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想進的公司套進這四大分類,就可以初步分析公司的特性,思考哪種公司才能最好地與你的目標和能力結合。有了基本方向,相對也會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做準備。
文:Mark Chih
日本現在是世界人口數第10大國,雖然總人口是負成長中,但還是有很大的内需市場。且以技術、商業水準來講,也是在國際市場的前頭,外銷也有不少機會;再加上日本高水平的消費,也吸引了許多知名的國際企業來日本設據點。
以公司國籍跟他們的目標市場來看,在日本的公司可以分成4大類:
注重國內市場的日本公司
由於日本市場的獨特性和規模,很多日本公司即使用大多數的資源來應付日本市場也能活得很好。絕大部分的收入是來自國內,然因日本市場最近10年成長不多,這些公司也會開始想要往外擴張,但總缺乏對外的人才或是市場的瞭解,比如JR(日本鐵路)、NTT Docomo(電信公司)
注重國際市場的日本公司
這些公司的資源投入、收入分散在不同國家的市場。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他們的產品需要極大的規模經濟效益,光是靠日本的消費市場撐不起來;或是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而想要積極擴張。不同的公司也通常有不同的市場目標,大部分瞄準亞洲的發展中國家或歐美市場,比如Sony、Uniqlo。
注重日本市場的外國公司
有可能是國際公司想進入日本的消費市場,或是日本在產業的供應鏈裡扮演重要的角色,所以必須要設立日本分公司,比如LV(Louis Vuitton)、Amazon、汽車零件相關產業等。
注重全球市場的外國公司
這些公司或許不把日本營收數字當作最重要的指標,但是對他們來講,進入日本有策略性的考量。譬如把日本當做亞太區營運中心、或是研究日本市場趨勢之後,把經驗帶到全球的市場,比如Google、Goldman Sachs(高盛銀行)
把你想進的公司套進這些分類,就可以初步分析公司的特性,思考哪種公司才能最好地與你的目標和能力結合。譬如說,如果你想要深入瞭解日本市場的特性,先從第一種或第三種來找會比較適合。如果長期目標是希望增加自己對不同國家市場的了解,第二種或第四種則會是較好的選擇。有了基本方向,相對也會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多做準備。
雖然都是日本公司,第一種就很有可能會要求有高程度的日文應對能力,管理模式、文化也可能非常日式。第二種可能日文要求相對不是那麽高,管理方式也比較開放,但會需要你對別國語言、文化有一定的瞭解。再往深層思考的話,你會發現原來在一個不同的環境下,很多自己先入為主的想法是很容易被顛覆的。
換一個角度來想,既然你已經有想改變自己或環境的決心,也可以藉著這個機會去嘗試一些新的可能。由於台灣的內需市場規模較小,產業多元的程度也比較低,必然會影響到可選擇的工作數量。而在日本,你很有可能做到在台灣沒有機會做的事情。之後也可以把這些經驗應用到不同的地方。
(改編自「日本工作對職涯發展-番外篇」)
※本文獲《日本‧職場‧生活‧趨勢》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日本‧職場‧生活‧趨勢》臉書粉絲頁
責任編輯:闕士淵
核稿編輯:楊士範
- 日本
- 職場
- Amazon
- 發展中國家
- 亞洲
- 開發中國家
- 外銷
- Sony
- JR
- 亞太營運中心
- Louis Vuitton
- LV
- Uniqlo
- Goldman Sachs
- 高盛
- 高盛銀行
- NTT Docomo
- 内需市場
- 日本鐵路公司
- 規模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