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中亞五國總統周二(5月16日)開啟對中國的國事訪問。 兩天後,哈薩克總統托卡葉夫、吉爾吉斯總統扎帕羅夫、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土庫曼總統別迪穆罕默多夫和烏茲別克總統米爾濟約耶夫,還將出席由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西安主持的中國-中亞峰會(C+C5),拉開2023年北京「首場主場外交大戲」的帷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稱,峰會「是今年中國首場重大主場外交活動,也是建交31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在中國同中亞國家關係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既然是一台大戲,那麼,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下面是BBC中文梳理的五大看點。
「男主角」習近平:「得心應手」的舞台
外交大戲「男一」當屬東道主習近平,他選擇的舞台不是北京,而是西安。 不難聯想,這座古城在中國和中亞交往史上、以及「習外交」當中的特殊地位。
古稱長安的西安曾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這條連接中國和中亞、中東、非洲以及歐洲的通商要道,也是中國經濟和外交擴張的重要通路。
整整10年前,上台不久的習近平正是在中亞國家哈薩克提出了重振古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計劃。習近平的這一宏大倡議和他在2012年11月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 「中國夢」一脈相承,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具體實施方案。因此,「一帶一路」也被視為習近平要力保的政治遺產。
2022年9月,在開啟歷史性的第三個任期的前夜,習近平飛抵哈薩克首都努爾蘇丹。這是他自2020初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踏出國門。
英國皇家聯合軍事研究所(Rusi)、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潘睿凡(Raffaello Pantucci)說,此次習近平和中亞五國元首共聚一堂已然很重要,(疫情以來)他給與中亞的關注度更是可圈可點。
潘睿凡長期關注中國和中亞關係,並著有《中華斯坦-中國不經意造就的帝國》(Sinostan: China's Inadvertent Empire)。他對BBC中文說,習近平先去做客,現在又做東,「顯然,和中亞這個地區打交道,習近平感覺更加輕鬆自如。這本身也能說明一些問題。」
他解釋, 輕鬆自如、得心應手的對立面是障礙重重、力難從心。過去幾年在國際大舞台上,中國在與西方交往中遇到很多變故,包括「經濟脅迫」導致美國及盟友考慮多方位與北京「脫鉤」、英中「黃金十年」畫上句號、疫情爆發後對中國的追責、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不表態引來指責等等;就連一些長期以來與中國關係尚算融洽的國家、比如日本、韓國、菲律賓,也開始更加靠近美國。
長期研究中亞局勢的台灣國防部下屬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侍建宇對BBC中文說,習外交東行「遇到僵局,只能朝西走」。在印太地區遇到阻力的中國更會希望去歐洲發展,這就意味著要在中亞這個必經之路搶佔有利地形、在政治影響力和經濟層面都能有更多突破。
中國官方媒體稱,在中國與中亞五國領導人的共同擘畫下,「一帶一路」在中亞的高質量發展可期可待。但是,習近平能否持續在中亞「大撒幣」推進一帶一路,也還有一些問號。
侍建宇認為,問題是雙方的。從中亞國家來看,他們沒有加盟太多的國際條約,約束程度不夠理想,「先拿了錢再說,欠下許多債務」;從中國角度來看,疫情持續三年,目前自身經濟也存在難題。
他說,中國會維持、推動已有的項目,但「一帶一路」策略在中亞「調整是一定的。否則,只有影響力增加,沒有太多實際的經濟收益。」
做配角的中亞五國:「別無選擇」
中亞承東啟西,連接亞歐,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中國需要中亞的市場和影響力,中亞也需要中國。
在經濟層面,畢竟, 中國已經是中亞五國最大的貿易和投資伙伴。根據官方數字,2022年中國與中亞五國貿易額達到702億美元,創歷史新高;截至2022年底,中國對中亞五國直接投資存量近150億美元。
一個具體例子:在中亞五國GDP名列前茅的哈薩克, 現任總統托卡葉夫年輕時畢業於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也曾在中國留學,並且作為前蘇聯外交官在改革開放後的中國工作生活多年,漢語流利,是個中國通。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哈薩克很早就把目光投向這個鄰國。
哈薩克自然資源豐富,經濟以石油、天然氣、採礦、煤炭為主。但她與西鄰俄國在經濟上無法互補,還處於競爭關係。哈國向歐洲的油氣出口要經過俄國,被俄國徹底控制。相反,東鄰中國需要大量進口油氣等資源發展經濟,讓哈中有了更多共同語言。
2007年,中哈間建成首條陸路跨境原油運輸管道,讓中國改變了以往原油進口依賴海上運輸、實現了能源進口多樣化;哈薩克則在一定程度上擺脫了俄羅斯的鉗制。
侍建宇說,美國已經從阿富汗撤軍,去年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的角色今非昔比,中國成了中亞可以依靠的唯一大國。
他說,中亞國家中有的希望得到更多中國投資、發展關係,有些「就算不想要但也沒辦法」,比如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已經欠下中國太多外債。
「和中國來往是中亞現實的需要,因為他們沒有別的選擇。」
但是,中國在哈薩克投資的一些石油礦業工司曾被指與當地腐敗官員勾結、引發環境污染、涉入土地爭議,引發當地民眾對中國的不滿和反對。在吉爾吉斯,中資基建、採礦等項目也曾引發抗議。
中亞和中國關係中的另一個熱點是新疆問題。
中國官方媒體在報導中國-中亞峰會時提到,中亞地區的穩定,對於維護中國國內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穩定至關重要。
中國西北,正是新疆。中國的新疆政策招致國際間、特別是西方國家的批評。在地理、民族、文化、歷史等方面, 新疆與中亞各國聯繫更加緊密,新疆問題在這些國家也引發長期關注。
但是侍建宇認為,新疆問題不會影響中國和中亞的關係,因為「(中亞)這些國家很務實,並不在乎新疆的人權,他們認為人權是一個西方理念,在他們看來並不重要。」
舞台上的大象俄羅斯: 「睜一眼閉一眼」
習近平和中亞領袖共聚一堂,不在場的俄羅斯是「房間裡的大象」。
曾是蘇聯加盟共和國的中亞一向被視作俄羅斯的勢力範圍。莫斯科忙於烏克蘭戰爭,中國深入自己的後院「挖呀挖呀挖牆腳」,原本說好的合作「無上限」,現在邀請自己的五個「小兄弟」來開峰會也沒有請普亭或者代表來列席,克里姆林宮心裡怎麼想?
潘睿凡指出,事實上,在前往西安參加與習的峰會之前,中亞五國領導人5月初才剛剛前往莫斯科參加普亭在紅場舉行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閲兵式。
當時中亞媒體報導稱,出於安全和政治考量,領導人「迫於克里姆林宮的壓力」前往莫斯科。
還以哈薩克為例。當地媒體報導稱, 總統托卡葉夫是在最後一分鐘改變計劃,前往莫斯科。他的政治盟友、親俄派分析人士說,這絲毫不令人吃驚,這並不代表著他支持普亭的烏克蘭戰爭;但他的舉動也被視作向普亭「展示團結」,招來強烈批評。
坊間曾有說法,伴隨著和中國關係的親密,中亞和俄羅斯的關係會更加疏遠、緊張;甚至還曾有預測,中俄會因爭奪地區影響力發生對撞。
但是潘睿凡認為,「事實上,(中國和中亞、中亞和俄國)這兩種關係都在變得更加密切。在某種程度上,這更加引人注目。」
「我們看到,俄羅斯繼續在中亞地區施加自己的影響,而中國和中亞的關係一直穩步上升。(西安峰會)就是一個例證。」
侍建宇說,過去三十年,北京已經在「鯨吞蠶食」中亞,主要透過經濟,後來包括文化、科技等領域。除了軍事之外,中國的影響力現在已經遠超俄羅斯。對此,莫斯科「睜一眼閉一眼」,因為實在是無能為力。
侍建宇認為,中國和俄羅斯不會因為中亞「翻臉」,因為這不符合各自在國際關係上的最高利益。「中國需要聯合俄羅斯抗衡美國,俄羅斯也需要聯合中國抗衡美國。在美國這個『敵人』消失前,俄中不會反目。」
場外觀眾美國:「懂地理」
中國—中亞峰會舉辦之際,美國和其他六個發達國家首腦將正在日本廣島登台另一台大戲:G7峰會,預計中國話題也將是焦點之一。
兩場峰會同時登台,這樣的事並不常見,難免引發「打對台」聯想。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本周還透露,將和美國總統拜登、日本首相岸田在峰會期間共同主持一場關於「全球基礎設施與投資伙伴關係」的討論。普遍認為,這個倡議是G7為了應對習近平的「一帶一路」而提出的。
其實,如果不是因為一枚飄移的氣球,北京2023首場主場外交大戲的嘉賓或許就是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布林肯原定於2月訪華,如果成行,他將是2018年10月以來訪華的首位美國國務卿,也是拜登政府自2021年執政以來訪華級別最高的美國官員。
氣球吹散訪華行程後,布林肯2月底閃訪哈薩克和烏茲別克,並出席了美國與中亞國家舉辦的C5+1年度會議,會晤中亞五國外長。此舉也被視為美國試圖進一步拉攏中亞、抗衡莫斯科和北京的地區影響力。
潘睿凡認為,美國對北京和中亞的關係實際上也有些無可奈何。
他對BBC中文說,美國「懂地理,只需看地圖。中亞是世界最大、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中國)的近鄰,美國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
潘睿凡認為,在很多層面上,美國認可中國是中亞一個「主要玩家」的事實。在某些特定方面,包括更緊密的安全關係、反恐、新疆政策等,美國會強烈反制,但「美國認識到,勸說(中亞)和中國完全脫鉤,並非易事」。
「現實只有二個字:地理。」
中國和中亞峰會可能帶來哪些突破?
中國-中亞峰會可能有哪些實質性的突破,目前尚需等待。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峰會上各國元首將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還將「共同簽署重要政治文件」。
但發言人沒有明說這些重大問題包括什麼、重要政治文件又是什麼。但是分析稱,烏克蘭戰爭或許「無法迴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將中亞推入兩難境地。一方面,烏克蘭也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中亞五國難免感到唇亡齒寒;另一方面,長期在政治、經濟等方面依賴莫斯科,中亞也會受到西方制裁的株連。回顧2022年戰爭爆發後,中亞五國態度謹慎如走鋼絲:沒有譴責俄羅斯侵略,但也沒有公開表示支持。在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入侵的投票中,中亞五國或棄權、或缺席。
侍建宇說:「如果北京希望利用峰會宣示中國作為的大國影響力和實力,就無法迴避烏克蘭問題。(北京)可能會重新提出和平倡議,並要求中亞附和自己的聲音。」
專家預測,中國-中亞峰會的另一個看點是中國在中亞的軍事影響力會否擴大,包括在武器販售、軍事培訓等方面的合作會不會進一步深化。
侍建宇說,在軍事合作方面,「此次峰會上不管是暗示還是提出實際提議,都將是一個突破。因為過去不會直接提軍事,恐冒犯俄羅斯,」不過,峰會後雙方簽署文件的細節還有待觀察。」
潘睿凡則認為,需要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哈薩克可能和中國簽署互免簽證協議這樣一份重要文件。
4月12日,該國外交部公布哈中互免簽證協定草案,提議雙方公民入境後停留期限為30天,180天內總停留時間不得超過90天。
BBC國際媒體觀察記者注意到,草案一經公布,即在哈薩克引發一波抗議潮。4月23日,哈薩克私營新聞網站Ulysmedia.kz 報導,一群來自與中國接壤的東哈薩克州宰桑區(Zaysan)的活動人士發佈影片,呼籲總統放棄免簽安排。影片中, 活動人士稱:「他們的人口是我們的好幾百倍,失業的中國人來到我們國家,我們正成為中國的殖民地。」
哈薩克外交部安撫稱,免簽只是為了促進旅遊業和商業,並未賦予中國公民在哈薩克工作的權利。一些哈薩克專家呼籲國人克服對中國人「毫無根據的恐懼症」。
哈薩克戰略研究所所長耶爾金.圖庫莫夫(Yerkin Tukumov)就對當地媒體表示,擔心中國公民可能湧入「簡直荒謬」,「幾十年來,我們的社會一直有這樣的恐懼。一個擁有 14 億人口的富裕發達國家就在身邊。現在,任何恐華症都會對我們不利。」圖庫莫夫說。他指出,2022年移民到哈薩克的1萬7425名外國人中只有416人是中國人。
「我們應該清楚底看到,吸引投資符合我們的國家利益。」土庫莫夫說。
潘睿凡說,長期以來,在中亞國家這一直是一個爭論點,他們擔心中國人大批湧入。因此,允許中國人「不受限制的進入」是一個相當重大的話題。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中亞地區真的非常希望中國回歸,並和他們一起做更多事」。
本文經《BBC News 中文》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丁肇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