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且長期孤立的寮國現正積極尋求外資,意圖將水力發電的電力售予泰國和其他鄰國,藉此成為「東南亞的電池」。
撰文:蜜雪兒.奈豪斯 Michelle Nijhuis
攝影:大衛.古騰菲爾德 David Guttenfelder
湄公河沿岸正築起一座座水壩。東南亞人民需要水壩所提供的清潔電力──但他們也需要沒有水壩的河流,才能延續他們捕魚、種稻的生活方式。
普米.布恩塔姆住在泰國北部,但他卻將電視頻道轉到中國的氣象預報。中國華南地區的大暴雨表示上游的中國水壩將大舉洩洪──也表示他的村子很可能會因此淹水。中國政府應該對下游各國發布警報。但根據布恩塔姆的經驗,通常不是警報來得太遲,就是根本沒有預警。
「以前沒有水壩的時候,河水會隨季節逐漸消長,」他說。「現在河水則是暴起暴落,除非收看暴雨的消息,否則我們根本不知道水位什麼時候會改變。」
湄公河源自青藏高原,綿延近4200公里,流經中國、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最後注入南海,是東南亞最長、亞洲第七長的河流,而對沿岸居民最重要的是,它是全世界產量最高的內陸漁場。柬埔寨人與寮國人的人均淡水漁獲量比全球其他國家都高。湄公河裡超過500種的已知魚類維繫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讓他們度過乾旱、大洪水,甚至是柬埔寨波布政權的種族屠殺。
然而,湄公河的峽谷及轟鳴的瀑布,一直吸引著水壩建造者。1990年代,中國(而非東南亞)率先在湄公河主河道上建起了水壩。更近期,寮國與柬埔寨計畫在境內的湄公河主河道興建11座水壩的計畫。2010年一項由湄公河委員會贊助的環境評估,建議將主河道水壩的建設計畫暫停十年,並指出這些水壩對區域糧食供給的潛在嚴重影響以及「對環境造成不可逆破壞」的可能性。但貧困且長期孤立的寮國現正積極尋求外資,意圖將水力發電的電力售予泰國和其他鄰國,藉此成為「東南亞的電池」。
一直到2012年以前,水壩地點的下游不遠處還有另一座村子。到了2013年,村民已經搬到離河谷很遠的新聚落。在這裡,已經沒多少人保持樂觀了。村民說,水壩公司承諾的搬遷補償金和土地根本不夠,發放速度也很慢。許多村民初次體驗到現金經濟的痛苦後果。一名有兩個孩子的年輕婦人說,「在這裡雖然每天都有錢賺,但每天必須花的錢比賺的還多。」
如今東南亞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柬埔寨人與略超過三分之二的寮國人有電可用,而且電價往往高得嚇人。經濟與人口成長會造成電力供給更加吃緊:2013年國際能源署的一項分析預測,未來20年,這個地區的電力需求會增加八成。顯然這個地區需要更多能源。
文未完,本文獲《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授權刊登,全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士範
- 中國
- 能源
- 媒體
- 經濟
- 越南
- 電價
- 緬甸
- 環境
- 泰國
- 東南亞
- 經濟發展
- 漁業
- 柬埔寨
- 乾旱
- 水力發電
- 南海
- 寮國
- 電力
- 潔淨能源
- 水壩
- 湄公河
- 大洪水
- 1990
- 內陸漁場
- 波布政權
- 現金經濟
- 苗尾水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