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凃惠源
作詞:林秋離
演唱人:張惠妹
編曲:凃惠源
製作:馬玉芬
收錄專輯:Bad Boy
出版時間:1997
出版公司:豐華唱片
受訪者:林秋離/凃惠源
採訪撰文:許麗芩

2015年3月初,中國頗受歡迎的《我是歌手3》節目中,參賽的韓國歌手鄭淳元以多層次及豐富的情感流露,催淚演繹由張惠妹(阿妹)原唱的〈聽海〉,引發熱烈迴響並且奪冠。當時也在現場的本歌作曲者凃惠源深受感動,稱讚其很努力參悟歌詞意義,表示希望阿妹也能聆聽鄭淳元的這個演唱版本。

而在YouTube分享的影片中,則有網友表示「音樂無國界」,鄭淳元能以韓國歌手身分詮釋這首中文歌曲,唱出與原唱不同的感覺,應該給予鼓勵。其實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聽海〉這首歌在流傳了近20年之後,依然能夠引發民眾的共鳴及感動,甚至不斷有歌手重新詮釋及翻唱,這首歌在作曲、作詞及演唱方面的經典地位,不言可喻。

說起來,「凃惠源作曲、林秋離作詞、張惠妹演唱」的合作始於1996年的〈剪愛〉,當時已經創下非常好的成績,隔年(1997)阿妹又再度向兩位詞曲人邀歌,兩人便快馬加鞭把詞曲完成。

有趣的是,由於林秋離經常寫完歌詞卻不下歌名,凃惠源說有次打電話給林秋離詢問歌詞狀況,當時他正在打牌,原本是提到這首歌就叫「海哭」,後來電話中就傳來說他聽牌啦,凃惠源靈機一動,不如這首歌就叫「聽海」吧!當然,這首歌名的定案,還是跟詞中的「聽~~海哭的聲音」有關,相當有意境。

凃惠源表示,他的創作習慣是先有旋律再填詞,由於他本人也擅長編曲及具備製作能力,通常當旋律跟編曲已經完成了八、九成後再進行填詞,填詞完成後再根據詞意調整。由於他很喜歡聽David Foster(大衛佛斯特)的作品,所以有些鍵盤上的特點跟美式合聲的方式都會讓他「很有感覺」,他會消化吸收之後,再轉化為屬於自己的作曲方式。

在〈聽海〉及〈剪愛〉中他也將這些元素加入,而在創作時他也會從歌手的音域及聲線特色去量身定作,很幸運的是,這兩首歌可以被大多數人喜歡而大為流行,「阿妹的特質是,她可以同時將聲線、感情、歌詞與旋律結合,在同一時間表達,我每次聽到她的歌時,總是被她這些特質深深吸引。」

此外,凃惠源提到,除了感謝阿妹外,也相當感謝製作人馬玉芬的付出與堅持,因為在〈聽海〉製作過程中,他經常不在臺北,總是錯過配唱,只能經常打電話關心。得知這首歌唱了十幾遍仍未完成,當下也很著急並擔心會不會最後這首歌無法順利推出,當時馬玉芬總是安撫他,所以當最後他聽到完成的作品時,實在非常感動。

後來,〈聽海〉不只曾入圍1998年第9屆金曲獎最佳作曲人獎,還於1999年獲得音樂協會獎MUST AWARD世紀好歌大獎,「能跟望春風等20首臺灣的百年好歌並列,我感到非常榮幸。」凃惠源說。

〈聽海〉不管是在臺灣或是中國,都非常受到歡迎,這點阿妹與林秋離也都深有體會。林秋離寫了大半輩子的歌詞,其中很多都是歌壇重量級歌手的主打歌,得意之作不勝枚舉,若真要他挑出其中三首的話,他說:「這輩子到目前為止,我有三首橫掃中國的歌,就是〈哭砂〉、〈聽海〉和〈江南〉。」

他還記得,阿妹第一次舉辦中國巡迴個人演唱會時,趁著換裝時間打電話給他,聲音聽來相當激動,說著:「老師,我在北京工人體育館,您知道嗎?我唱〈聽海〉的時候,全場數萬人一起跟著我唱,我眼淚都流出來了,老師,謝謝您!」當時人在廣州的他也相當感動,之後在廣州巡演時站在舞臺後面,現場聽到〈聽海〉歌聲響起,也不禁熱淚盈眶……

原本林秋離創作〈聽海〉時,是想傳達現代女子「敢愛敢恨且愛得理智」的感情觀,「我們分手了,沒關係,但是我很想知道,分手時你是怎樣的心情?」所以當阿妹演唱時,毫無疑問地大家可以清楚勾勒出一個面對感情分手交叉口的女子形象。

不過,當另一位韓國大叔歌手居然也能將這首「for女人」的歌唱得絲絲入扣時,就讓人深思,或許一首好的詞曲創作,只要旋律及歌詞內容能夠引發聽者共鳴,加上歌手的揣摩詮釋,的確可以打破「男歌」或「女歌」的界線,唱入人的心坎裡,成為經典的傳世之作。

本文獲MÜST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授權轉載,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孫珞軒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