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北部州屬檳城以美食聞名,檳島市政廳近日研擬擴大禁止外籍移工掌廚13道當地傳統料理,以維護檳城美食名聲。

綜合《東方網》和《光明日報》報導,檳島市政廳執照及公共衛生常務委員會交替主席陳淑湘週二表示,這項政策已經實施多年,原本只限制隸屬市政廳的小販中心和店家,明年預計擴大範圍至私人小販中心和咖啡店(Kopitiam),一旦被發現違法就會吊銷營業執照。

13項檳島市政府明列的當地美食包括叻沙、福建麵、鮮魚(Pasembor)、炒粿角、椰漿飯、炒粿條、咖哩麵、豬腸粉、蠔煎、滷肉、雲吞麵、魷魚炒麵(Mee Sotong)及粿條湯。

馬來西亞檳城美食粿條湯。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 謝玉琦

馬來西亞檳城美食粿條湯。

維護檳城美食形象

這項政策最早在2014年展開討論,根據《亞洲週刊》報導,當時許多小販為了增加收入而在多個地區申請執照開業,但年輕一代對這項「苦活」意願不大,導致本地廚師不夠的困境,越來越多店家將原聘為助手的外籍移工訓練成廚師,引發時任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擔憂,食物水準下跌,破壞檳城美食聲譽。

林冠英當時表示,市政廳是對當地小販核發執照,而非外籍移工,攤商假手移工烹煮工作形同濫用執照,撤銷也不為過,這項政策從2016年起實施。支持者認為這有助維持檳城形象,反對者則擔心政策會影響業者收入,或導致攤商數量減少。

「如果遊客看到外勞掌廚,也會讓遊客留下不好的印象,這樣有損檳城美食之名,業者生意也受影響。」陳淑湘指出,對於讓外籍移工掌廚當地料理的私人商家,市政廳過去只能發通知警告,現在正在草擬相關條例,預計明年開始執行,餐廳、飯店、連鎖餐飲業者和扁擔飯餐廳不在此限。

透視大馬》報導指出,依照檳島市政府規範,外籍移工只要處理到食材就算「外勞掌廚」,然而將食材交給移工處理已是當地慣例,讓攤主可以專注擴大商業規模,或享有更多時間追求個人興趣與陪伴家人。

檳州地方政府委員會主席方美錸指出,政策包含所有小販中心,可能也納入路邊攤,除了維護美食的原汁原味,也有助於為地方創造工作機會,鼓勵年輕人學習烹飪技術。

根據《光明日報》,檳城州議員朱悅權和魏曉隆週一在州議會一致表示,許多人到檳城品嚐美食,是要體驗當地人炒出來的,魏曉隆說,「同樣的,當我們吃椰漿飯時,我們希望它是由本地人而不是外國人煮的」,他認為對移工的依賴會損害檳城美食聲譽。

歧視移工爭議

即便檳城政治人物的大力贊同,這項針對外籍移工的政策招致許多批評,吉隆坡小販商業公會主席拿督洪細弟告訴《光明日報》,他在數年前政策首次推出時就表達反對,如果這項政策推行到雪隆地區,自己會身先士卒發聲。

洪細弟表示,現在遊客數量增加,有時候真的很難請到本地人,「只要外勞煮得好吃,且是合法,有何不可呢?」,他批評這項政策帶有對合法移工的歧視,也不符合商業邏輯,近十年來的移工政策經常朝令夕改,讓人一籌莫展。

馬來西亞名廚旺師傅(Chef Wan)2018年曾經在Instagram批評這項政策,為什麼外國人被禁止烹調馬來西亞食物,「這項政策是種族歧視」。他分享過去在杜拜參加美食節時,品嚐到孟加拉和巴基斯坦廚師烹調大馬美食,因為他們曾在馬來西亞雲頂和檳城學習料理多年,「幾個世紀以來,食物總是在世界各地傳播」,旺師傅為他們推廣馬來西亞食物有功感到與有榮焉。

檳城鴨蛋炒粿條

Photo Credit:杜晉軒

檳城鴨蛋炒粿條

新聞來源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謝玉琦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