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是個自然災難相對於台灣來說鮮少的國家。地質穩定的德國幾十年來沒有地震;非海島型氣候,颱風不會來,偶有的強風造成的災害多是交通阻斷,真的因天災喪命者並不常見。與台灣每年的颱風及地震比起來,很少經歷自然災害的德國,可以說是幾乎沒有天災的天堂。

天災或人禍?

「對自然災害毫無準備的情況,就如同對傳染病一樣,也是毫無準備。」這是第二大黨社民黨送給同為執政聯盟的內政部長傑霍夫(Horst Seehofer)的話,社民黨並要求內政部長為此重大缺失請辭;而內政部長對此批評根本不痛不癢,只是冷笑地說,這樣的指控根本是無稽之談,這不過是9月選舉將到來政敵的抹黑伎倆,他認為此時就是團結互助最重要,四兩撥千金地迴避責任,毫無愧色。

災難至今德國行政官員自視都沒半點錯,也沒人承擔責任。從過去幾年到現在,德國高官辭職大多都是因為涉學位造假,否則幾乎從未有為行政疏失丟官的實例。

如果把災難的大小,簡約成人命喪失的多少來看,德國衛生部長史潘(Jens Spahn)在疫情上前言不對後嘴,一直到現今超過死亡人數九萬人以上,都仍可以穩坐如山,那麼這次洪水就算死亡幾近200人,人數比九萬少上450倍,內政部長更可以理直氣壯、大言不慚地說這與行政作為無涉,甚至內心大喊,要我下台,那麼衛生部長是否更應該先究責。

這種毫不負責任的共同聯合政黨執政的政體,整個梅克爾(Angela Merkel)時代中有長達12年,造成朝巨大、野超小的畸形生態。政府團隊一錯再錯,在野政黨批評聲浪微小,儘管媒體撻伐發出異聲,但仍無法鞭策政府部門鎖緊螺絲。

就連今(2021)年執政基民盟總理候選人拉舍特(Armin Laschet),在德國總統到災難現場致哀時,他在致詞現場後方與旁人談笑風生,粗鄙地與在旁同黨同仁大笑,都可以大言不慚地辯稱是一時情緒發洩,沒有具體聽到致詞內容。對於輿論媒體與其他政黨人士的批評,他草草地僅用蜻蜓點水式地道歉,由此就可得知政治人物的傲慢,視人命為無物。

警報號誌不足完全沒演練

這次天災遭受最嚴重傷亡的村落,之前已經在今年1月與早前的幾個月,都有淹水成災的前例可循,只是沒這次嚴重。早在這次洪災之前,歐盟氣象局專家就精密測知,也清楚具體地發出警訊給德國中央部會,指出會有哪些地區有豪雨發生。

德國是科技大國,許多精密設備都是世界領先,但是遇到幾十年來老舊的國家機器,與十多年來朝大野小的政府官僚,行政體系只會遵循慣例,沒有慣例就無法作為的陋習,在災難中完全被看破手腳。

內閣閣員傲慢遇事不究責,因此該有的警報設施不僅不足,也幾乎就都沒使用過,更別說什麼以細胞簡訊通知。講到數位化設施,牽涉到個人隱私法,即使如今遇天災人禍,這類數位化警示措施也仍停留在討論中。目前行政官僚仍傾向全面用大聲公的警示器,而且預定要花上數百萬歐元來加裝警報器,並且定期操作演練。

多年來民眾或許不知道巨大洪水沖刷下來的土石,造成的結果會有多具體可怕,但是該有的警報系統幾乎完全沒用過,也從未有做過疏散演練,人民只能自我救濟或是聽天由命地,在慌亂中無辜地喪命與眼睜睜看著財產付諸流水。

一片慘亂聲中商討保險費

據氣象局的資料,以洪水最嚴重喪命最多人的7月14日到15日的雨量,在24小時內雨量累計高達150多毫米,說真的與台灣的豪雨比起來也沒有多上太多,而這樣的雨在德國就是60年來最大的洪水災難。當然地處河流夾道的村落,不須遇到太大的豪雨,光從山上衝破河堤對撞而來的土石,就是慘絕人寰的衝擊,災區房屋倒坍的情況完全不低於大地震的威力,或是戰爭被炸毀的實地現場。

奪命的氣候還會再來,許多房產與財物損失保險沒保,聲討無門。對於民眾來說,沒有保險就沒有償付機關,巨大損失只有國家經費可以概括。

今年綠黨總理候選人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女士受訪時說,希望未來若再遇重大災難,能有中央出來組織並調配各地救難人力,如同警察警力在遇有重大事故時,由中央調配。

這不是國家組織功能的ABC嗎?怎好像是突破性的改革政見呢?看來德國還沒有國家隊的救難組織,對於綠黨總理候選人要求中央化的救援,現行的執政黨人士多認為沒必要,他們似乎都在盤算各邦政府首長權力會因此被架空。

這點讓我對德國長年使用高科技、精準有效率的印象,似乎有很大的出入,經過此次災變之後我必須自問,是不是對德國領先世界的印象有太大的誤會?還是德國民主機制出了什麼問題?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