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關稅上路在即,中小企業陷入焦慮,而台灣將在明(2023)年開始試行,環保署訂出碳費金額於同年徵收,業界興起一站式協助中小企業轉型的服務,搶佔碳轉型商機。
碳關稅上路在即,中小企業陷入焦慮,未來從「貼紙」到「廠房」都要認證,包含廠房綠化、綠建築、潔淨水循環、機台等轉換成為大挑戰。 B2B商業數據廠商鄧白氏(Dun & Bradstreet)強調,業者以數據分析為基礎的「碳揭露」是首步,他們要推動一站式轉型服務大啖碳轉型商機。
「碳邊境調整機制」即將上路,中小企業頭痛
氣候變遷已經是全人類必須重視的問題,歐盟於2021年7月公布「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將針對未遵守規定的進口產品徵稅,而明年即將開始試行。面對全球貿易模式巨變,環保署長張子敬日前強調,最快也於明年訂出每公噸收取碳費的金額,並同年開始徵收。
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據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的碳交易平均價格來制定碳價。 歐盟進口產品「需支付與其境內生產商品同樣的碳價成本」。 若廠商的碳排放成本在生產國已支付過碳價,且能出具完整的證明,則在進口歐盟時得以抵銷相關費用。
張子敬說明,考量2.5萬噸以上企業的排碳量占比逾8成,將以2.5 萬噸為標準,雖然在「試辦階段」不對針對中小企業,但會建立分級制度,讓業者得以盤查登陸,而首要階段是歐盟對大貨品、行業來限定,中小企業仍有緩衝期。
雖然對中小業者有給予「緩衝空間」,但還是迫在眉睫,已有多家國際大廠通知供應鏈做好準備。
位於南部機具的製造業業者向我們透露,有關碳關稅和ESG(環境、治理和責任)等議題,對他們而言是天方夜譚,除了如何評估「碳排放」,還有後續改善碳排等問題,根本毫無頭緒,非常頭痛。
台灣淨零排放接軌國際,但我們準備好了嗎?
其實,為了和國際接軌,今(2022)年年初,金管會和相關部會已經公布「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前完成溫室氣體盤查,2029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等規劃。
「國際大廠NIKE已經開始盤點旗下的供應商,從小小的貼紙,到紡織機台都必須經過認證,」KPMG安侯建業執行副總經理林泉興於記者會上強調,中小企業要如何才可符合金管會等機構的規範,成為了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據中研院發布的報告顯示,若多數主要貿易國家跟進,產品出口成本將暴增5倍,水泥業產品出口成本從9%增至17%,年產值損失逾新台幣百億元。而這些計算不包含電子業,若再將此納入經濟衝擊更難以估算。
如何協助企業「一站式的碳轉型」
鄧白氏台灣區總經理孫偉真指出,如果無法確界做好「碳揭露」,又拿不到一站式的解決方案,未來如何在淨零賽局如何生存?
鄧白氏於9日宣布,將和KPMG安侯建業、倍力資訊、SAP和SGS等產業夥伴共同倡議「ESG黃金生態圈」要搶碳轉型商機。他們指出,將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在財報和後續解決方案中,協助中小企業轉型。
而除了在碳揭露上努力外,財報的調整也成為一大難題。KPMG安侯建業執行長吳麟強調:「過去大家認為的會計事務所,好像都是查帳、報帳等,減排產業都各做各的,沒有聚集在一起,因此在模式上也需要變革。」
不過,事實上台灣中小企業對ESG轉型仍相當抗拒。
據鄧白氏先前發布的《數據與分析是公司ESG致勝關鍵》報告顯示,雖然多數業者認為ESG轉型相當重要,但對本身企業的碳足跡了解不足,還包含:用於評估ESG的數據不夠,就算面對海量數據卻又難以整合,再加上各國評判標準不一,如何符合標準都讓業者頭很大。
除此之外,「換置成本」是一大考量。
一位製造業業者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大工程,建築物要成為綠建築、廠區的綠化,若再牽涉潔淨水循環、機台的碳足跡等,這些都要『換置成本』,這是許多中小企業的痛點,也沒有能力做到。」
對此,KPMG安侯建業副總經理林泉興說:「雖然業者多卡在成本問題,雖然換原料、設備都要錢,你現在要看短期的價格,還是要看長期的價值,雖然兩三年成本會大幅攀升,但是之後會吸引更多國際客戶,提早取得入門票,更重要的是,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另一方面,專門替業者提出碳相關解決方案倍力資訊總經理許金隆說明:「我們共同面對ESG客戶的不足,要協助客戶達成法尊、供應鏈等問題,但是這些單靠我們是不夠的,共組ESG黃金生態圈,就可以連結各產業專業。」而預計在未來在國際趨勢的推動下,將有更多業者將被迫轉型迎接未來的趨勢,也成為「碳轉型商機」的一大利基市場。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