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科聖地」本來只是群圍繞著一位非主流宣教士、且為數不多的宗教信徒,該名宣教士在被警方拘留期間遭法外處決,是造成問題惡化的第一步;其後,由於有關當局的失誤、疏忽和自滿,「博科聖地」最終變為一支殺人無數、攻城掠地的恐怖大軍。
文:雅德
奈及利亞新總統布哈里高度重視由激進武裝組織「博科聖地」引起的國家和地區安全危機,在其施政大綱中,把殲滅「博科聖地」列為首要任務,並將採取務實措施以解決問題。布哈里上任兩星期內,奈及利亞即與鄰近4國達成協議,共同派軍組成部隊,合力清剿「博科聖地」。
5月29日,布哈里在就職演說中闡述未來4年的施政大綱時指出,解決「博科聖地」問題是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務。值得注意的是,布哈里對「博科聖地」問題有明確的認知,並提出多項短、中、長期的措施,藉以徹底解決這個困擾奈及利亞東北部6年之久的安全問題。
長期以來,在傳媒和一些研究機構的論述中,「博科聖地」從起始就是以成立伊斯蘭國為目標,而進行武裝鬥爭的恐怖組織。然而,如果我們探查事情發展的脈絡,便會發現這與事實不符。如果說「博科聖地」要藉恐怖手段成立伊斯蘭國,那是後來的發展所致,卻並非由始至終一貫的目的。
有別於傳媒和研究機構慣常的說法,布哈里並未提及「博科聖地」是以建立伊斯蘭國為宗旨;相反,他指出,「博科聖地」的暴行與伊斯蘭背道而馳。他形容「博科聖地」引起的危機,是問題因沒有得到妥善處理,而由小化大的典型例子。他還指出,「博科聖地」本來只是群圍繞著一位非主流宣教士、且為數不多的宗教信徒,該名宣教士,也就是「博科聖地」的首位領導,在被警方拘留期間遭法外處決,是造成問題惡化的第一步;其後,由於有關當局的失誤、疏忽和自滿,「博科聖地」最終變為一支殺人無數、攻城掠地的恐怖大軍。
布哈里提到有關當局的失誤,主要是指軍方在執行任務時,種種踐踏人權的胡作非為。近年,「國際特赦組織」及「人權觀察」的周年報告均有揭露奈國軍方蔑視人權的惡行,其中包括在沒有充分證據之下,逮捕和長期拘留大量被懷疑是「博科聖地」的成員或支持者,並粗暴對待或虐待這些人,甚至是繞過法律程序私下處決;更有甚者,如果有「博科聖地」成員向士兵進行炸彈襲擊,軍方即向被懷疑匿藏「博科聖地」成員的社區進行報復,燒毀民居及殺掉眾多居民。
很難想像,本來應該是保護國家人民性命和財產的軍隊,其所用的鐵腕手法竟與恐怖組織的暴行沒有兩樣。更糟糕的是,受害者投訴無門,為非作歹者逍遙法外;軍紀、法治蕩然無存。
近日,奈國軍方的惡行被揭露得更詳細、更公開。6月3日,「國際特赦組織」高調地在奈及利亞首都阿布加(Abuja)舉行記者招待會,公開一份題為「肩上掛星手中血腥:奈及利亞軍方的戰爭罪行(Stars on Their Shoulders. Blood on Their Hands: War Crimes Committed by the Nigerian Military)」的報告。報告指出,奈國軍方過去幾年對付「博科聖地」的行動中,逮捕了超過2萬人,其中7千人在拘留期間死去。報告並點名5位軍方高層將領涉嫌犯下謀殺、製造人間蒸發(Enforced disappearance)和虐待等戰爭罪行,並呼籲總統布哈里展開調查。布哈里已經表示,將會詳細研讀該報告並採取適當行動。
除了國外,奈國國內也早有批評軍隊的聲音。曾有國會議員指責軍方和警方在奈國東北部所殺的人數,比起「博科聖地」或者犯罪分子還要多。該名議員指出,「博科聖地」初期是個和平團體;他說:「尤其是警方把『博科聖地』推到牆角─員警殺死他們的首領,殺死數以千計的無辜者,這迫使他們起來反抗奈及利亞政府;而保安部隊(軍方與警方)的態度及處事手法非但沒有改善問題,卻反令事情變得更糟。」
如果「博科聖地」的暴行應該受到譴責,那麼軍方踐踏人權的惡行亦然。可惜奈國上任政府對這關注不足,雖承諾對軍隊踐踏人權的情況進行調查、以及盡力解決問題,最後卻不了了之。布哈里在就職演說時承諾,將會檢討軍隊執行任務時應當遵守的人權守則,並且改善行動和法律兩方面的機制,藉以加強對越軌行為所採取的紀律處分。
目前,布哈里重申奈國軍隊肩負著殲滅「博科聖地」的重要任務。他透露,為了增加作戰效率,軍方的指揮和控制中心,將由首都阿布加遷移至「博科聖地」的根據地─博爾諾州首府邁杜古里市(Maiduguri)。
布哈里在就職演說中感謝尼日、查德及喀麥隆三國,於今年初派軍協助奈及利亞軍方打擊「博科聖地」。5月底上任後,布哈里隨即訪問鄰國,商討共同剿滅「博科聖地」的新策略。6月11日,奈及利亞、尼日、查德、喀麥隆及貝南達成協議共組聯軍,合力清剿「博科聖地」。該支部隊將於7月底正式成立,總部設在查德首都恩賈梅納(N’Djamena),並由奈及利亞的將領負責領導;5國亦同意加強邊境巡邏及情報交換等措施。而6月初在德國舉行的G7高峰會議,布哈里被邀出席,與歐美國家元首討論包括「博科聖地」引起的西非地區安全危機等問題,並得到各國對打擊恐怖活動的支持。
長遠來說,布哈里表示將於殲滅「博科聖地」後進行一項社會學的研究,以便找出「博科聖地」問題的根源、遠因、近因、贊助者和國際聯繫的情況,從而採取防範措施,避免日後類似問題再次發生。不少關注地區穩定的團體指出,奈及利亞極端的貧富懸殊、國民當中廣泛的貧窮、大量的失業青年、政府之管理失誤,以及員警與軍方的高壓措施等等,均是產生激進分子的有利因素。若要釜底抽薪,國家必須進行建設和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建立法治社會。
雖然軍方近月對「博科聖地」的軍事行動取得捷報,令其從多個據點撤走,但是情況仍然令人擔憂。6月中,「博科聖地」先後在查德和尼日均發動襲擊;而在奈及利亞,布哈里上任兩星期內,有逾100人在「博科聖地」發動的炸彈爆炸或槍擊中喪生。還有被虜走一年多的200多名奇博克女學生然依舊不見蹤影;布哈里強調將會用一切方法,營救所有被「博科聖地」俘虜的無辜者。
2009年,「博科聖地」因為博爾諾州政府推出「摩托車騎士必須戴安全帽」的新規定而與當局發生衝突,未幾演變成暴亂,聯邦政府派軍隊鎮壓,從而引發「博科聖地」與當局間一波又一波的對壘行動。其間,矛盾愈來愈被激化,暴力日益升級,受影響的地區日漸擴大,同時又滲入政治、宗教、種族等複雜因素。6年下來,「博科聖地」由一群與政府意見相左但平和的宗教信徒,變為一個大肆破壞的恐怖組織,肆虐奈及利亞東北部多個城鄉,甚而禍及鄰國。
2015年3月,其領導謝考(Abubakar Shekau)更宣誓效忠遠在中東的「伊斯蘭國」哈里發,使「博科聖地」成為國際恐怖集團一員。各國由是擔憂「博科聖地」可能會威脅西非地區的安全與穩定。
由2009年至今,「博科聖地」在奈國東北部造成大規模破壞和嚴重擾亂社會秩序,估計造成約2萬人喪生,其中大部分受害者是15到25歲之間的年輕一輩。150萬人因家園被毀,而暫時安頓在政府設置的臨時收容所,等待重返家園的日子;另有超過15萬人逃到鄰國棲身難民營。此外,不計其數的少男少女被「博科聖地」俘虜,任其勞役;同時,「博科聖地」在大小城鎮進行炸彈襲擊、以及佔領多個鄉鎮所造成的破壞,包括道路基建、樓房、財物等損失,數目難以估計。
「博科聖地」肆虐的地區本來就是貧窮之域。偏遠的鄉鎮、村落經「博科聖地」搶掠和破壞後,變得更加一貧如洗,農民、漁夫、工匠、商販…等完全失去了生計。年初,距離邁杜古里市約140公里的Monguno鎮被軍方收復,早前往外逃的居民本應可以重返家園;但是,他們寧可繼續留在邁杜古里市的收容所。其中一位居民向傳媒解釋:「是的,軍隊已收復Monguno;但是,我們回去的話,有什麼可以做呢?「博科聖地」什麼也沒有留下;他們劫掠村市裡所有貨物,領走全部牛隻,破壞所有農作物,偷去所有運輸工具。」
奈國內外均期望「博科聖地」問題早日得到解決,讓奈國東北部地區恢復和平。被虜走的200多名奇博克女學生背後,有不知多少倍的少男少女同樣被「博科聖地」俘虜。徹底剿滅「博科聖地」,營救所有俘虜,實在是布哈里刻不容緩的任務。
(2015年6月19日寫於奈及利亞)
作者的其他奈及利亞第一手觀察: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士範
- 伊斯蘭
- 人權
- 虐待
- 貧富差距
- 綁架
- 奈及利亞
- 國際特赦組織
- 恐怖主義
- 難民營
- 博科聖地
- G7峰會
- 喀麥隆
- 查德
- 阿布加
- 戰爭罪行
- 尼日
- 拘禁
- 伊斯蘭國
- 哈里發
- 布哈里
- 恐怖活動
- 邁杜古里
- Maiduguri
- Abubakar Shekau
- Chibok
- 奇博克
- 貝南
- 人權觀察
- Monguno
- 謝考
- Abuja
- N’Djamena
- 人間蒸發
- 恩賈梅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