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作者:白水)

有些事情若不拆穿,我們可以如常過活,但一旦說穿了,就會變得不能回頭。人生意義的問題大抵屬於這一類。你不去問自己為何存在,其實並不妨礙你做一個人,但一旦這個問題真的成為你的疑惑,你可能就會終日惶恐,擔心自己只是白活一場。而你亦不能當作從來無事發生,因為你已知道,就算不再問這問題,這問題其實依舊存在:人生仍然可能只是一場徒勞。

到底該不該問人生意義問題?問了不一定會令你人生變得更好,但不去問,你可能不知不覺過了極有意義又或者全沒意義的人生也懵然不知,又或者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尋找人生的意義。

意義

要回答人生的意義問題,先要了解「人生的意義」的意思。我們先從「意義」兩字開始。意義可以指意思,比方是一個字或一個信息,但意義除了意思之外,還可以指值得做的事、好的事。當我們說一件事有意義,就是指這件事值得去做而有價值。

很多時我們會把快樂的事等同於有意義的事,而這其實符合一般人的直覺,我們大抵都會認為快樂的事是值得去做、有價值的。然而,其實快樂並不等同有意義。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每天都吸毒的人,他的一生可能都過得很快樂,但我們不會同意他的糜爛人生有意義。相反,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像一個藝術家一生鬱鬱不得志,一直沒有人欣賞他,而且亦因從事藝術工作而生計困難,但他一直努力不懈創作了很多偉大的作品。這個藝術家的一生可能大部分時間都是快樂,但我們也會認為他的人生是有意義的,因為他能夠成就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由這些例子看來,人生的意義和快樂是分開的,兩者並不等同。

(下略)


學習(作者:黎樂)

(上略)

人類求知識,弒父求自由?

「你有沒有想過是誰變出了這麼多類別的書?」我怕R君聽得太悶,便荒謬地問。「伯林說了一個極殘忍的學科發展歷史故事:遠古以來,人類就對世界各種事物好奇。『為何有太陽?』、『水為何會變冰?』、『為何我易怒,他卻極寛容?』——人類一開始並不知道怎樣回答這些問題,便嘗試以不同的方式解決,有的訴諸神靈,有的訴諸虛無。可幸的是,人類並非個個蠢人,他們學會分類。伯林認為,人類知識的歷史,就是弒父尋求自由,最後卻甘心扣上枷鎖的血淚史。」

「你在說希臘悲劇嗎?」R君忍不住問道。「是否悲劇,由你決定。伯林說的是,哲學最初出現就是用來解答世上所有看似神秘的問題,而人類知識之所以進步,因為人可以把不同種類的問題,用經驗或形式方式解決,再撇除『屬於哲學』的惡名。自然科學曾經叫『自然哲學』,心理學曾經也是哲學的一種,但人類為關於物理世界、關於人類心理的問題,找到了可以用經驗或形式研究的方式得到答案,它們便不再是哲學了。然後,它們由哲學中解放,毀滅它們的哲學基因,就如『弒父』;它們也看來得到了自由,卻永遠受經驗或形式方式所限了。」我不知道會否說得太誇張,但伯林的比喻是如此生動。

「我不會說這全然是悲劇,因為的確人類因此獲得了許多科技進步,社會也文明了不少吧。然而,如果把知識的發展看到如此便完成、完善,那便太樂觀。」我一臉正經,卻看到R君在暗笑。
喂,你為何要讀這本書?

R君把一本算命書遞給我,原來我說着說着,跟他走到了哲學書的分類架,而R君也不斷尋找放置在這裏的「奇書」。

「中學時期你說過想讀哲學,有些老師卻想阻止,說看哲學書與讀哲學是兩回事。我不知道他看的是否算命書。」R君說得像說笑,但不太好笑吧。

「其實我也明白,中學教書有很多限制,而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少不免有一些『標準答案』、『標準方式』,可是我其實最不滿的,是因為中學的局限,就限制了整個人生的學習態度。」我突然覺得最初把中學的教育批評得太狠,不過,也許是因為中學時被訓練成不要把話說得太盡,最好用「各打五十大板」的形式把文章結尾。

「『中學時期是否要教哲學?』這問題,我不懂答,但我肯定哲學態度是所有學生都需要的。有一些問題我們不知道怎樣答,例如『人生為何存在』;有一些問題看來很奇怪,例如『怎樣才能知道其他人確實存在』;有一些問題有人不敢怎樣答,例如『為何人要愛國』——所謂哲學態度,就是不會因為這些問題難以解答、沒有既定方式解答,而認為沒有意思。不然,只從小小的『窗框』看世界,你的世界便很小。」

(下略)

好青年荼毒室 - 哲學部


執著(作者:嚴振邦)

(上略)

執著之苦

佛家認為,這些分析,解釋了人為甚麼會苦。人總是誤會了這個世界,看不清世界的實相,以為世界中的事物是實的、有自性的、是必然如此的,所以會執著於這些事物的存在,也執著於這些事物目前的樣子,當事物變化起來,不再如此的時候,我們自然接受不了,苦也就產生。

就像是愛情,和愛侶蜜月期的時候,我們的感情彷彿是永恆的。我們可能理智上知道這不是必然,但我們的內心、我們的情感世界,已經不知不覺間執實了這感情,把它視為必然如此的永恆。所以當感情生變時,我們會不能接受、傷心、難過,因為我們不能接受這份看似永恆的感情就這樣消逝,沒有任何道理可言。只要因緣不再存在,這份感情都一併消亡。感情和其他事物一樣,緣聚而生,緣散而滅,緣生緣滅,本來就說不出個必然。

其他事物也都一樣。父母健在、手足情深、工作順利、身體健康,我們內心無不把這些都執實了,視之為有保證的永恆。當事物變化,好境不再時,我們自然會苦。甚至就算事物尚算順心,只要我們感受到事物背後並無必然保證,我們也一樣的苦。君不見多少愛侶在感情還沒生變前,就已經苦苦擔心他朝有日會變,甚至因此而坐不安、睡不好。所以重點不只在於無常,更在於一切皆空,事物皆沒有保證。

去到後來,我們甚至會執實了我們自己的存在,這是所謂「我執」。這當然就是我們其中一種最大的執著。

而執著,只會讓我們掉進苦海。

脫離苦海

要脫苦,自然要「去執」,讓我們不只是理性上知道,而是內心的情感世界也跟從,不執著於事物,不把事物看成有保證的永恆。當然,這談何容易,但實踐起來,卻有千百種方法,這就有了佛學中各門各派的不同工夫修行。

有些門派要我們打坐,有些門派要我們誦經;有些門派覺得透過語言,讓我們從道理上明白很重要,有些門派覺得語言反而是我們看到世界實相的障礙,要我們另闢蹊徑,不要執著於語言這隻「指月的手指」。他們也會爭論,究竟我們應該是自己救自己離苦,還是我們應本着慈悲之心,不只做個「自了漢」,也應開船渡他人到彼岸。

(下略)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好青年哲學讀本:人生種種》,天窗出版Kindle購書連結

圖片來源:天窗出版社

作者:好青年荼毒室
出版社:天窗出版社

人生在世,很多東西不到我們選擇。沒有人問過我意見,我們就已經出生。生、老、病、死我們固然沒有選擇,沒有人能逃得過,但就算是愛上一個人、與某人成了好友、執著於過去的種種、建立某個身分認同,又有幾多是我們有意識的選擇?

我們沒有選擇,但我們又不全然沒有選擇。透過反省,我們選擇以甚麼態度來面對人生之中一定發生的種種;慢慢思考,我們努力在人生種種事情上找尋一點自主空間,讓人生走上我們覺得應走的道路。

可能我沒有選擇,就已經愛上他,但我們可以思考應該怎樣愛。可能我沒有選擇就已經執着於某些舊事,但我們可以思考應怎樣面對自己的執着。可能我沒有選擇就已經有了某個身分認同,但我們可以思考這會不會帶來了甚麼壓迫,而又可以怎樣突破。

哲學,可以詰問世間種種事物。思考身外物,哲學能為我們帶來知識和理解;反思生命,哲學帶來的卻是「經過反省的人生」。我們糊里糊塗的來到這個世界,卻不一定要糊里糊塗的過自己的人生。種種哲學思考,思考人生種種。

本書特點

※「好青年荼毒室」廣受歡迎,Facebook專頁超過87,000粉絲;成員曝光率也甚高,參與香港電台節目《哲學有偈傾》,以及跨界主持不同類型講座。
※前作《好青年哲學讀本》榮獲第四屆金閱獎「最佳文史哲書」,第二屆香港出版雙年獎「生活類出版獎」,亦入圍「香港書獎」初選名單。
※本書與讀者一起思考人生種種哲學問題,包括人生的意義、身分、學習、友誼、愛情、欲望、死亡等13個題目,涉獵中西哲學思想,寫作風格輕鬆,由淺入深,是一本易讀的哲學入門書籍。

作者簡介:好青年荼毒室

二千多年前,曾經有個叫蘇格拉底的人,因為荼毒青年而被判死,最終他把毒藥一飲而盡。今天,一群中毒已深的人,建立起這個荼毒室,等大家都能一起走進哲學的世界。這是個會荼毒人的地方,因為你會開始發現身邊的一切,並非如此理所當然;你會開始反省,追問生命、世界、語言、科學、倫理、知識、政治等每事每物的本質。從此,你可能不再是循規蹈矩的好青年。

著有:《好青年哲學讀本》、《小日常的哲學》、《大時代的哲學》

相關書摘: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