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友驊

胡璉與蔣氏父子恩怨的終結

在國府將領中,唯一敢與蔣介石衝撞的司令官,首推胡璉,而蔣於日記中也對這位「聽調不聽宣、聽命不聽遣」的司令官,沒有好評,甚至指斥胡為「吳國楨叛變」,對胡不再存與寄望。蔣胡關係,從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八日胡自雙堆集請示突圍之際,蔣毫不留情的痛斥胡「將領之氣餒膽怯,只知逃生而不顧廉恥」起算,到一九六四年十月二十四日「望伯玉出使開創新局」止,長達十六年恩怨糾葛總算畫下休止符。十六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卻是台灣發展最具關鍵的年代。

回顧台灣在一九四九年,陳誠主政下的「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以台灣百分之十三的賦稅要養活百萬軍民抗衡共軍,毫無勝算機率。五○年台灣若無美軍支援,想保台自立更為艱難。如果不是韓戰爆發,等待「塵埃落定」已是台灣命運不得不然的選擇。時值風雨飄搖、大敵當前之際,胡璉十二兵團於島嶼攻防過程中,三戰三捷總算穩住陣腳,為大崩潰暫時止血,使國府當局能喘氣回神,思索抗敵之策。

三戰三捷的胡璉兵團,雖是時代的見證者,但也是時代犧牲者。由於來台初期,國府五大主戰兵力,胡璉最具實力,復與陳誠關係,使蔣介石心不自安,「削藩」政策提上日程,導致蔣胡之間十六年的恩怨糾葛。

其實胡璉一向對蔣介石孤忠耿耿,此乃無庸置疑的事實,但蔣介石寧可折損戰力,也要對胡削藩,原因何在?就胡璉觀察原因出在「無中生有」四字。

胡璉兵敗雙堆集突圍而出,經傷癒出院至南京,蔣介石將下野,責令徐永昌給予胡三個軍編制成立第二訓練司令部,徐奉命遵辦,錢卻給劉廉一六十七軍,胡迫於無奈動支前十二兵團司令黃維存於上海銀行銀元存款,準備招兵買馬,詎料遭湯恩伯訕笑,湯守江防不欲胡璉參與,胡至浙江、福建招兵,均被拒絕。

轉進江西,得省主席方天助益指定胡招兵區域為贛東、贛南等邊緣區,為盡速達成招兵目標,胡一方面透過正常方式招兵,一方面運用特權到處拉伕。集結兵力已達兩個軍,為解決生計問題,還用武器交易方法成立邊區游擊軍,以邊戰邊訓原則,裹脅群眾南下,待江西陷落,胡在潮汕區除抓伕招兵之外,還接收保安團兵力,完成三個軍的建制。胡的作為,比起其他編練司令部,來得狠、來得酷。

由於胡有三個建制完整軍,蔣介石見機不可失,多次指示胡盡歸湯恩伯指揮,胡不但堅拒,還有意規避蔣幕後指揮,雙方處得非常不愉快。更甚者,胡兵團成為游軍後,在潮汕地區按兵不動時間長達二個月,此時華中、華南、東南三個軍政長官公署都想指揮胡璉部隊,胡靜觀時局發現,一旦納入某長官公署戰鬥序列,兵團必然成為砲灰。故而胡周旋各長官公署之間,目的是獲取物資保本。然而蔣介石卻一再催促胡,與劉安祺、湯恩伯合作。

眾所周知,劉湯部隊在當時僅聽命於蔣。相對於胡璉始終在做政治算計,如一九四九年九月下旬,湯恩伯任福州綏靖署代主任守閩廈,要求胡馳援,胡拒絕。當湯於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十二日、十七日連發三函保薦胡任金廈指揮官,胡還是置之不理,說穿了,胡就是不接受湯的指揮。連蔣介石出面,胡仍不買帳,還是不派兵。

如胡在《泛述古寧頭》一書中明載一九四九年九月十八日羅卓英至汕頭,與胡商談兵團出兵閩廈方案,胡承諾派十八軍高魁元出兵,結果九月二十八日蔣介石到廈門,要湯恩伯承擔艱鉅,經胡璉知悉後,對高赴金門增援持保留意見。否則,胡答應高赴金,急如星火軍事行動,為何拖到十月七日啟航,十月十日登陸。待湯十月一日、十二日連發兩電,建議胡移防金廈,胡為何執意去舟山?而不願至金廈。

原因湯未辭京滬杭警備總司令兼福州綏署代主任,若胡至金,仍歸湯指揮,胡當然拒接職務。胡對湯有偏見,連蔣介石、陳誠、羅卓英、林蔚等直屬長官都無法處理,顯示胡的堅持與傲氣,蔣介石能接受嗎?尤其是大戰當前,胡湯之間無法攜手合作,必然觸及蔣介石隱痛,秋後算帳,即是胡璉難逃的宿命。

胡璉三戰三捷,蔣介石沒有慰勉

胡璉在汕頭原本不願赴金履新,胡的目標依陳誠規畫是舟山。這是十八軍至金門後,胡璉之所以隨羅卓英回台,與陳誠會商的結果。當時舟山兵力薄弱,石覺出任舟山防衛司令指揮又不盡如人意,為免總統故鄉舟山有所閃失,陳誠意促胡赴舟山,胡同意,指示兵團司令部隨十九軍同行。詎料時局變化過於快速,廈門失守、金門吃緊,陳誠改變主意,指派胡盡速與湯進行指揮權交接,由胡璉接手金門防務。

造化弄人,胡著手布局時,金門戰役爆發,所幸十二兵團十九軍適時到金,於古寧頭圍殲共軍。當時胡在台北,待到達戰場,戰役已是尾聲,正因為如此開啟爾後胡湯指揮權之爭。

金門戰役究竟是誰指揮?不能以現代眼光評論是非,宜從金廈一體看戰役得失。廈門戰役湯恩伯指揮不了部屬,導致具有永久性工事建築的廈門,撐不過兩天即陷落。相對於僅有初步工事的金門,激戰三日盡殲共軍,才有指揮權之爭。問題與湯還有交情的西北軍,湯都指揮不了,與湯毫無淵源的部屬,湯就能如指使臂的任意指揮?古今中外沒有一場戰役,八個團兵力,受三位軍長、四位師長、兩位兵團司令同時指揮,類似紊亂的體制,暗示僅有嫡系部隊指揮官才能如指使臂的指揮,非嫡系部隊誰都指揮不動,這是歷史現實,難怪高魁元敢頂撞湯,原因在此。

戰役結束,胡璉交接指揮權,奇怪的是,蔣介石居然沒有前往金門慰勉,而是在戰役進行期間派蔣經國赴金見湯恩伯,竟然沒有赴前線戰地探詢胡璉意見,這是一則政治警訊,種下胡與蔣氏父子鬥法的禍因。確切的說,胡對此警訊毫無戒心,沒有意識到警訊的嚴重性,還樂觀認為任務完成後,可到舟山履新。

詎料蔣介石動作非常迅速的抽調十九軍至舟山,加上六十七軍兩個軍脫離胡的建制。縱然在舟山撤退後,六十七軍從此不再由胡掌握,十九軍來台師團長級軍官,全面進行更換。一九五○年底,更換完成的十九軍與十八軍輪調,至此十八軍再也沒有回到胡璉身邊。為此事胡寫信給蔣介石、陳誠,要求將六十七軍、十八軍與第五軍輪調,結果未獲回音。

蔣介石用削藩之策暗整胡璉,手段雖然粗糙,但仍要重用胡璉長才,幾乎將台灣基幹部隊送往金門,由胡進行整編。由於大軍駐金,胡在金門要養活十萬軍民,而台灣物資限於財力撥付不如預期,為生活與生計,胡向蔣談條件,要求蔣授權,允許胡遊走「灰黑領域」搞走公與走私。其中走公在前,走私在後。胡走公模式是透過兩艘船艦改商船從事港金台三角貿易,以台灣撥付給金門戰備存米等運至香港銷售,換取香港物資來台銷售。如台灣當時聯字號商行,都是胡的商號,將盈利所得全數換成黃金保值。

胡璉是位很有商業頭腦的將領,或許是戰時經驗使然,胡不相信紙幣,認為紙幣隨經濟崩潰,或通貨膨脹,造成幣值貶值,兼以台灣當時採外匯管制與複式匯率,大量持有外幣會引起注意,對兌又很不方便,於是胡指示全部交易都以黃金議價。果不其然,黃金價格年年上升,為金防部創造盈餘之外的高額利潤。胡再將利潤分配給各軍師團長,兼及金門酒廠,我在胡宅看過一分由胡拿出的酒廠憑證,計有三張共黃金七百五十兩,這筆帳因是黃金計價,想查核很不容易,這是嘉惠金門的鐵證,也是胡璉留給金門的資產。

至於走私,是反共游擊隊運用金門僑匯自力更生的作為。胡璉為配合蔣介石指示成立閩北、閩南兩支海上游擊部隊。依台灣與CIA簽訂協議,CIA出錢、出槍,台灣出人的方式,進行外島突擊與大陸滲透作戰。這筆錢計七千多萬美元,掌握在蔣介石、宋美齡、蔣經國、鄭介民、毛人鳳手中,胡璉不能無故動支。

由於國防部撥入經費有限,游擊隊連主副食費僅有正規軍三分之二,使游擊隊生活受到影響。為改善游擊隊處境,胡璉接受粵東游擊總隊長張炎元建議,運用每年二十四萬美元僑匯進行走私,進口奢侈品至台金販售,以賺取價差來維持生活。當年養一支游擊大隊(營級)每年約四百萬元台幣,靠金防部、國防部都難以支付,所以運用僑匯搞走私,乃是不得已的選擇。

除走私問題外,金門因駐兵,男女失衡比率很高,為解決大量生理需求,胡璉同意游擊隊至外地(絕非台澎金馬女性)招募女性來金,三個月輪替一次,盈餘所得歸游擊隊運用。

胡璉說過要善用僑匯,游擊隊用僑匯搞走私,一定要用最高匯率給金門民眾。至於招募女性,也給高額規費,但唯一條件是不得入籍金門,以免製造困擾。事實上,金門走私與茶室,胡未向上級單位呈報,也不列入公文書,胡將此事完全交由李德廉、張炎元處理,在情治界有多數人知曉,但在軍系卻少有人知情。此事為蔣經國知悉後,遂接手經辦,下令成立特約茶室,由台灣自行招募,令胡為之氣結。

其實談走私、走公、招募,許多人對胡有意見,問題是政府養不起戰地軍民,這是政府之恥,與胡璉無關。如胡濫用水泥辦學興校,這是政府職能之一,將戰備建材移作它用,若胡璉有責,難道政府不用負責辦學興教?胡璉之所以建校興學,起因於古寧頭戰後,胡於軍中進行教育程度調查,發現全軍百分之八十五為文盲,百分之七略通文墨,百分之八可執筆為文。胡認為用農業化思維打一場現代化戰爭,勝也是敗。於是下令各部隊推行隨營補習班教育,教軍士讀書識字。胡的作為,也被蔣經國總政治部接手經辦,胡能不感慨?

再者胡在金門被許多軍系將領批評,很少進行夜戰,共軍來犯必在夜間。胡只知白日構工,晚上休息,只做修橋鋪路,削弱部隊戰力。言之成理,胡該負責。但事實真相是,胡經調查,全軍患有暫時性夜盲症者高達百分之十三,於夜晚進行戰鬥演習,必然造成傷亡。此事經胡反映美軍顧問,逼得蔣介石在「軍事會談」做出指示,限期內各部隊要盡速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這則問題,應由參謀本部負責處理,胡璉幾經反映未獲回覆,又無力改善,只能自做處置。胡之所以關注夜盲症,他本身就是患者。胡長期患眼疾,在戰場上多次發生事故,因得不到妥善治療,拖到最後,終在八二三砲戰後,以「青光眼」為由辭去金防部司令官職務。

事實上,軍系內部對胡的指控,胡從未回應,蔣介石也不查,彼此相安無事。唯獨胡第一次辭卸金防部司令前,一通指控胡以公帑樹私恩,收買軍心與攏絡民心,引起蔣介石疑慮,遂有胡璉虧空案起,導致蔣決意撤換胡。

胡璉虧空案有其時代背景,胡搞港金台三角貿易,金門財源累有盈餘,為改善軍民生活,胡常動支這筆錢,給予部屬與民眾。就胡的觀點來說,只要不動支國防部撥付經費,而是由金防部自籌來源的錢,不算公帑,發給部屬與民眾屬司令官權限,只需備案毋庸列冊管理。就蔣介石立場來說,金門自籌糧餉養活十萬軍民,雖屬蔣同意事項,但金防部動用的船隻、物資與戰備米糧等哪一項不是政府撥給,所得盈餘,當然是公帑,豈容胡以公帑樹私恩,收買軍心與攏絡民心,造成一軍兩制,徒增最高統帥處理軍務困擾。

蔣介石痛責胡璉是「吳國楨第二」

也許是觀念的歧異,蔣胡之間對以公帑樹私恩之事,常起不必要的衝突。而胡依然是我行我素對部屬花錢大方,對民眾出手闊綽,兩者強碰下,胡去職已屬必然。這是胡之所以拒接軍團司令主因。胡認為,蔣胡之間為走公、走私有過口頭協議,蔣廢除君子協議,有違誠信原則,是以胡堅辭軍團司令,目的是「請辭逼宮」,以示抗議。蔣胡關係走向決裂,這是重要轉折點,也是蔣痛責胡為「吳國楨第二」,仍重用胡的關鍵所在。

平心而論,胡璉虧空案,不是蔣介石下令徹查,而是新任司令官劉玉章到職接事,因部隊伙食費發不出來,主動清查胡的帳目所引起的糾紛。對胡來說,當年初掌金防部借貸所得一千四百五十萬元,於辭卸司令前夕,都已清償,這些不必還的錢,胡都處理乾淨,不去貪一千四百五十萬元,而去搞三百六十萬元的虧空,於理不合,令胡深感委屈,對蔣的誠信連帶起疑,顯示師生關係已回不去了。

劉玉章意外捅出馬蜂窩,蔣介石未將虧空案交付法辦,而是看胡如何處理?胡迫於無奈,將虧空款項每筆逐條列出,經查均用於公,為解決胡的困擾,由陳誠出面協調,使陳意外捲入事件漩渦,待風波平息,蔣怎麼看陳胡關係?已是政治問題,而非法律問題。

其中最令胡感到不平的是,虧空案起,不僅清查胡的帳目,還波及到金防部高層與為胡辦事部屬,幾位軍長爾後仕途起伏,均未獲大用,都與公帑樹私恩有關。至於為金門創造財富的胡璉部屬,於虧空案後,全部被逐出金防部落了永不敘用的下場,令胡為之抱憾,無力施予援手,只有眼睜睜的看他們被清算。

虧空案影響深遠,胡雖就任軍團司令,但對蔣氏父子,尤其是蔣經國,非常不諒解。胡於軍團司令任內,與美軍顧問與CIA之間相處異常融洽,經常登艦與美軍高層把酒言歡,以致引起蔣氏父子關注。也許受到孫立人事件影響,國府將領與美軍高層人物之間往來,都會向上級呈報談話內容,以免引起當局疑慮。唯獨胡是例外,胡對軍系建言,都通過美軍反映,蔣經國《書信集》提到幾件事,均與胡有關,令蔣介石內心很不愉快。

此事連俞大維都告誡胡與美軍來往,注意言行。胡依然故我,不受節度。而後蔣為反攻需求意促胡回任金防部,胡婉拒,蔣向胡提條件,晉任胡為二級上將坐鎮金門。胡二度回任,發現事機不妙,有三件事使胡對蔣異常不滿。

一是由胡一手成立的金門物資社,原本由金防部掌控,於胡上任前悄然改由聯勤總部接手。二是胡保舉的三位師長,於胡到任前都被撤換。三是金防部居然有三個通報系統,直達中樞。胡以二級上將坐鎮金門,權限不如少將副司令官,胡知勢不可為,任事態度顯然不如第一任來得積極,注定胡爾後在層層管制下,成為蔣介石看門的封疆大吏,而非乾綱獨斷的司令官。

胡二度回任,金門發生震驚中外的八二三砲戰,於危機中蔣胡二人為瑣事衝突時起,在三位副手被砲擊身亡後,胡為扛起政治責任,遂於砲戰發生不到七十二小時內向蔣呈辭。以胡久任疆場難道不知「陣前易帥」是兵家大忌?胡當然清楚,若非勢不可為,胡怎敢在人情、義理、責任有所虧欠下呈辭。何況大敵當前,胡棄部屬而去,與胡治軍風格完全相違。

回想從中樞無主,大局糜爛時,胡自力更生,無中生有率領三個完整軍轉戰千里,追隨蔣介石,臨危之時,胡對蔣仍孤忠耿耿,為何在砲戰發生後請辭易帥?一位敢於任事的將領,臨戰落跑,必定有不能告人的內情。唯內情遍查文書檔案,都找不到證據,內容有待挖掘。

胡於砲戰期間去職,眾說紛紜,然而事實真相僅有一個,出於「問責督切」四個字。三位副手陣亡後,上從蔣介石,下至王叔銘,要查辦此事,追究胡璉責任。有些事胡璉願承擔,有些事胡璉不能講。如三個系統直達中樞,暗示當局並不信任胡璉,而事事掣肘,胡指揮不動部屬,重蹈湯恩伯覆轍,胡除呈辭外,已無路可走。

舉例說,胡隨身攜帶小冊子內,經常記載部隊首長代理人選。以連來說,連級軍官失事,代理首選是火力排長擔當,再由步兵排資深軍官充任,以此確定代理人制度運作。類似規範唯獨金防部例外,代理人選竟然由參謀本部指定,由資淺副司令官張國英擔任,去指揮三位資深中將,完全違背制度,絲毫不尊重司令官人事權限,表明當局完全不信任胡指定代理人選,胡出任有責無權的司令官去職已屬必然。兼以胡蔣常為人事權起爭執,從未得到合理解決,搞得胡心煩意亂,呈辭反而是「解脫」,為顧及胡的顏面,蔣介石准以胡治病為由,離開胡經營長達七年的戰場,從此不復當權。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刀鋒戰將胡璉:金門王與蔣介石恩怨》,暖暖書屋出版

作者:張友驊

  • momo網路書店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他不是蔣介石的愛將,是怨將。
胡璉一生如在刀鋒上行走,他封疆守土,為養活金門十萬軍民,
遊走於灰黑領域,卻與蔣介石恩怨糾葛長達十六年。

  • 古寧頭戰役的指揮權之爭,竟與蔣介石有關?
  • 胡璉三戰三捷,卻換來「削藩」下場?
  • 蔣介石為何弄出「金門撤守」議題,讓胡璉備受煎熬?
  • 胡以「走公走私」養活金門軍民,蔣卻用「虧空案」整他?

胡璉從十二兵團組建起,就以「無中生有」的方式闖過危機,渡海來台。增援金門後,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包括古寧頭戰役(金門保衛戰)、八二三砲戰。台灣政府養不起金門駐守的大軍,他就自己想辦法,遊走於「灰黑領域」搞「走公」與「走私」。「走公」是靠兩艘坦克登陸艦進行港台金三角貿易;「走私」則是為解決游擊隊生計問題,動支僑匯讓游擊隊進行走私,一度驚動英、美兩國,調查是否進行非法品交易,都安全過關。他還設立「軍中樂園」,靠游擊隊赴香港走私時私下招募婦女。

他建設金門、造橋鋪路、辦校興學,創建金門酒廠後,大膽引進來自蘇聯中亞品種的高粱種子來金栽植,無疑是挑戰國策,卻意外使金門高粱酒名聞中外。他以「自力更生」的方式,為金門解決「缺水、缺糧、缺樹、缺路、缺錢」等問題。

胡的個性「聽命不聽宣」、「聽調不聽遣」,蔣介石難以駕馭,指斥他為「吳國楨第二」。即便他曾三戰三捷,卻換來「削藩」下場,他養活金門軍民,卻遭指責「公帑樹私恩」,以「虧空案」暗整。再加上他與陳誠關係,使蔣介石心不自安,導致蔣胡之間十六年的恩怨糾葛。本書以第一手史料,看胡璉如何解決流離世代的難題,這是時代背景交織成的血淚困境和歷史。胡璉半世功業在台澎金馬,歷史怎麼看刀鋒行者亂世戰將的定位?值得讀者品評。

  • 封面照片:胡璉將軍於延平南路官邸前拍攝,現為東吳大學城區部。照片由「胡璉故居紀念館暨研究中心」提供。

Photo Credit: 暖暖書屋出版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王祖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