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出口治明

1︱ 蒙古世界帝國迎向全盛期

在蒙古帝國,與大元大蒙古國持續對立的海都戰死,海都之亂在一三○三年告終。

位於東方大元大蒙古國以及西方伊兒汗國、欽察汗國中間的中亞戰亂平息後,往來東西的陸路交通便恢復原本的繁榮景象。波斯人、阿拉伯人以及歐洲人,都透過草原絲路或絲路來到蒙古帝國,當然蒙古帝國的人們也可以隨意出國。順帶一提,忽必烈同時也打通了海上交通,因此海都的企圖(截斷東西方的貿易網路)並沒有成功。

蒙古在談事情時,喜歡先打好關係,而非直接進入主題。他們會舉辦宴會,和對方一起飲酒作樂,摸清楚對方的想法之後,再進行交涉。這就像在拿破崙戰爭之後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一樣。當時人們將這種宴會叫做「Тал」。「Тал」是一種世界宴會,在歐亞大陸各地都會舉辦。

人們在宴會上使用的通用語包括蒙古語、土耳其語、波斯語等等,而宴會中使用的青花瓷(藍色的陶瓷器)也廣受全世界人們喜愛。

這個時期的蒙古世界帝國明君輩出:

  • 大元大蒙古國有第六代鐵穆耳(在位期間:一二九四——一三○七)、第七代海山(在位期間:一三○七——一三一一)
  • 伊兒汗國有第七代合贊(在位期間:一二九五——一三○四)、第八代完者都(在位期間:一三○四——一三一六)
  • 欽察汗國有月即別(在位期間:一三一三——一三四二)

完者都的巨大圓頂墳墓,一直到日後佛羅倫斯的穹頂(Cupola)出現之前,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圓頂建築。

中國氣候宜人,文化進步,農業也很發達。王禎撰寫了世界第一本農業百科全書《農書》。這是繼北魏名著《齊民要術》之後的另一創舉。

就在海都之亂結束的時候,交付給南宋官員的出版事業也呈現空前的盛況。一三一三年,科舉恢復。這也證明元朝的政治已經融入中國在地。在科舉復辦的影響之下,各式各樣的書籍紛紛問世。

這個時期出版的書籍,有許多都對日本帶來很大的影響。例如被認為替中國史奠定基礎的《十八史略》(原為以兒童為對象撰寫的書籍),以及深受忽必烈喜愛的唐太宗言行錄《貞觀政要》等(《貞觀政要》在平安時代傳入日本)。日本的五山僧也從中國帶回許多小字本,形成被稱為「五山文學」的漢詩、漢文文化。此外,附有插圖的日用百科全書《事林廣記》裡,記載著現在已經融入日本生活的「大安」以及「佛滅」等等(譯注:六曜,一種曆注。包括先勝→友引→先負→佛滅→大安→赤口)。

十四世紀剛開始的十五年左右,可謂是蒙古世界帝國的全盛期。然而從一三一五年左右開始,地球漸漸變得寒冷,溫暖期帶來的種種好處消失,世界開始轉暗。

2︱ 有關「名叫馬可.波羅的人」

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將日本描述為黃金之國「Zipangu」,他口述的《馬可.波羅遊記》世界聞名。這個人在歷史上似乎確實存在,但奇妙的是,他的名字卻沒有出現在蒙古所保留下來的龐大資料裡。例如,馬可.波羅從中國搭乘的船,是大元大蒙古國的公主嫁到伊兒汗國時所搭乘的船,因此船上所有船員及乘客的名字,都紀錄在一份名單裡。然而這份名單上卻沒有馬可.波羅的名字。所以就算他真的去了中國,他使用的究竟是不是這個名字,也成為一個很大的謎團。

可是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有關忽必烈的宮廷紀錄皆正確無誤,顯示這本書的確與曾經造訪過大元大蒙古國的人有關。因此部份學者為了更精準地敘述,便稱呼此人為「名叫馬可.波羅的人」。

透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知道,當時的大元大蒙古國是一個就連「名叫馬可.波羅的人」都能夠自由進出的「樂市樂座」之國。而人們可以自由往來,也就代表附著在人類身上的病原體也能自由往來歐亞大陸。

3︱ 北印度的圖格魯克王朝遷都至德干高原

北印度在一三二○年出現了德里蘇丹國的第三個王朝——圖格魯克王朝(Tughluq dynasty)。第二代君主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Muhammad bin Tughluk),是一個不知該稱為天才或狂人的君主。

過去印度的王權,都建立在北部的恆河流域以及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區,不過印度南部其實也有包括德干高原在內的許多富饒地區。但是德干高原地勢較高,無論是地理環境或氣候都很不同,因此印度始終無法統一南部的德干高原。

然而身為一名天才軍人,穆罕默德擊敗了試圖侵略的欽察汗國,鞏固北方領土之後,便開始計畫統一南方。為此,倘若繼續以德里為首都,臣下們就不可能認真,所以他決定把首都遷至南方。實際上他也強硬地將首都遷至德干高原正中央的道拉塔巴德(Daulatabad)。

這件事就像日本的平清盛遷都福原一樣。道拉塔巴德是一個又熱又落後的地方,許多臣子都表示強烈的反對,於是幾年後他又將首都遷回了德里。若單看這個行為,只會覺得他是一個任性又恣意妄為的君主。不過,因為在遷都時必須搬運大量的物資,於是他一鼓作氣打造了一條連結恆河與德干高原的道路。這條道路十分寬廣,物資、軍隊和人民都能頻繁往來。

他為了遷都,於是具體打造了一條通往南方的道路。此外他也非常驍勇善戰,他擊敗了南部勢力,讓圖格魯克王朝擁有印度史上最廣大的疆域。但是在一三三六年,信奉印度教的毗奢耶那伽羅王朝(Vijayanagar Empire)誕生,圖格魯克王朝於是失去南方的領土。

無論如何,穆罕默德.賓.圖格魯克完成了進出南方所需的基礎建設。我認為這成為了日後蒙兀兒帝國統一印度的基礎之一。

4︱ 黑死病大流行

名叫馬可.波羅的人能夠輕易前往大元大蒙古國,就表示全球的海陸交通已經四通八達,人們可以自由往來移動;但是這同時也意味著病原體也能輕易地和人一起前往各處。

據說在歐亞大陸漫長的歷史中,人類對病原體的抗體可分成三種類型:東歐亞大陸.中國型、西歐亞大陸.歐洲型,以及被喜馬拉雅山脈擋住的印度亞熱帶型。

簡單講,一旦東方的病原體來到西方(反之亦然),就會造成大災難。假如再加上印度,造成的影響更是無法估計(蒙古勢力曾屢次嘗試入侵印度)。新的病原體在沒有抗體的人類之間傳染,災情當然一發不可收拾。

在人稱蒙古和平的時代裡,由於氣候溫暖、經濟發達,人們可以好好吃飯,攝取足夠的營養。在這段時間,人類的抵抗力是比較強的。但是當天氣不穩定,氣候變得寒冷,農業生產力下降的時候,人類的抵抗力也會跟著降低。在這種時候,假如病原體橫跨歐亞大陸的三個抗體區入侵的話,可以想見勢必會出現全球性的傳染病。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黑死病的大流行。

黑死病爆發於一三三○年代的中亞,首先襲擊的是大元大蒙古國以及印度,接下來沿著草原絲路西進,在一三四七年進入克里米亞半島(Crimea)上的熱那亞殖民都市卡法(Kaffa,現稱費奧多西亞〔Feodossia〕),最後登上了西西里島的墨西拿。黑死病成為以大元大蒙古國為中心的蒙古世界帝國走向滅亡的重要原因,同時導致歐洲人口有三成以上死亡。一般認為埃及馬穆魯克王朝的衰亡,也是出自於相同的原因。

在歐亞大陸的各處都有人大量死亡的過程中,中國型.歐洲型.印度型的病原體與抗體皆互相混合,等到黑死病的流行退去,活下來的人們便擁有歐亞大陸共通的抗體。也就是說,人們是透過瘟疫肆虐而得到了強力的抗體。在不久的將來,這些擁有強力抗體的人們,在遇到對歐亞大陸的病原體毫無抵抗力的新大陸的人們時,又將引發一場悲慘的大流行病。

在黑死病肆虐的同時,日本因為元寇而耗盡力氣的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親政,展開建武中興。

5︱ 大元大蒙古國衰亡,紅巾之亂爆發

在大元大蒙古國全盛期,東海上看不見任何一艘海盜船,但是因為黑死病導致國力衰退、權臣專橫導致政治紊亂,制海權也隨之變弱。這時,九州、琉球列島、台灣、中國以海為業的人民當中,部份充滿冒險精神的人,為了尋求自由貿易而開船來到東海,襲擊貿易商船、搶奪朝鮮半島或中國沿岸都市。

這些人被稱為倭寇(前期)。

一三五一年, 泰國的第一個王朝素可泰王朝被合併, 第二個王朝大城王國(Ayutthaya)建國。

同樣在一三五一年,中國發生了紅巾之亂。

在五世紀初,江西省的廬山出現了淨土宗的祕密結社白蓮社。這個宗教提倡只要唸南無阿彌陀佛,就能前往淨土。這個祕密結社一直流傳到南宋,就成了白蓮教。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們的信仰中就加入了彌勒佛。彌勒菩薩是一個導正世間的菩薩,因此白蓮教變得愈來愈激烈。韓山童就是在此時出現的。

他對信徒說,天氣變得寒冷,是上天要大家群起反抗蒙古的暗示,於是發起了紅巾之亂。參加叛變的同伴,都會綁上紅色的頭巾以供識別。

紅巾之亂始於河南省,漸漸擴散到安徽省。將米等糧食從南部運往北部的大運河,被紅巾賊切斷。

然而大元大蒙古國並沒有因此而斷糧,因為大都還有另外一條海上道路是暢通的,也就是透過江南沿海地區的港口,從天津前往北京的路線。忽必烈原本就很重視海運,因此這條海路便成了大都的命脈。

掌握江南穀倉地區以及海運的是張士誠,當張士誠謀反的瞬間,大元大蒙古國的命脈就等於被切斷了。

朱元璋與軍師劉基擊敗張士誠

在紅巾賊當中,有一個出身貧農的男子,名叫朱元璋。他軍師劉基的輔佐下,開始嶄露頭角。他殺死韓山童的遺子韓林兒後,改變方針,開始打壓白蓮教,擴大勢力範圍,在南京自立為王。

朱元璋與握有海運權的張士誠開戰,將他擊敗。一三六八年,明朝誕生。

劉基是一位能力傑出的軍師,以他為樣本的諸葛孔明大為活躍的《三國演義》,就是在明朝完成的。所以孔明的各種傑出表現,其實都是以劉基為樣本的。

朱元璋身邊的人都是朱子學的信徒,他們具有排斥異族的意識形態。所以劉基和孔明的形象重疊,塑造出為了大義捨身的軍師孔明,流傳後世。

6︱ 大明建國與帖木兒的崛起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派將軍徐達前往大都(北伐)。而大元大蒙古國幾乎完全沒有戰鬥,就直接交出了大都,返回蒙古高原(之後稱為北元)。

因為就算想要守住大都,海陸的補給路線都被封鎖了,糧食無法運入。為了避免出現犧牲,所以他們決定回到北方的故鄉——蒙古高原。大都更名為北平,落入明朝的手中。

在東方的大元大蒙古國滅亡的時候,西方的汗國又是如何呢?中亞本來就是黑死病流行的地方,所以每一個汗國都已經疲弱不振。這時竄起的是察合台汗國的武將帖木兒。他和擁有成吉思汗血脈的女性結婚,將首都設在撒馬爾罕,創立了帖木兒王朝(一三七○)。

帖木兒首先攻下了他的出生地察合台汗國,接著在明君完者都死後,收服當時一片混亂的伊朗伊兒汗國。最後又攻陷欽察汗國的首都薩萊,造成莫大的損害。

就這樣,帖木兒幾乎佔領了西方三個汗國的舊領地。蒙古世界帝國倒下後的歐亞大陸,由明朝和帖木兒王朝重新分配。

7︱ 蒙古史與歷史的真相

蒙古打造了一個人類史上空前絕後的大帝國,並且透過讓銀流通這種先進的貿易手法來經營它廣大的版圖。他們串連起海陸交通,實現了全球化。雖然病原體也在全世界擴散,但同時也創造出頑強的人類。蒙古替使用火藥、槍彈的軍事革命奠定了基礎,世界地圖也是蒙古的產物。

時至今日,像以前那種認為蒙古是個濫殺人民、破壞都市的野蠻國家的印象,已經逐漸變淡。

過去我們所學的蒙古史,都是以中國留下的資料為依據。根據中國的傳統,一個王朝的正史,會由建立下一個王朝的人來撰寫。因此撰寫蒙古歷史的,就是明朝的學者——也就是對異族恨之入骨的朱子學家們。由他們來撰寫蒙古歷史,當然會把蒙古寫成破壞文化的野蠻人。而這樣的歷史漸漸流傳至世界各地。

然而事實上,有關蒙古歷史,還有以土耳其文及波斯文撰寫的大量史料,只是以前沒有人去讀它。最早開始研讀這些史料的是蘇聯學者,由於他們統治中亞地區,所以才開始學習中亞的歷史。這些史料的內容跟中國所撰寫的歷史有很大的出入,全世界注意到這件事情後,便也開始閱讀用土耳其文和波斯文撰寫的蒙古歷史。再加上網路的普及,研究出現飛躍性的進展。

日本人由於長期習慣閱讀以漢字書寫的歷史,所以對於以前的蒙古與新的蒙古所抱持的印象有很大的落差,但這實非日本歷史學者之罪。

相關書摘 ►《世界史躺著讀Ⅱ》:三十年戰爭是德國的新教派與羅馬教派之爭,起因於斐迪南二世不必要的鎮壓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世界史躺著讀Ⅰ:從文字的誕生到現代世界的形成,輕鬆掌握人類文明5000年》,遠足文化出版

作者:出口治明
譯者:周若珍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部分商品除外,如實體、成人及指定優惠商品,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日本最會說故事的暢銷歷史作家
為你帶來一本絕不枯燥、不令人打瞌睡的全世界史

338則簡短生動的故事、融貫古今東西的軼聞與典故
隨時隨地都可輕鬆翻讀,吸收新知無負擔

在碎片化的閱讀時代,理解人類歷史全貌的最佳方式

  • 神的概念誕生於何時?為何會興起?
  • 為什麼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發展比較早,但埃及更早發展出大國?
  • 古代就有因氣候變遷而遷徙、流離的難民?
  • 為何說沒有穆罕默德,就沒有查理曼?
  • 安史之亂與阿拔斯王朝有什麼關係?
  • 中國的銅幣輸出,竟然使日本形成反抗鎌倉幕府的暴力集團?
  • 十字軍東征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奪回聖地,還是為了討生活?

讀歷史的樂趣,不只是在一條一條歷史紀年中,看哪一年發生什麼事、某某歷史人物又做了什麼!到底這些事件背後有哪些因果關聯、人物動機是什麼?這才是日本現代知識巨人——出口治明最好奇的事!

飽覽群書、見識廣博的出口治明,將對歷史的見解與好奇,匯編入世界歷史當中。全書說史口吻親切,隨手一翻便能看見古今東西的歷史典故和趣味軼事,讓你不知不覺間徜徉在世界史連綴而成的知識海裡,通曉人類文明的興衰、起伏與變遷。

本書特色

  • 以超過300篇小短文的形式,將複雜的歷史知識,轉化為好吸收消化的小故事。
  • 內容廣泛,不僅涵括政治、經濟貿易和宗教史,更將藝術、文學、文化融匯其中。
  • 博引大量學者觀點,讓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理解世界各個重要事件與趨勢的根本原因。
  • 連結當代議題,引導讀者從歷史中回顧、省思移民與離散社群、疾病與傳染、環境變遷等重要課題。

Photo Credit: 遠足文化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