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並非德國人,甚至沒有踏足過今天的德國,只是因為他以德文寫作,所以歸類成德意志哲學家。來德求學或旅遊的人要去朝聖,就需要入境俄羅斯。德國亦沒有直航當地的航班,必須經俄羅斯、波蘭或拉脫維亞轉機。
今年是哲學家康德(Immanuel Kant)出生三百週年,各大德媒都有紀念。
其中南部廣播電台《SWR》日前就播出清談節目,請了三位學者討論康德哲學如何應用在今天社會,探討其主張與今天社會議題之關係,包括政治庇護權利、自治、公義。
這節目以「柯尼斯堡人」(Königsberger)描述這位哲學大師,只因他在這個今天屬於俄羅斯、名為卡列寧格勒(Kaliningrad)的地方出生和成長。這個位於波羅的海的城市今天已經與德國國境完全分開,中間隔著波蘭;而它雖為俄羅斯一部分,卻又是與本土分開的飛地,中間隔著立陶宛。
柯尼斯堡從十三世紀起由德意志人管治,其後成為普魯士一部分。1701年,普魯士由諸侯國升格成王國,柯尼斯堡成為東普魯士首府。康德出生的正是這個年代。他雖然離開過柯尼斯堡,卻一生從來沒有離開過東普魯士。
所以康德並非德國人,甚至沒有踏足過今天的德國,只是因為他以德文寫作,所以歸類成德意志哲學家。來德求學或旅遊的人要去朝聖,就需要入境俄羅斯。德國亦沒有直航當地的航班,必須經俄羅斯、波蘭或拉脫維亞轉機。
二戰後期,蘇聯佔據了柯尼斯堡,並視之為戰利品。戰爭結束後,柯尼斯堡成為了俄羅斯蘇維埃共和國一部分,德裔人亦被遣送到東德生活,它從此成為俄羅斯城市。
今天的德國人對柯尼斯堡都非常陌生,大部分德國人都沒有去過當地。對德國人來說,柯尼斯堡就如萬千擁有德文名字的波蘭、捷克、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城市一樣,都只是歷史遺物、在博物館和古籍才可見的名字,與今天的德國再無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