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路

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的貢獻

結交魯肅、智激孫權,諸葛亮如何有尊嚴地求人辦事?

平等結盟的兩個難題

擺在諸葛亮眼前有兩個難題。第一個,孫權到底打不打曹操。魯肅親見劉備潰敗,孫權一直覬覦荊州。如果孫權想趁機撈一把,和曹操把劉備瓜分了,劉備毫無抵抗之力,必死。

退一萬步,就算孫權不來瓜分荊州,一直在柴桑袖手旁觀,劉備肯定也無力抗曹,就算不死,夏口絕對待不住。

孫權和魯肅一開始就有心聯合劉備抵抗曹操,這一點劉備和諸葛亮心知肚明。那時的劉備有十多萬追隨者,可是現在這些追隨者都灰飛煙滅。就好比說你是百萬網紅,粉絲一大把,昨天在FB上振臂一呼,大家雲集響應,投資方拿著錢來找你談合作;結果今天你的FB被封了,買賣還怎麼談?

劉備的勢力遭到嚴重削弱後,孫權和魯肅還能不能堅持最初的態度聯合抗曹?這一點,諸葛亮需要確定。

除此之外,擺在諸葛亮面前的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又常被人忽略,就是即便孫權同意幫劉備打曹操,劉備在這場戰役中是什麼角色?什麼地位?八年前打官渡之戰,劉備也和袁紹聯手,但那時他是投奔袁紹,是袁紹的附庸,不是獨立的,和袁紹不平等。劉備還投奔過陶謙、劉表當客將,有一定獨立性,但始終獨立不起來。

現在的形勢是劉備隨時可能被滅,能不能活命,就看孫權出不出手。按照劉備的一貫作風,這一次搞不好還會變成投奔。當初魯肅問劉備去哪裡,劉備說到蒼梧投奔吳巨。雖然他未必真有這個打算,但無意之中,就把「投奔」這種潛意識說出來了。

但諸葛亮給劉備制定〈隆中對〉,前提就是劉備必須保持獨立,以後要和曹操和孫權三分天下,諸葛亮去見孫權,不僅要勸孫權一起打曹操,還要說服孫權和劉備平等聯盟,至少名義上要平等。說句公道話,劉備現在這情況,他真沒有資格要平等。

諸葛亮的這個想法不是多慮,孫權在權衡對曹操是戰是和的問題上,有沒有劉備可能不那麼重要。

在江東,最支持孫權抗曹的兩個人是周瑜和魯肅,他們勸孫權決戰曹操時,劉備因素被完全忽略。

周瑜說:曹操不善水戰,水土不服,不用理這老傢伙,他就是個紙老虎,一捅就破。(「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魯肅說:我們幾個降曹,以後還能繼續做高階主管,替誰打工不是打工,無所謂啊;可是孫將軍不行,你是老闆,要是投降了,曹操把你放哪裡呢?(「向察眾人之議,專欲誤將軍,不足與圖大事。今肅可迎操耳,如將軍,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肅迎操,操當以肅還付鄉黨,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迎操,欲安所歸?願早定大計,莫用眾人之議也。」見《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連最開始主張孫、劉聯盟的魯肅,在勸孫權抗曹時,都沒提劉備的事。再看孫權,他說:「曹操這個老賊想篡位,就怕袁紹、袁術、呂布、劉表,還有我孫權。現在群雄都死了,就我還活著。我和老賊勢不兩立!」(「老賊欲廢漢自立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見《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孫權把曹操忌憚的人說了一圈,還是沒劉備什麼事。諸葛亮現在去見孫權很尷尬,因為不是雪中送炭,是錦上添花。添花還要談條件,就得好好動一下腦筋。

第一步:自抬身價

一般來講,遇到這種緊急情況,出門求人,常用的兩種辦法是「賄」和「哀」。「賄」就是賄賂,我給你錢,給你地,你幫我一把,說白了就是利益交換;「哀」就是和對方哭窮賣慘,博取同情。但這兩種辦法,一上來就讓人家知道底線在哪裡。你哭完,給完錢,人家幫你就不錯了,還談什麼條件呀?所以「賄」和「哀」都不是首選的辦法。

還有一種談判思路,就是讓對方相信,我來和你談判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你。別小看這種思維,大多數人在談判時,都想怎麼對自己有利,卻忘了怎麼說能讓對方也覺得有利。但從實力來看,劉備潰敗後,他對孫權只能錦上添花。光和孫權說,與劉備聯合有什麼好處,孫權可能根本聽不進去。孫權也不傻,你口吐蓮花,不就是來空手套白狼嘛!所以,這場談判的第一步是要讓孫權真正重視劉備。

諸葛亮和魯肅到了柴桑,估計等了幾天。這幾天孫權要見魯肅、見周瑜,對局勢有個內部判斷。等諸葛亮見到孫權,既不用「賄」,也不用「哀」,也沒有開門見山說我是為你好。他劍走偏鋒,用了「激」,就是「激將法」。

他開場說:「現在天下大亂,孫將軍您占據了江東,劉豫州(劉備)本來也在漢水之南,招攬了很多人,我們兩家都在和曹操爭天下。」(「海內大亂,將軍起兵據有江東,劉豫州亦收眾漢南,與曹操並爭天下。」以下均見《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諸葛亮一上來,就把劉備抬到和孫權一樣的地位,我們兩家是一樣的,都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諸葛亮又說:「曹操現在把天下諸侯滅得差不多了,實力太強大,把荊州也打下來了。英雄無用武之地,劉豫州才逃到夏口去。」(「今操芟夷大難,略已平矣,遂破荊州,威震四海。英雄無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我們敗了,不是劉備弱,是曹操太強。言外之意,看看你,換你也不一定打得過曹操。

到這裡,孫權還沒什麼反應。吹牛誰不會?你接著吹。

第二步:激將下套

諸葛亮把前提設置好,話鋒一轉,開始說孫權:「將軍掂量自己的實力,再決定怎麼對待劉豫州。要是有本事和曹操決一死戰,現在就趕緊和他一刀兩斷;要是沒這能耐,還不如早點投降。現在將軍是外託臣服的名義,心裡卻一直猶豫是打還是和。曹操都打到你家門口了,還下不了決斷,你就等著倒楣吧!」(「將軍量力而處之。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若不能當,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將軍外託服從之名,而內懷猶豫之計,事急而不斷,禍至無日矣!」)

這話一說,孫權有點坐不住了。孫權比諸葛亮小一歲,才二十七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你們家劉備都被打得迷失方向,上門來求我,你還挖苦我,讓我投降。你怎麼不投降,你全家都投降!

孫權說話就有點酸了,他問諸葛亮:「要真像你說的這樣,你們家劉豫州怎麼不投降呀?」(「苟如君言,劉豫州何不遂事之乎?」)諸葛亮一看,行,上鉤了,有戲,趕緊對孫權加油添醋:「將軍知道田橫吧?齊國的壯士,還知道要守道義,不受屈辱呢。何況劉豫州是漢室之後,英才蓋世,士人仰慕他,就和水歸大海似的。要是打不過曹操被滅了,那是天意,滅了就滅了,劉豫州哪會甘心投降呢?」(「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若事之不濟,此乃天也,安能復為之下乎!」)

這話就很氣人了,田橫是楚、漢之際的齊國宗室後裔,不肯向漢高祖劉邦投降,最後自殺了。孫權再這麼猶猶豫豫,你連一個壯士都不如,算什麼英雄,還不如真投降算了。你再看劉豫州,要能力有能力,要人心有人心。反正我們寧死不屈,打死也不投降!

孫權氣啊!剛才你讓我投降,現在好了,田橫就一匹夫,你居然說我不如一匹夫。你們家劉備不就賣草鞋的嗎?被人攆著跑,還寧死不屈?我孫權是什麼人,還比不上一個賣草鞋的?誰投降啊,我和你說,老子早就表態要和曹操老賊打到底了。

孫權本來還想擺架子,讓諸葛亮求求自己,好開條件。這下可好,他被諸葛亮氣得勃然大怒,架子也沒了,當場咆哮上了:「我絕對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我計決矣!打!」

諸葛亮這時就偷笑了,嘿嘿嘿,我要的就是你這句話。孫權表態要打曹操,底線全暴露,我也踏實了。現在再來談條件,要錢、要地,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第三步:除了利益,還是利益

孫權激動完了,知道自己掉進坑了。但對於劉備,他不能視而不見。諸葛亮這麼一搗亂,孫權明白了,劉備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劉備不會降曹,當然也不會投奔孫權。現在荊州的局勢,要嘛曹操滅劉備,然後孫權單獨打曹操;要嘛孫權先滅劉備,再去打曹操。哪個划算?哪個也不划算。最划算的是和劉備一起打曹操。

於是,談判進入下一個議題:聯合劉備,對孫權有什麼好處?

孫權先問:「你說除了劉豫州,誰也擋不了曹操。可是現在劉豫州剛被打敗,他哪裡有本事去擋呀?」(「非劉豫州莫可以當曹操者,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孫權說出這種話,顯然已經開始考慮和劉備聯合的可能性了。諸葛亮終於等到這個機會,分三點向孫權闡釋孫、劉聯盟的可行性。

第一點,劉備有實力。諸葛亮說:「劉豫州雖然剛被打敗,但現在手裡的人,加上關羽的水軍,還有一萬人。劉琦在江夏的部隊,也有一萬人。」(「豫州軍雖敗於長坂,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劉琦合江夏戰士亦不下萬人。」)也就是說,劉備手裡至少還有二萬人。

孫權一聽,可以。他讓周瑜等人去打曹操,才給三萬人。劉備二萬,入股也占四○%了,看來劉備還沒到山窮水盡的地步。而且關鍵是劉備之前的號召力,魯肅見過;劉備和劉琦的部隊,魯肅也見過。眼見為實,在孫權看來,諸葛亮不是虛張聲勢,確實是實話實說。

可是孫權忘了,劉備這二萬人有一半是劉琦的。劉琦雖然和劉備關係不錯,但兩人是半合作的關係。更何況,劉備沒有諸葛亮說的有那麼大決心。劉備這時早就聽魯肅的,跑到孫權的地盤樊口來了。這說明劉備怕得要死,你再嚇唬、嚇唬,說不定就來當客將了。

還有,劉備手裡那一萬兵,也不敢全投到戰場上。萬一打輸了,還得留點本錢給自己。後來周瑜率軍去打曹操,自己帶了江東三萬水軍,劉備一開始只帶二千人跟在後邊。這一點,孫權是被諸葛亮給糊弄了。

再看第二點,曹操打不贏。諸葛亮說曹操從南陽一路下荊州,一天跑三百里追劉備,士兵已經很疲憊,這是「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兵法》上說,這樣的軍隊將領必然受挫。而且北方人不善水戰,荊州民心沒有完全歸附曹操,所以曹操打不贏。(「曹操之眾,遠來疲弊,聞追豫州,輕騎一日一夜行三百餘里,此所謂『強弩之末,勢不能穿魯縞』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將軍。』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又荊州之民附操者,偪兵勢耳,非心服也。」)

孫權一聽,嗯,這個分析也可靠,和周瑜說的差不多。

最後一點,是對孫權有好處。到此時,諸葛亮已經把孫權的心理摸透了。孫權一開始派魯肅來結交劉備,可以說本意就是聯合荊州;萬不得已才會考慮在荊州獨當一面。說明從長期來看,孫權還沒有單挑曹操的實力,至少他沒這個信心。

別看孫權是一方之主,其實他一直活在父親和兄長的陰影之下,此時還處在想證明自己又怕技不如人的階段。從心理上講,能把曹操打跑,對孫權來說,已經是個巨大勝利。至於要不要直接吞了荊州,這是以後的事,現在顧不了這麼多。眼下只要荊州不在曹操手裡,他就放心了。

諸葛亮給孫權分析好處,就說:「如果孫將軍能派猛將統兵數萬,與劉豫州勠力同心,必然能攻破曹操。曹操一敗,必然北還。到時候,劉豫州在荊州,孫將軍在江東,我們兩家的勢力就強大起來,三足鼎立的形勢就正式形成了。」(「今將軍誠能命猛將統兵數萬,與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強,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孫權一聽,我要的就是這個。於是興高采烈,當即決定出兵,讓周瑜等人帶著三萬人,跟著諸葛亮去見劉備,打曹操。孫、劉聯盟的事,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

可以說,對於抗曹和孫、劉聯盟,孫權早就有意願。但從劉備的角度,要爭取平等的聯盟機會,不帶附加條件,則非常困難。諸葛亮這次出使,展現高超的外交天賦和談判技巧。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究竟諸葛亮:鴻圖之下臥龍世代》,時報出版

作者:劉路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他是人,不是神。
跳脫《三國演義》的傳奇框架,還原《三國志》的歷史動態,重新認識最真實的諸葛亮。

  • 〈隆中對〉是SWOT分析?
  • 〈出師表〉只是政治綱領?
  • 諸葛亮的人際關係靠「誇」出來?
  • 為何反對諸葛亮的人也說他好?

《三國演義》對後世影響深遠,使諸葛亮在人們心目中「多智而近妖」,但有些歷史迷認為他的軍事水準實在一般,只善於管理民生,不擅長領兵打仗。

歷史上的諸葛亮到底是什麼樣子?青少年時期的遭遇對他的影響很大?為何年紀輕輕「臥龍」名號響徹朝野?良禽擇木而棲,為何選擇實力最弱的劉備?加入劉備集團初期的貢獻與局限為何?做為蜀漢的後來者,他如何與關羽、張飛相處?與劉備、劉禪父子兩代的君臣關係究竟如何?他的軍事才能到底是什麼等級?

本書以《三國志》、《華陽國志》等重要史料為基礎,透過對諸葛亮一生中關鍵事件和節點的推理與剖析,對諸多神化和批判的觀點進行詳實探究,以及五次北伐的戰略與戰術、統御與管理等問題,都給出合乎史實與常情的詮釋。

Photo Credit: 時報出版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