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週報》是每週日隨著西班牙讀者最多的主流媒體之一《國家報》出刊的綜合性週刊,以具指標性的深度報導和人文色彩濃厚的新聞攝影,成為許多西國讀者固定閱讀的刊物。此篇封面故事,帶領西國民眾認識台海議題的發展脈絡和複雜性,進而更加理解台灣的立場。
(中央社)台灣登上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16日隨報出刊的《國家週報》(El País Semanal)封面故事,標題為「台灣,沉睡的炸彈」,以18頁內容深度分析美中兩強地緣角力加劇下的台海情勢和台灣立場。
西班牙主流媒體《國家週報》16日出刊的第2429期,以「台灣,沉睡的炸彈」為封面標題,「台灣,強權衝突之地」為專文主題,從台灣的歷史背景、地緣政治、經濟地位、軍事安全、政黨立場、人民認同、民主價值等各面向切入,深度探討兩岸情勢和台灣立場。
《國家週報》派駐北京的記者亞布利(Guillermo Abril)與攝影師若夏特(James Rajotte)走訪台灣8天,足跡踏遍金門、台北、新竹等地,訪問逾10位國內外政商界人士、學者與民眾,做出共18頁內文搭配大篇幅照片的封面報導。
專文從金門八二三砲戰起頭,以台灣海峽間過去的戰役,帶出現今的衝突。指出台灣雖在國際上只被13個國家承認,但事實上(de facto)是獨立的領土。
專文提到,中國聲稱台灣是其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放棄使用武力收復台灣;美國對台海問題雖然採取「戰略模糊」政策,但持續對台灣出售武器。近年來,隨著美中角力加劇,台海緊張局勢也不斷升級。「如果這兩大強權的競爭會為21世紀的國際局勢定論,那台灣就是地圖上的碰撞點。」專文如此說道。
《國家週報》訪問「亞太堅韌研究基金會」(CAPRI)董事長兼執行長林夏如,她從台灣的科技力量談起,提及台灣是半導體產業龍頭,生產的半導體市占率約占全球的60%,高階半導體市占率甚至高達90%。2022年的人均GDP超過3萬5000美元,高於中國兩倍。
林夏如視台灣為民主社會的前哨,認為談論台灣問題時,除了國防安全外,應該多談「民主認同」。她表示,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是台灣人尋求認同的果實,作為巨人身旁的小孤島,台灣人需要找到自己的出路。而今天形塑台灣人國族認同的關鍵,她強調,是「民主價值」。
林夏如對《國家週報》說,「台灣人花了30年意識到,我們實際上是台灣人。我們雖然也屬於中國文化的一部分,但我們有獨特的價值觀:我們相信法治,以及自由開放的社會。」
專文表示,台灣的民主化和經濟發展,與人民的歸屬感齊頭並進。台灣人認同感的轉變,數字上看來很驚人。1992年,島上只有17.6%的人口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今天則升高到60.8%;同時,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比例,從46.4%降到32.9%;認為自己「只是中國人」的比例,則從25%降到2.7%。
《國家週報》也提到香港近年來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人口外流,自2021年以來,已有14萬4000人移居英國。從香港流亡到台灣定居的藝術家黃國才表示,香港發生的事,對台灣是一種警告。他說,「台灣人看見了香港人是怎麼起身奮鬥的,他們已經不再相信北京提供的一國兩制系統」。
專文指出,台灣民眾對於與中國關係的意見並不一致,根據最近民調,60%民意傾向的理想關係是「保持現狀」。而在俄烏戰爭後,西方國家對於台海衝突的擔憂日漸增高,政界和學界都在預測中共犯台的迫切性。
對於中國出兵攻打台灣可能採取的進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所助理教授林穎佑對《國家週報》發表了他的預測。他指出,共軍將採取4大步驟,首先封鎖台灣,以阻斷物資流入,避免如烏克蘭從歐盟取得援助的情形發生;其次,使用網路戰和假新聞,阻止台灣人獲得可靠消息;再來,奪取附近島嶼如澎湖,以封鎖海峽通道;最後,向機場和雷達站發射飛彈。至於全面性的兩棲登陸,將採用直升機進行。
專文也提到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1月時發表的「台海戰爭兵推報告」。報告指出:美國與盟國會損失數十艘艦艇、數百架軍機、陣亡數千人,重創美國地位多年。中國海軍灰飛煙滅、兩棲部隊張力瓦解、數千名士兵成為戰俘。
雖然台灣軍隊沒有戰敗,卻也慘遭重擊,島上基本建設受到嚴重破壞。至於歐盟會侷限對中國的制裁,以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但由於參戰的規模龐大,且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使其成為全球經濟不可或缺的要角,全世界的經濟都將因為台海戰爭而遭受打擊。
旺宏電子董事長暨執行長吳敏求表示,「如果我們能持續創造領先世界的技術,我們就能生存下去。」但名氣也是雙面刃,他說:「或許我們做得太好了,吸引了兩大強權的關注。」
專文談到蔡英文政府的兵役改革政策時,引述了《中央社》的報導,指出去年10月民調顯示,83.3%的台灣人同意以下說法:「俄烏戰爭給台灣國防教育上了重要的一課——為拯救自己的國家,你必須挺身而戰。」
在「國防安全研究院」擔任訪問學者的烏克蘭軍隊、轉換和裁軍研究中心主任溥猷立(Yurii Poita)表示,俄烏戰爭向台灣展示,「加強經濟合作並無法阻止戰爭發生,最悲慘的情況可能會發生,你必須抱持最好的希望,但做好最壞的打算。」
專文最後引述社民黨台北市議員和LGBT平權運動人士苗博雅,在2月25日出席聲援烏克蘭的集會活動時所發表的演說作結。她說,台灣與烏克蘭就像「黑暗房間裡的兩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全球民主與自由」。
《國家週報》是每週日隨著西班牙讀者最多的主流媒體之一《國家報》出刊的綜合性週刊,以具指標性的深度報導和人文色彩濃厚的新聞攝影,成為許多西國讀者固定閱讀的刊物。此篇封面故事,帶領西國民眾認識台海議題的發展脈絡和複雜性,進而更加理解台灣的立場。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羅元祺
- 香港
- 西班牙
- 半導體
- 一國兩制
- 國族認同
- 封面故事
- 苗博雅
- 民主價值
- 林夏如
- 俄烏戰爭
- 林穎佑
- 台海衝突
- 黃國才
- 國家報
- 台海情勢
- El País Semanal
- 國家週報
- 台灣,沉睡的炸彈
- 台海戰爭兵推報告
- 吳敏求
- 溥猷立
- El Paí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