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通過一系列友台、援台法案,提高台美官方接觸層級及對台軍售力度,皆是史無前例,因而民進黨經常宣稱現階段台美關係,為歷史以來最佳階段。儘管美國聯合日本、加拿大、澳洲及歐盟國家,不斷倡議呼籲各國應協助台灣參與諸多國際組織年會或成為會員,然而幾乎都是「雷聲大與雨聲小」,效果不彰。
3月27日宏都拉斯宣布與中國建交,同時與台灣斷交,消息傳來外界並無感到震驚,甚至認為此事件本可預知,這印證兩岸當局因無「九二共識」前提,停止外交休兵,台灣的邦交國恐遭遇滾雪球式斷交淪為個位數。馬英九執政時,當時政府機關曾經評估,在無「九二共識」前提下,台灣的正式邦交國僅存五至八個,馬主政時期尚保有22個、現僅剩13個。因此,與宏國斷交已屬早晚之事,台灣民眾已有預期心理。
儘管蔡英文政府強力批評宏都拉斯,因「金錢外交」而轉向選擇與中國建交。中南美洲國家皆屬美國政治影響力範圍,美國雖有強大影響力,然卻無法藉由派遣代表遊說或召回大使降低關係互動以震嚇與台斷交國家,這些國家最終仍選擇與中國建交,此可印證美國在中南美洲影響力已有減弱趨勢。
自蔡英文執政後,即立即與即將接任美國總統的川普(Donald Trump)通話,此為台美斷交以來的首例,隨後因美國對中實施圍堵的「印太戰略」,以及發動中美貿易戰,因而強化「聯台制中」策略,這更提供支撐蔡英文「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日以抗中」戰略基礎。
從美國總統川普到拜登(Joe Biden)執政,美國極力倡議「印太戰略」,雖提高台灣戰略地位,卻將台推向戰略前緣,視為遏制中國的「馬前卒」。 蔡英文已於3月29日展開所謂「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去程過境紐約再依序前往瓜地馬拉、貝里斯訪問,返程過境洛杉磯與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晤。美國強調蔡英文過境符合其政策、長年慣例及美台非官方關係性質,過境是出於對訪客安全與尊嚴的考量,與美國「一中政策」相符,此一政策並無改變。
然而,美國國會卻通過一系列友台、援台法案,提高台美官方接觸層級及對台軍售力度,皆是史無前例,因而民進黨經常宣稱現階段台美關係,為歷史以來最佳階段。儘管美國聯合日本、加拿大、澳洲及歐盟國家,不斷倡議呼籲各國應協助台灣參與諸多國際組織年會或成為會員,然而幾乎都是「雷聲大與雨聲小」,效果不彰。
台灣借助美國力量希望參與國際組織大會,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及國際刑警組織年會或大會,幾乎是無功而返;甚至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TA)、自由貿易協定(FTA)及加入印太經濟框架(IPEF),皆無法順遂。美國對台支持,並非是「毫無限制」、「無限上綱」,縱使美國「全力支持」台灣拓展國際空間,其影響、效果也有局限性。
民進黨政府實施「一邊倒」外交路線,不惜採取「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戰略,在兩岸政府已無「九二共識」政治前提下,卻以惡化兩岸關係為代價,對台灣邦交國維持僅剩13個,對台外交關係造成雪上加霜、不可逆傷害。蔡英文任內發生與聖多美普林西比、巴拿馬、多明尼加、布吉納法索、薩爾瓦多、索羅門群島、吉里巴斯、尼加拉瓜、宏都拉斯九國斷交,邦交國降至13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