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真的會幫助我重新再解讀我們以為熟悉的歷史,洞悉人類曾經的共同經驗。雖然看來不是那麼具體,但是卻很誠實。
文:姚謙
因為收藏的愛好被人知道,於是有了許多關於收藏心得的分享機會,我略作摘要整理,藉此再分享。
收藏前需要先思考:喜歡藝術的原因。
在我的成長經驗裡,我小時候喜歡畫畫,後來就戛然而止。所以收藏可能是對我生命的一種補償,這也促使我在後來的很多收藏行動中形成大量的閱讀。因此發現亞洲近代美術史中原來有那麼多的天地。就在這一個半世紀的亞洲美術歷史裡,因為受到西方的影響,知道了藝術家們如何先從學習西方發展到運用西方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如何跨越質材的限制來表達屬於這個時代的自己。也了解到質材其實只是平臺,藝術沒有國界。
每個人的收藏目的不太一樣,而我收藏的最大的收穫是它會不斷擴大我的閱讀。以前我經常旅行,在旅行途中總會逛美術館並且買看過的畫展畫冊,然後交叉閱讀。這是我一個很大的樂趣。在自己收藏作品的行動之後,在自己的屋子裡再跟我的書對照。把藝術放在生活之感是更立體的,非常有趣,至今樂此不疲。
每一次決定收入一件藝術前:再想一次收藏的原因。
你為什麼要收藏,美術作品的閱讀是一個很輕鬆的不費神的事情,因為在我們生活中有很多很好藝術的展覽可以去欣賞的,值得你踴躍地看,參與藝術的活動,絕對是一件花費不大、適合放在生活中的一種習慣。就像散步一樣,如果你願意,特別是在廣州,藝術活動比較蓬勃的城市。但是當你決定進行收藏了,你一定要想清楚,你為什麼要收藏藝術品,我剛才說了,收藏於是刺激我閱讀的方式。最客觀的對照就是通過文化對照的方式,看到別人的生命和屬於他的時代表達。這也是我一直非常有熱情去面對的事,也是造成了我收藏的很重要的動力。
決定收藏了先理智地想:如何實踐收藏。
藝術品的收藏大約有以下幾個來源,我簡單的以自己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畫廊
在收藏藝術品上我總推薦先從畫廊開始,在一手市場以合理價格選到好作品的機會比較多,可惜媒體不太喜歡報導一手市場的狀況,他們只會告訴你,哪場拍賣發生了富豪用一個億買了誰的畫這種消息。其實世界上大部分喜歡文化的人們,都選擇用生活去實踐和享受文化,也成就並支持了文化。文化包括電影、音樂、文學、美術等。
大部分人愛藝術不會只用投資的思考去評估藝術,畫廊常常是他們的選擇。在藝術世界裡面,真愛藝術的人不會隨波逐流,藉著品質好的畫廊,去選擇支持堅持創作的好藝術家,是一個好方法。因為這樣的態度將會成就一個好局面,並且形成很大的力量。這在亞洲一手市場是值得期待的,我們也將漸漸看到亞洲更多的收藏家,因為自己的收藏力量而影響藝術圈。雖然眼前常見到某拍賣會高額成交的中國當代藝術品,但其實這都是過渡,並不能拿來代表此刻的中國當代藝術。現在我更願意相信,七五後出生的藝術家的作品,是有自己觀點的,也更以自己存在價值的誠實態度去創作。我期待華人當代藝術的一個高點在這一代人身上發生。而這些作品現在都還在好的畫廊裡,等待愛藝術支持藝術的人捷足先登。
二、博覽會
我第一次收藏藝術品是通過拍賣行,後來我才知道了畫廊,再晚一點我才進入到博覽會。我常常覺得博覽會是大觀園,可以用快速的、本能的直覺來流覽,但是在那裡買作品,我經常有壓力的。博覽會其實也是畫廊的競技場,他們會拿出能代表他們畫廊特質的藝術家,或者是比較重要的作品出來,希望在那裡能被一些大買家買走。尤其是像巴塞爾博覽會,我去過後太有壓力了,我並不是特別喜歡。他們是一個最好的博覽會,但是人流多到一個程度的時候,就變成一個Party,一個賣場。這讓我不敢相信自己是否是清醒的,但是必須讚美他們的分類和招商能力真的很好!博覽會就是有這個優勢。
其實還有許多博覽會也做得不錯,而且各自的特質不一樣,你可以針對你的收藏,選擇參加可以滿足你的博覽會。博覽會的流覽,是一種橫向地了解,因為博覽會更多地是呈現當下藝術一手市場的狀態。巴塞爾的審美模式非常地歐洲、當代,以德國、英國為主角,也有一些畫廊是專賣印象派的東西。
近期,亞洲因為中國富豪到印尼興起成為華僑富豪後,已形成了一個很大的藝術市場,所以巴塞爾也買下了香港博覽會,成為巴塞爾的第三個博覽會。我常常跟朋友說,不急著在博覽會下訂單,但是我會鼓勵你借用博覽會的機會,很快地了解美術狀態,並且很快地多認識幾個新的畫廊和好的藝術家,只有透過博覽會你才能找到:原來還有這麼有趣的畫廊和藝術家們,從此你可以繼續關注他們,增加自己的選擇。
我最大的目的是通過博覽會認識新的藝術家和畫廊,這是我對博覽會的看法。
三、拍賣行
一手市場買不到的東西,我會通過二手市場來買。我一開始收藏的是臺灣二十世紀初前輩畫家作品最熱的時候,那時根本買不起。而我卻有機會買到徐悲鴻的非常好的油畫。當時熱門的是徐先生的水墨,特別是馬。我也在那時收了許多其他的二十世紀現代藝術的好作品。後來臺灣老藝術家熱潮衰退了,我也有機會收藏那些期待己久的臺灣老畫家的好作品,並且是以很好的價格收藏到的。我永遠都是提醒自己:當大家熱鬧的時候,我先去別的地方玩,絕不湊熱鬧!這也是我自得其樂的地方。
為了與手中收藏的亞洲二十世紀現代藝術作對照,我也買一些印象派的作品。當時我從日場拍賣入手,運氣很好,幾年下來買到了不少不錯的作品,也學會了不少經驗,獲得更深入的印象派閱讀。在印象派拍賣上,我也是本著「永遠不要在熱誰的時候就關注誰,要有自己的節奏」來收藏的。
其它來源的收藏,例如:藝術家贈予、藏家之間交換,或是得到長者遺贈等,這些我就無太多經驗了。
當收藏已經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請想一想收藏以後的人生。
最後,藝術品進入家裡和生活發生關係,讓生活跟藝術品的靈感和思想互動。這是另一段人生了,你也對這些藝術品也有了相對的責任。藝術品掛在家裡後會讓你更有動力去收集更多的相關閱讀資料,那是一種很有樂趣的閱讀。也因此造就我的收藏定位以亞洲近代美術史為主,因為這方面的書對我來說太有趣了。
我覺得收藏刺激閱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也鼓勵大家可以試試。不用考慮你的收藏是否名貴,一個年輕的藝術家,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作品,你可以從相關的位置再去延伸閱讀,用藝術去看這個世界!生命最大的擁有就是經歷,我擁有過這些藝術品的經歷,它們進入到我的生命,形成我內心的變化,促使我對美術史有更多的了解,經驗是我們生命最有價值的事。而收藏是體驗經歷很好的對照,它刺激我閱讀,也刺激我努力地幹活、掙錢後再收藏;也刺激我更願意去畫廊、美術館、圖書館搜集資料,這些閱讀的經驗,都是我生命的痕跡,是收藏最大的價值。
以上是每次與人分享收藏時會跟對方提到的部分。很高興我的人生裡有三件讓我活得很豐富的愛好:那就是文字、藝術、音樂。也許是老天爺幫忙,讓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進入我喜愛之一:音樂。一路都沒換行業,只是後來我做了管理。我有很長時間是在工作以外不敢聽音樂的,還好這段時間有收藏藝術品的業餘愛好做支持,讓我的生活得到心靈的出口。我常常會開玩笑跟朋友講,多好啊,有一張常玉的畫在自己家裡面,可以同時看著書對照著,這個過程是愉快的精神旅行。而且我非常相信一件事情:文字上的歷史都是贏家的歷史,成功的人在書寫,就像我們現在見到的《馬雲傳》、《王石傳》等等,然而我覺得透過美術來看歷史,是可以脫離有限的視野的,為什麼呢?很多美術的創作,大都是藝術家在當下的一些感想,不是為贏家服務。
在美術的歷史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代和地區的藝術家們的思考,例如印象派的興起與被理解,正是攝影發明之際,有了攝影的發明,我們就不再只憑肉眼去解讀世界,透過由攝影所表達的光影方式,從室內走到室外,再重新解讀世界。例如二戰後是心靈最需要撫慰的時候,通過非具象的抒情,這種接近詩歌的方式可以安慰人心。所以那個時候抒情抽象繪畫就產生了。我在對照的時候感知到,美術對於歷史的反應是最客觀的,而且是最接近心理的。這也是我為什麼收藏。收藏真的會幫助我重新再解讀我們以為熟悉的歷史,洞悉人類曾經的共同經驗。雖然看來不是那麼具體,但是卻很誠實。而開闊的閱讀又再擴展自己的收藏,循環成一個輪迴。
當你很喜歡某部小說或是一篇文章時,你可能會在你的人生中看很多次,可能每年看一次都會獲得不同的內心對照。收藏藝術品也是一樣,它將隨著你年紀的變化而有不同的獲得,而且是親密的獲得!
書籍介紹
《一個人的收藏》,時報出版
作者:姚謙
姚謙講美學、看藝術、談生活,用收藏品與自己生活交織出生命時光。
一本思考收藏與人生的書寫。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