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超過350艘以上的貨輪卡在各港口外等候卸貨,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現況是「航運業65年來的最大混亂」。造成這次亂象的原因除了全球包括疫情、極端天候所造成的影響外,還歸因於各國港口基建過度老舊。
近日全球超過350艘以上的貨輪卡在各港口外等候卸貨,英國《金融時報》形容現況是「航運業65年來的最大混亂」。海運運費也隨之持續攀升,亞洲到美西的貨櫃運費甚至出現32000美元的極端報價。造成這次亂象的原因除了全球包括疫情、極端天候所造成的影響外,還歸因於各國港口基建過度老舊。
《ETtoday》8月14日報導,依據最新SCFI綜合指數,較上周上漲55.67點來到4281.53點,美東線和美西線運價均繼續創高,美東線每FEU(標準40呎櫃)運價為10452美元,續漲285美元,周漲2.8% ;美西線也大漲189美元至5744美元,漲幅3.4%;惟歐洲線每TEU下跌11美元至7407美元,周跌0.15%。
天災人禍與消費增長導致運費飆升
《American Shipper》報導,美國貨運公司SEKO Logistics的海洋高級副總裁Craig Grossgart在7月底為記者舉行的簡報會上表示,目前市場上最極端的報價是:將一組標準貨櫃從上海運往洛杉磯需要32000美元。
這波漲價一部分的原因是北美的消費支出突飛猛進,與2019年相比,2021上半年的進口增加了10%。另一部分的原因則包括上半年長賜輪堵塞蘇伊士運河;疫情對中國、越南、馬來西亞港口吞吐的影響;野火擾亂了加拿大溫哥華港的兩條主要鐵路線,以及加拿大內陸交通;歐洲洪水摧毀了內河船運;南非內亂迫使碼頭關閉;烟花颱風導致中國的航運延誤等。
這些天災人禍影響了跨太平洋運輸能力的25%,但貨運需求卻猛增了25%。
航運業65年來的最大混亂
英國《金融時報》8月11日報導,物流業者KUEHNE+NAGEL的即時數據顯示,在全球港口外等候的貨輪達到353艘,數量是今年稍早2倍多,部分船隻最多要等候12天才能入港卸貨。《金融時報》形容為「航運業65年來的最大混亂」。
深層原因在於基建老舊
《gcaptain》報導,全球第二大航運集團MSC的首席執行官托夫特(Soren Toft)表示,航運亂象的根源是老化和負擔過重的港口系統。這個問題最明顯的解決方案是投資港口基礎設施、短途海運,但拜登總統的1.2兆美元基礎建設方案中,只有170億美元用於港口和水道。
即使找到資金來擴大港口,疏浚港口和訂購設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安裝起重機所需的時間從18個月到一年多不等,這使得港口難以快速適應需求變化。
另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用較小的船隻將較少的貨物運送到較小的港口,就能緩解大港口和城市的擁堵,但這樣的轉變需要各國乃至國際間的政策支持。然而像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美國海事管理局」(MARAD)和歐盟卻長期對創新航運模式無所作為,導致問題不斷惡化。
這波海運的混亂會持續到何時?
《ETtoday》報導,台灣貨運公司捷迅董事長特助楊永華指出,目前貨櫃船運市場的運價已經接近託運人忍耐的極限,船公司歐洲線8月底運價沒漲,但美國線因為塞港缺艙太嚴重,運價恐還會上漲。
不過船公司為應對「直客」(編按:有出口需求的工廠或貿易公司)的壓力,已開始為專為直客派加班船,由於塞港估計第四季仍難以紓解,估計旺季會延續到農曆年前。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貨櫃運價再創新高 法人:長榮、陽明、萬海下半年獲利大爆發(ETtoday)
- Are you shipping me?!? $32,000 container move from China to LA(American Shipper)
- Ports face biggest crisis since start of container shipping(金融時報)
- Ports Face The Biggest Crisis In 65 Years(gcaptain)
- 貨櫃海運運價已近託運人忍耐極限 船公司後續漲價趨向保守(ETtoday)
責任編輯:彭振宣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