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刑事法院(ICC)已對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出一項拘捕令。

該法院指控普亭要為戰爭罪行負責,其中的焦點是指有兒童從烏克蘭被非法移送至俄羅斯。

國際刑事法院指,有關罪行從2022年2月24日起在烏克蘭開始實施——那是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的日期。

莫斯科否認相關指控,並稱該拘捕令「令人震驚」。

這一拘捕令能夠帶來實際行動的可能性極低——國際刑事法院沒有權力逮捕疑犯,且只能在其成員國範圍內實施管轄權,而俄羅斯並非其成員國。

不過,它會在其他方面影響俄羅斯總統,比如不能在國際間出行。

國際刑事法院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有合理理由相信普亭既有直接實施,也有與其他人合作犯下戰爭罪行。該法院也指控普亭未動用總統權力阻止兒童被非法轉移。

在被問到國際刑事法院的行動時,美國總統拜登表示:「嗯,我認為這是有正當理由的。」他說,普亭「明顯是犯了戰爭罪」。

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勒沃瓦-別洛娃(Maria Lvova-Belova)也因同樣的罪名被國際刑事法院通緝。

她過去曾公開談及對被帶到俄羅斯的烏克蘭兒童進行教化。

去年9月,別洛娃曾抱怨,一些從馬里烏波爾帶走的兒童「說(俄羅斯總統)壞話,說一些難聽的話,還唱烏克蘭國歌」。

她還稱自己收養了一名來自馬里烏波爾的15歲男孩。

Photo Credit: Getty Images / BBC News

普亭和俄羅斯兒童權利專員勒沃瓦-貝洛娃曾於上月會面

國際刑事法院表示,最初曾考慮過將拘捕令保密,但是後來由於它阻止了進一步罪行的發生,就決定公開。

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司卡里姆・汗(Karim Khan)向BBC表示:「兒童不能被當作戰利品來對待,他們不能被移送。」

「這種罪行,不需要是律師,只要是個人,就會知道這有多過份,」他說。

在拘捕令宣佈之後幾分鐘,克里姆林宮官員就作出回應,立即否定了它。

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Dmitry Peskov)指,該法院的任何決定都是「無效的」,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更將該拘捕令比作廁紙。

「不用說明這張紙應該用在哪裡了,」他在推特(Twitter)上寫道,並加上了一個衛生紙的表情符號。

不過,俄羅斯的反對陣營領袖們卻對宣言表示歡迎。正被監禁的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的親密盟友日丹諾夫(Ivan Zhdanov)發推文說,這是「象徵性的一步」,卻是重要的一步。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表示,他感激卡里姆・汗和刑事法院作出決定,對「流氓政權」作出控告。

烏克蘭總檢察長科斯廷(Andriy Kostin)表示,有關決定「對烏克蘭具歷史意義」,而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Andriy Yermak)則稱讚這一決定「僅僅是個開始」。

但是,由於俄羅斯並非國際刑事法院的協約國,普亭和勒沃瓦-貝洛娃出現在海牙被告席的機會非常小。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國際政治講師喬納森・利德・梅納德(Jonathan Leader Maynard)向BBC表示,國際刑事法院需依賴各國政府的合作才能拘捕罪犯,而俄羅斯「顯然是不會在這方面合作的」。

然而,卡里姆・汗指出,過去也沒有人想到在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和科索沃犯下戰爭罪的塞爾維亞領袖斯洛博丹・米洛塞維奇(Slobodan Milosevic)最終會出現在海牙。

「認為自己可以白天犯下戰爭罪,晚上還睡得安穩的那些人,或許應該看看歷史,」他說。

不過,在法律上,這確實會對普亭構成問題。

雖然他是G20成員國元首,並且即將在一場歷史性峰會中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但是普亭現在是一名通緝犯了,這將不可避免地對他可以到訪哪些國家帶來限制。

克里姆林宮也會遭遇一定程度的尷尬,它一直否認俄羅斯犯戰爭罪,但是現在像國際刑事法院這樣一個具有影響力的泛民族機構卻完全不相信它的否認。


普亭會真的面臨審判嗎?

——BBC記者羅伯特・普拉默(Robert Plummer)分析

這當中至少有兩大阻礙。第一,俄羅斯並不承認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

該法院於2002年創立,基於一個被稱為《羅馬規約》(Rome Statute)的協定。

該規約規定,對那些犯下跨國戰爭罪的人執行刑事司法管轄,是各個國家政府自行承擔的責任。只有在政府不能或者不願意進行調查和檢控犯罪者的情況下,國際刑事法院才能干預。

總共有123個國家政府同意遵守這一規約,但是有一些重要的例外,當中就包括俄羅斯。

有一些國家簽署了規約,包括烏克蘭在內,但是卻未正式批准生效。這裡是《羅馬規約》簽署國的完整列表。

所以你會看到,這裡的法律基礎已經有點不穩固。

第二,儘管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進行審訊的事情並非沒有過,但是在這一具體案例上卻不具備這個選項。國際刑事法院是不進行制度審判的,所以這一路徑也走不通了。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