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家安

「請不要抹去我對他的記憶。」

動畫和漫畫《冥王》裡的機器人幾乎已經成為人,擁有人的感情和其他種種珍貴的東西。上面那句話就是劇情裡機器人「表現得像人」的一例。在伴侶死亡後,機器人雖然悲傷,依然選擇不刪除對伴侶的記憶。假設這裡的悲劇角色不是機器人,而是真正的人類,在喪偶後有機會刪除自己對於伴侶的記憶,我想應該也少有人會真的「把握」這個機會。

抱著回憶走出傷痛當然是可能的,只是需要時間和練習,這方面心理學有很多研究。但就算我們假設,因為回憶太豐滿,現實相較之下太骨感,所以保留著回憶只會帶來傷痛,在這種情況下,若主角依然不願意刪除記憶,你一定也完全可以理解。自己珍惜的人消失在世界已經夠糟糕,誰會願意讓他進一步也消失在回憶中?

這些反應是人之常情,但在哲學上有啟發性。若你寧願保持所愛之人的回憶,縱使這樣做只會減少你的快樂,增加你的痛苦,那就意味著對你來說,生命不只是要追求快樂和避免痛苦。換句話說,你成為了哲學上快樂主義的反例。

記得經驗機器嗎?哲學家假想有個機器,接上你的大腦後可以給你任何你想要的虛擬人生,經驗機器能保持你的安全和健康,只是一旦接上就無法脫離。在這個專欄,我曾經用經驗機器來討論線上遊戲的人際關係。在哲學論辯裡,經驗機器思想實驗的常見使用方法是:

  1. 經驗機器可以給人任何你想要的經驗和感受,但你不願意進入經驗機器。
  2. 對你來說,經驗和感受並不是衡量行動的好壞時唯一看重的。
  3. 快樂和痛苦本質上是經驗和感受。
  4. 對你來說,快樂和痛苦並不是衡量行動的好壞時唯一看重的。
  5. 對你來說快樂主義是錯的。

上述用法把經驗機器當成快樂主義的反例,這是哲學上很常見的討論方式:如果一個理論主張X只需要Y,你只需要一個「除了Y,X還需要其他東西」的例子,就能推翻這理論。以上述來說,若多數人都跟你一樣拒絕進入經驗機器,那麼顯然快樂主義就沒有成功的描述多數人對價值的看法。

經驗機器需要相當科幻的預設,但考慮《冥王》和各種藝術作品裡出現的「縱使這樣會很痛苦,但我還是不願意放棄對所愛之人的記憶」,或許我們得到了不需要藉由高科技假設,也能挑戰快樂主義的方案。

本文經Readmoo閱讀最前線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潘柏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