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名門之後——大導演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之女,蘇菲亞柯波拉(Sofia Carmina Coppola)似乎從襁褓時期在父親的《教父》(The Godfather, 1972)亮相後,就注定走上電影路。

扛著「柯波拉」的影壇盛名,蘇菲亞的影視生涯是從演員開始,橫跨近20年的《教父》3部曲(The Godfather Trilogy)見證其成長模樣。不僅於此,法蘭西斯描述青少男的《鬥魚》(Rumble Fish, 1983)、《小教父》(The Outsiders, 1983)等作,也都能看見蘇菲亞的倩影。

然而,法蘭西斯的作品有多陽剛,蘇菲亞作為導演就有多女性——從執導的首部劇情長片《死亡日記》(The Virgin Suicides, 1999)開始,蘇菲亞早期有些抗拒這條注定好的電影路,幾乎就和父親背道而馳。

倒也不是說蘇菲亞杜絕父親於業界的廣泛人脈,又或是電影美學的養成與父親無關,事實上,《死亡日記》的製片之一就是法蘭西斯,旗下製作公司美國西洋鏡(American Zoetrope)成了本片推手;今年5月辭世,長期與法蘭西斯合作的製片/選角指導佛瑞德魯斯(Fred Roos)從《死亡日記》開始參與她的電影,而後蘇菲亞至今的劇情長片皆有其協助;而蘇菲亞也對父親在青少年電影《鬥魚》中所捕捉到的詩意感喝采。

或許必須說,在父親的幫助下,蘇菲亞的電影路相對容易實踐。那麼,何以說蘇菲亞與法蘭西斯「背道而馳」?

因為蘇菲亞與父親看見的、著迷的截然不同——蘇菲亞幾乎是被《死亡日記》原著作者傑佛瑞尤金尼德斯(Jeffrey Eugenides)的筆下世界吸引,進而執起導筒,追根究底那是少女世界的召喚;而倘若以本片做為理解的基礎,更精準的說法或許是——男性無法進入的世界。

「顯然,醫生(男性)你從未當過13歲的女孩」,《死亡日記》開場的這句話,幾乎為我們揭示了《死亡日記》的主題之一——從男性視角作為理解女性的一種徒勞。

所以,我們必須加以注意的是,《死亡日記》是以男性的畫外音作為敘事的描繪者——亦即,蘇菲亞試圖從男性視角去說明、註解片中的女孩故事,而這是虛晃一招,蘇菲亞真正要做的是,透過這種男性的「遙遠觀點」(畫外音帶來的效果)去窺探女性,然後,讓死亡牽引出終極的無能為力。

以至於,《死亡日記》的整體敘事,觀眾未能有一刻是「真正」有效地理解女孩們,這讓女孩們並不是一個可被輕易解構的實體,男性畫外音創造的世界觀,是虛幻的、是無法確定的,這種做法,幾乎讓我想起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的《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 2009)——帶著寓言性的說書,讓故事、角色處在被混淆的狀態,進而帶給敘事主體無法捉摸的多種可能。

這樣的多種可能,就讓觀眾無法站在篤定的位置;無法用自圓其說的脈絡解釋、定義女孩們的自殺,就和片中那些只能用望遠鏡遙觀女孩性事的男孩相同,蘇菲亞將這種模糊留給了角色與觀眾,而我認為,不草率將複雜的自殺明確化,恰恰是蘇菲亞面對自殺女孩們的溫柔與尊嚴。

倘若再從此進一步去理解蘇菲亞的《愛情,不用翻譯》(Lost in Translation, 2003),比爾墨瑞(Bill Murray)、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在東京街頭的擁抱耳語,透出的不也是這樣的曖昧?這是蘇菲亞留給觀眾——同時進入故事、同時與之產生隔閡的「觀看距離」。

而這種「女性樣貌」的主題,貫串於蘇菲亞至今的導演生涯,從《死亡日記》出發,《愛情,不用翻譯》、《凡爾賽拜金女》(Marie Antoinette, 2006)、《在某處》(Somewhere, 2010)、《星光大盜》(The Bling Ring, 2013)、《魅惑》(The Beguiled, 2017)、《人生觸礁時》(On the Rocks, 2020)、《貓王與我》(Priscilla, 2023),都是。換句話說,《死亡日記》幾乎就已清楚定義了蘇菲亞——那條與法蘭西斯背道而馳的電影路。

甚至是,從《貓王與我》等片能發現的討論是——女性如何在「成功男性」身旁過活,對映蘇菲亞之於法蘭西斯的父女情懷,從作品散落而出的女性主義身影,又更加耐人尋味。

最後,我們當然從《死亡日記》看見法蘭西斯的支持,但在這種支持背後,我以為蘇菲亞隱隱勾勒的某個切面是——男性的失能視角之於女性成長/消亡的某種70年代美國肖像,再從蘇菲亞初始影像的美國去討論,《死亡日記》走向的密西根市郊,讓他得以迴避紐約的「教父」、出走洛杉磯的「好萊塢」——就此拉開了與父親的距離;後設來看,電影由內而外延伸,那條背道而馳的成長代價——這樣的多重關係,會不會也是一種解釋「蘇菲亞」之於「柯波拉」盛名的趣味?

  • 《死亡日記》基本介紹與購票連結請點此
蘇菲亞柯波拉(左三)與《死亡日記》演員群出席2000年日舞影展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蘇菲亞柯波拉(左三)與《死亡日記》演員群出席2000年日舞影展
《死亡日記》4K修復劇照

Photo Credit: 東昊影業

《死亡日記》4K修復劇照

影展資訊

Photo Credit: 高雄電影節提供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