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欣潔

性愛可以分離嗎?

前面討論了許多關於自己的身體、情慾、感受等議題,我們挑戰了一些傳統價值文化對女性的壓迫,也討論了情慾資源和慾望。或許妳對前面所提的情境想像,多數是存在一段「一對一」的穩定交往伴侶關係中,但,想想身邊朋友們的例子,以現實的狀況來說,人與人相愛,就一定會愛上彼此的身體、心靈、個性、所有全部的全部嗎?

雖然在過去的文化歷史中,一對一相愛、永誌不渝的劇情,似乎是典型的理想劇本,但其實這是在很晚期才建立的社會制度。早期的一夫多妻,或是某些傳統部落的走婚制【註】,一直都存在我們的真實社會之中。

我們從小學習的愛情劇本,其實常常一點也不真實。想想看,白雪公主被白馬王子吻醒之後,怎麼一起處理柴米油鹽醬醋茶?牛郎和織女分開之後,難道真的能一直心無罣礙地思念對方嗎?我們被建立了對於完美愛情的期待與想像,卻從來沒有被教導怎麼處理愛情當中的爭執、對別人產生感情、相愛但性不合、性合但難以相愛等類似的狀況。

面對感情的「失敗」,我們時常安慰自己或別人「下一個會更好」,或「妳還沒遇到命中注定的那個人」,但期待被真命天女或白馬王子救贖之後人生就一路順遂的心態,往往會讓我們無法真實面對在感情中所遇到的困境和狀況。

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史登堡(Sternberg)在一九八六年提出「愛的三角理論」(圖3-1),一般被認為是目前對愛情研究最完整的理論。他認為,愛情由三個元素組成:激情(Passion)、親密感(Intimacy)與承諾(Commitment)。「激情」在愛情中是關於情緒和動機的部分,包含吸引力、性的慾望或其他感覺層面的情緒;而「親密」是關於兩個人是否願意從「我」成為「我們」,包含彼此溝通了解、分享生活等。至於「承諾」,則可能有短期和長期的部分,不單指長期關係的承諾,短期的「我決定要跟她在一起」亦為對於關係的承諾。

Photo Credit: 寶瓶文化提供

這三個元素有可能分別出現,且在關係中,三角形的三個邊也會有不同的拉扯。當然,如果三個部分等比存在,的確會是一個很美好的狀態,但實際上人與人的關係相當多元多變,自然每個人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激情、親密感、承諾的比例成分也都不同。

可能A對B的性吸引力相當強烈(很想跟她上床),但不想與B產生親密感的連結(不想一起生活、分享彼此的喜怒哀樂);也有可能C對D有相當深厚的親密感連結(可能同居、同進同出、共享生活喜怒哀樂),也發展到對彼此有承諾(希望長期交往,甚至結婚),但在激情上就缺少了一些(性生活頻率不甚高,或沒有性生活)。

兩個人彼此產生火花,進而發展到交往,不論性傾向為何,幾乎都不脫這三個面向。如果妳也認同性和每日吃飯喝水一般,是我們生命中重要但平常之事,不妨和我一起思考一下:為什麼我們的社會花了許多力氣在強調「親密感」與「承諾」的重要性,但卻往往對於「激情」這個部分避而不談?

這三個元素在人的生命中其實都同等重要,經驗美好的性,愛與親密,或承諾關係,都會讓人如沐春風,並從中學習成長。不同的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或許會有不同的重點追求目標,這些都沒有對錯,端看妳想要的是什麼。釐清自己的想要與追求,才是人生中要持續努力的功課。

許多人想到性愛分離,常很快聯想到「每晚和不同的人睡」、「常常出軌」或是「有百八十個性伴侶」,其實這都是許多媒體的加油添醋形塑了我們對此的想像。性愛分離的主軸是「對自己情感、慾望與身體的自主權」:妳可以和不同的人發展性關係,不代表妳要和每一個人都發展性關係,也不代表妳要背著另一半和別人發展性關係,更不代表妳不愛護自己的身體,不實行安全性行為。

姑且不論在有伴侶的狀況下實行性愛分離的關係,這比較牽涉到兩個人是否知情、同意進行「多重/開放的伴侶關係」,也有許多在開放或多重伴侶關係下的人,只跟有感情的人發展關係,其實無法性愛分離的。

如果妳從來沒想過性與愛是否能夠分離,剛好趁此機會想一下吧!因為每個人的狀況都不太一樣,就算妳不那麼相信性與愛可以完全分離,應該也能夠理解,性愛之間的關係並非一與零的切割,而是如光譜般有著不同比例的組合(如:七分瘋狂投入的愛與一分淡定的性;零分完全不存在的愛或七分瘋狂的性)。一夜情或多夜情或許也不過是一個人在人生某個階段,因種種原因而不想進入穩定的親密關係——但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依舊有著心理的親密感、生理的性需求,以及與他人連結之需求——所產生的關係選項。

畢竟要遇到一個可以穩定發展的親密關係,還要能維持一定程度的性活動實在太困難了。多數人其實都在愛情中彼此傷害,然後害怕和裹足不前,而在一夜情的氛圍裡,我們享受著類戀愛的感覺,也感覺著給予和被需要,當然感官上的刺激也是人生之必須。

多數人想到「性愛分離」,常常還會出現很多迷思,如:陌生人很髒、危險,以及這樣好像我很隨便。認真想想,這件事情還是回到性和身體對我們來說應該是私密的(媽媽說「那裡」不能隨便給別人看)、給予的(我愛妳/你,所以我跟妳/你做愛),以及難以言說的,所以不知道怎麼樣和對方溝通(請妳/你剪好指甲、洗手和戴保險套或指險套),不知道怎麼說要與不要(喜歡的上不了,不喜歡的拒絕不了)。而在現今的社會中,擁有多名性伴侶與非伴侶之間的性關係,好像也常被視為一件容易被道德批判的事情,因此讓許多人對於嘗試新的性愛關係感到卻步。

看了這本書後,請試著拋掉那些無謂的道德批判與自我譴責的想法吧。其實「性」和「慾望」不過如同吃飯喝水一般自然正常,是人生來就擁有的需求,要全然地接受自己,就必須要真實地看見、理解自己的狀態。性是身體的慾望,愛是心理的吸引,兩個方面都很美好,但就現實面來說,時常難以僵硬地把兩者硬綁在一起,或是強力分離。

記得常給自己多一些時間和自己相處,在沒有外界干擾的狀態下,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如果出現「這樣是不是不太好?」等類似批判對錯的想法,先不要管「好不好」,而是問自己「想要什麼」。慢慢釐清之後,可以再問自己「為什麼想要」,相信每個人都可以逐漸練習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再回到性愛是否可以分離的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會是:在某些人身上,性愛的確是可以分離的,但某些人則是很清楚自己的性愛必須要合一。我也聽說過有些朋友是性愛可以分離,但她比較喜歡性愛合一的感覺,反之亦然。在「二○二一拉子性愛百問」的一千七百二十五位受訪者中,有百分之二十四點八的人認為性愛可以分離,百分之三十九的人認為不可以分離,另外有百分之三十二點七的人覺得要視情況而定(表7)。

所以,如果你慢慢發現自己其實是性與愛不一定要全然綁在一起的,接下來要練習的便是了解自己在發展性伴侶關係上的底線,以及自己覺得比較舒服也身心安全的關係模式,這個部分我們會在下個段落仔細討論。

Photo Credit: 寶瓶文化提供

註釋:走婚是中國雲南摩梭人的一種婚姻模式。摩梭人是母系社會,日間男女少單獨相處,只以舞蹈、歌唱的方式對意中人表達心意。男子若對女子傾心,在日間約好女子後,會在半夜到女子的房間,但不能於正門進入花樓,而要爬窗,再把帽子之類的物品掛在門外,表示兩人正在約會,叫其他人不要打擾,且必須於天亮之前離開,可由正門離開。若於天亮或女方家長輩起床後才離開,會被視為無禮。走婚的男女,主要是由愛情來維繫關係,不是一般婚姻制度下的經濟互助關係,一旦發生感情轉淡或發現性格不合,隨時可以切斷,因此感情自由度較婚姻關係更純粹,男女關係也較為平等,不似其他民族的婚姻關係中,牽繫極為複雜的經濟社會網絡。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好好:給女同志身體、性愛與親密關係的指導(2021修訂版)》,寶瓶文化出版
作者:呂欣潔

「每個女人的身體都是特別的。」無論如何,妳要有這樣的信念。
一定要進入陰道才是做愛?如何提升性愛技巧?
停止陰道神聖化與骯髒化,拉子、直男異女都該看的女性情慾探索。

  • 隨書附贈「女人迷 ME TIME 女性私密沐浴露」優惠折扣碼,詳見書腰後摺口。

「市面上的兩性文章,那些男人該做的事、女人該有的樣子,都跟我們格格不入。希望這本書能給年輕的女同志朋友一點鼓勵,知道你並不奇怪;也給資深的女同志朋友一點啟發,或許我們能有和自己與對方的身體互動的不同方式。

我們得不斷地談,以訴說來記錄台灣女同志社群的情慾樣貌,用自身經驗去挑戰這個社會看待女人和同志性愛的角度,並且開創空間讓我們更自由地去尋找自己。」——呂欣潔

性別認同|親密接觸|身體探索|伴侶相處

  • 如何更貼近自己喜歡的性別氣質?
  • 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情慾劇本?
  • 女女愛到底怎麼做?正港女同A片哪裡找?
  • 如何與另一半溝通性事?

性愛該帶來的是滿足和幸福感,而非壓抑與痛苦;
我們都值得,也有能力享受自信且愉悅的性愛。

與性相關的議題,往往交雜著羞愧與無助:初初感覺身體慾望時,有的是緊張和恐懼;和伴侶遇到性的問題時,第一個念頭是自我質疑——是不是我有問題?我的身體不夠有吸引力嗎?

性只能做不能說的觀念充斥台灣社會,女人的性和同志的性尤其嚴重。即使在同志文化逐漸被看見且接納的現代,仍有許多人因為擔憂自己的同志身分不被接受、困惑於自己的性別氣質,而對內心的慾望產生罪惡感與羞恥感。

作者呂欣潔長年投入台灣同志運動,她以其親身經驗、長期研究與調查,有數據、有根據地全面探討女同志的性愛與認同議題,增進女同志對身體、情慾的理解,幫助拉子們在親密關係中更舒服自在。

「2021全新修訂版」增加開放式關係、多元情慾、長期伴侶關係,以及生養孩子後的伴侶性愛生活討論,帶領讀者以包容、健康的方式與自己及伴侶的身體相處。

Photo Credit: 寶瓶文化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