人生概況來。這次對於李登輝的生辰八字,也如法炮製,替他批了一張「命書」。
後來,一位朋友拿了我所寫的李登輝的「命書」,用「三易居士」的筆名,投稿卜少夫主辦的《新聞天地》。可惜我嗣後沒有檢查,不知有無刊登?在此,既談及此事,便檢出原稿,將原文的「專業性詞句」改成白話文,記錄如下,聊供讀者諸君酒後茶餘的談資也:
李登輝,出生於農曆壬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酉時(西曆1923年1月15日),生肖屬狗。年月日時四柱分別排列為:壬戌、癸丑、戊子、辛酉八個字。立命未宮。每逢甲、己之年,轉換大運。日主(日柱)戊子,屬土。土生於丑月,為寒土,八字中缺火來暖土,故家境清貧。八歲起行大運。早年逢甲寅、乙木流年,一路木星剋土,可任一官半職。二十八歲起,歷經丙辰、丁巳、戊午各大運,其中丙、丁、巳、午一路火運,《神通寶鑒》所謂「大病得藥」,官運亨通。茲將其八字及大運排列如下。
按李登輝的命造,天干逢壬、癸、辛,地支見丑、未,命書稱謂「人中三奇」格,主能得貴人助。獲蔣經國賞識及提攜,平步青雲,一飛沖天。時柱透傷官泄秀,主聰明慧黠。惟美中不足,傷官臨時柱,男命以官星為子,傷官即傷害官星,也就是剋子之象,遂有獨子李憲文喪亡之痛。
次論面相,李氏臉部下頷突出,主偏好權勢,領袖慾旺盛,加以嘴角下垂,下唇上翻,自信心強。講話有咬牙切齒特徵,做事有任性執著現象。
再看上面談過的手相,李氏兩手掌都是「通關手」,俗稱「斷掌」,即「理智線」和「情感線」兩條線合併在一起。與常人兩線平行的不同。代表個性剛愎自用,忠言逆耳。上述面相與手相綜合論斷,則為好勝心極強,具有不容異己,一意孤行,不計後果的個性。
綜觀李登輝八字五行命局,喜木、火,忌金、水。徵諸過去及當前所爆發政治鬥爭亂象,都歷歷可驗。如庚子年(1960),為金、水忌神,有官非的困擾。另如庚申年(1970),又逢忌神庚金、申金,乃有「喪子」的事故發生。
嗣後,李六十二歲走上未運。未運中逢丁卯木、火流年,為命中所喜。誠如《神通寶鑒》所謂「大病逢大藥」。正官、正印俱來,而且傷官佩印,遂榮登元首寶座。惟六十八歲交進庚申金運,再逢忌運,而1993年又值壬申金水流年,加重金氣,遇到秋冬間金、水旺季,致有立委選舉失利的意外。
本年(1994)癸酉續逢金、水忌神。日柱戊子的戊,依照命書,本可與流年癸酉的癸「戊癸化火」來減弱金氣,但八字中月柱的癸和流年的癸「二癸相爭」,反起變亂,而且微火不敵旺金,四月又逢丁巳月,與八字的酉、丑,又是「巳、酉、丑會成金局」的局面,加上流年的酉金,金氣過旺,須防「過剛則折」。此時正值中國國民黨召開第十四全大會前後期間,遭逢郝柏村行政院長的辭職問題等政爭,四面楚歌。如能急流勇退,或可稍獲安寧。但權勢炙手可熱,欲罷不能,庸人自擾。今後一路走金水運,晚年並不順利。
以上是在1994年間對李登輝生辰八字,依據命理五行生剋的原理,予以簡單分析,原屬「遊戲文章」,只能為茶餘酒後的談話資料,不能認真視為科學論據。我在這裡,也不是替李登輝寫傳記,我更非「命理專家」,僅憑個人對他的觀察,扼要提出一些簡單、客觀及有趣的看法而已。
好謀善斷,野心勃勃
李登輝年輕時曾深入研究馬克思的《資本論》,有一說為他曾於1946至1948年間,兩度加入又退出共產黨。後來他加入國民黨,在國民黨黨內鬥爭中,巧妙地把他的政敵一一排除,當上了國民黨黨主席和中華民國總統,將國民黨的「百年老店」搞得四分五裂,致使民進黨黨魁陳水扁登上了總統大位。他一手炮製的「兩國論」更是鬧得天翻地覆,導致兩岸對立形勢加劇,「火藥味」瀰漫,致使台灣處於岌岌可危境地,其後遺症至今仍未完全消除,令人感慨萬分。
蔣經國先生的弟弟蔣緯國曾經私下對我透露,他哥哥曾經問他對李登輝的看法,蔣緯國則答道:「凡是沒有子息的人,通常有兩種傾向,一種是消沉內斂,息影於寺廟,或寄託於宗教,或出家修道;另一種則為放浪不拘,無所不為,自我膨脹,一意孤行,以征服為愜意,以填補他下意識的內心空虛。李登輝則似乎屬於後者。」依我之見,蔣緯國的分析不無道理。李登輝的衝勁、勇氣和動力來自於他的「征服魔鬼」的「使命感」,大有負起「替天行道」之氣概。
這樣的心理背景,以及「抓權」的面相和手相,再加上他通曉「馬克思主義」,可以說已經充分具備了一個「權謀家」的基本條件。在國內的政治鬥爭中,他曾打出「李煥牌」,來淘汰懦弱的「老好人」俞國華;又曾祭出強勢的「郝柏村王牌」,來對付李煥。這招更是高明,可稱「妙招」,因為它一方面解除了郝柏村的軍權,另一方面又削弱了李煥所代表的黨團勢力(李煥是「非主流派」的核心人物)。
後來,到了「李郝體制」不再「肝膽相照」時,他又巧妙地任命連戰為行政院長,來打擊郝柏村。熟悉劍道的李登輝,懂得如何靜候機會、守株待兔,何時閃電出擊而致勝。他能「遇強則弱,遇弱則強」變化身段,在弱勢中反擊,並且能沉得住氣,耐心等待,逐步地把黨、政、軍、情的大權全部集中在自己一個人手中。他把政治玩弄於股掌之上、出神入化,其政治運作已臻「藝術化」境界。
理念相悖,大失所望
我本來對李登輝滿懷希望,期待他擔負起歷史任務,效法孫中山來扮演統一中國的主要角色。曾於1988年,以「台灣人的時代使命」為題,撰寫專文刊登於《台灣時報》,當時有如下的期許:「當年國民革命初期,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廣東人扮演了統一中國的主導角色。同樣地,今天李登輝先生也應領導在台灣的中國人,及旅居海外的華人,發揮革命民主精神,負起『第二次北伐』的神聖任務,再度凝聚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唯有台灣與大陸結合一起……始可和平統一中國,共登富強之域。」
後來,李登輝在1996年3月間的中華民國首次總統直接選舉中,以54%高得票率,當選中華民國第九任總統。我又以「和平共存轉化為和平統一」為題,撰文刊登於《中央日報》(1996年4月18日),鼓勵李登輝負起歷史使命,促成中國統一。專文有如下的期許和鼓勵:「……李登輝先生因高票當選而取得台灣實際領導人的地位,此一事實應僅是他整套和平解決『中國問題』作業階段中的第一張藍圖。我們有理由相信,具有強烈歷史使命感的李總統,必將陸續推出經由和平共存轉化為和平統一,以實現一個中國的各項計畫與步驟。」
哪知道,自從他逐步執掌台灣的黨政軍大權後,他的政治目標便與我對他的期望完全背道而馳了。他的手段和措施充分反映了其反對中國統一、主張台獨和親日的實質。他採納民進黨的「憲政改革」和「全面改選國會」的主張,以漸進方式達成「制憲」的目的,提供了中華民國政權在大陸時期選出的所謂「老賊」的「第一屆中央民意代表」退職的「法源」。再藉口「民意所趨」強行運作,擊敗了總統選舉「委任直選」派,達到了「總統直選」的目標。
他並出奇制勝,打出「陳履安牌」,擊敗了競選對手林洋港,終於當選為中華民國首屆直接民選總統。他一再擴張總統的實權,使台灣原先實施的「總統」與「內閣」的混合制,蛻變為「總統制」,並提出閣揆應由總統提名任命的主張。
在政治鬥爭方面,李登輝確實手段高明:被他一手提拔的監察院院長陳履安,在一次私訪李登輝之後突然公開宣稱,由於「對李登輝施政深感不滿,因此脫離國民黨,也參加競選總統,以對抗李登輝」。記者問他,對李登輝有什麼不滿?陳履安卻舉不出具體事實。再問他,李登輝自己尚未決定是否參加競選總統,您怎麼宣稱「參加競選總統是為了制衡李登輝」?陳履安也不能自圓其說,而只是支吾其辭。
我曾撰一專文,以「台灣政治大祕辛」(ROC Politics: the great mystery)為題,刊載於英文《中國郵報》。我以推理方式,抽絲剝繭地指出其中可能有詐,懷疑李、陳間有「政治交易」,陳履安「參選總統」之舉,其目的是為了分散林洋港的選票,保障李登輝的當選。
對於李登輝的「總統有權提名行政院長人選」的主張,「非主流派」立法委員及其他人士聲稱,要以「立法院同意權」對抗李登輝的「總統同意權」,來運作李煥連任。我這時在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講授「法國第五共和憲法及雙頭政治」,也以憲法學者的身分,寫信給李煥行政院長(李煥字錫俊,是我們國防研究院第三期的學弟),建議他「內閣不須總辭」。信的內容如下:
錫公院長鈞鑒:
內閣閣揆人選一事,默察李總統似未尊重立法院意見及「閣揆同意權」的可能運作,無視內閣制是時代趨勢及大多數人之意願,始終憧憬過去「強人政治」的「美景」,缺乏開明民主的政治家風度,深為中華民國前途擔憂。謹查憲法並無總統就職前,內閣必須總辭的明文規定,從而行政院並無總辭的「憲法義務」。必要時,似可考慮不總辭,以貫徹歷史使命。管見基於民意及政治分析。尚祈鈞察 卓奪是幸。
可是李登輝一意孤行,不顧「非主流派」運作「立法院同意權」及一般輿論和民意,他使出渾身解數強勢操作,用閃電方式祭出一舉數得的「奇招」。突然打出參謀總長郝柏村這張強勢王牌,任命郝柏村為新閣揆,使得李煥無法招架而被迫下台。
李登輝本來與日本政界有著多方面的密切關係,人脈豐沛。自從執掌實權後,更是與日本展開全方位的溝通,深化和升級台、日關係。很多日本人向李登輝獻計策劃,例如專門研究「中國分裂」理論的中島嶺雄。李登輝在其所著的《台灣的主張》一書中,提出分裂中國的「七塊論」,居然說出「中國太大了,對其他亞洲國家極具威脅性」的話來,他甚至公然提出「中共目前最需要的是擺脫大中華主義的束縛,讓各具特色的地方擁有自主權……建立各個地方性的『共和國』」等主張。
李登輝的另一個「日本顧問」是大前研一,為了使台灣能夠實現「振興經濟方案」,替台灣謀劃建設「亞太營運中心」的便是他。還有一個日本作家司馬遼太郎,他與李登輝出生於同一時代,即所謂的「大正時代」(大正12年,即1923年),又與李同時參加軍事訓練,交情非比尋常。司馬遼太郎曾經評論李登輝長相「與眾不同」,身材高大,下顎突出,明顯地暗示李有「帝王之相」。司馬當然也附和李登輝的「國民黨是外來政權」的說法,直接鼓吹中國分裂,為「台灣共和國」的問世張目。
李登輝的親日情結和台獨觀念,可能與他的身世和經歷有關。因為他曾經說過,自己在二十二歲以前是日本人。《商業周刊》也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說李登輝的爸爸可能是日本人(1994年10月第361期),其中不無蛛絲馬跡可循。
他身在日本時,似乎更有一股「台獨」的氣勢。例如,他於2009年赴日,並在東京舉行記者會(2009年9月5日)。他再次強調「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呼籲台灣和日本都不應該被「中國的紅蘿蔔」所引誘。
當然,他也耍了些「花招」,說是要去中國走走云云。另外,他又發表了「不主張台獨」的論調,聲稱「台獨在台灣是個『假議題』,是某些政黨作為權力鬥爭的工具……要一步步認真推動『正名』、『制憲』,追求台灣成為一個正常化國家」。不過,不管李登輝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其實際行動所展示的,恐怕始終是「台灣是獨立於中國之外的國家」的觀念。
2011年10月間,高齡八十九的李登輝,仍抓住馬英九總統提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構想的時機,與台獨分子一鼻孔出氣,帶領「綠營」炮轟馬英九為「獨裁」。李登輝本來在當時政治環境下,如好自為之,有可能成為「政治家」,卻一意孤行,不聽信時任外交部長的錢復等策士的忠告,令人大失所望,不勝感慨。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劫後餘生:外交官漫談「結緣人生」(二版)》,三民出版
作者:芮正皋
人生遭遇因人而異,但大伙兒終生碌碌,無非「結緣」兩個字而已。回顧此生,由於從事外交工作,有幸結識各類風雲人物,締結不少善緣,獲得他們直接、間接的各種感召。
在本書中,我為讀者客觀介紹其中幾位重要人物與他們的事蹟,包括葉公超奮發有為的精神、沈昌煥的臨終禪偈和他在外交人類學方面對人性解剖的獨到心得、錢復的貴人哲學、胡宗南將軍的戰鬥哲學、陳立夫復興中華文化的貢獻、李模開拓靈性的人生、芮沐好學不倦的精神,以及徐煥廷醫師的醫學成就等等。
以上各項在在使我受到激勵和鼓舞,幫助我隨時保持樂觀及感恩的心情,即使遭遇困境也總能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我誠懇地把這份從「廣結善緣」所獲的心得和快樂與讀者諸君共享。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