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報導,台灣目前每年培育1300名醫學系學生,專科醫師呈現失衡與地理分布不均的現象,偏遠地區的5大科醫師人力明顯不足,多年來「5大皆空」現象難解。教育部長吳思華及衛福部次長李玉春7日到立法院專案報告「醫學系公費生制度」,提出「辦理重點科別培育公費醫師年度計畫」,105至109學年由台大、陽明、國防醫各招20名,成大、長庚、高醫及慈濟各招收10名,7校每年培育100名醫學系公費生,5年共500名,畢業後至偏鄉從事5大科的醫師工作。

凡經由此管道入學的醫學生,畢業後必須選5大科(內、外、婦、兒及急診醫學),還要到偏鄉服務6年,如果不履行義務,必須賠償公費總金額10倍的罰款、至少1500萬元,而且賠錢後還不能拿到醫師證書。衛福部資料顯示,公費醫學生制度自1975年開始,歷年來已培育超過6537名專科公費醫師,公費醫學生不用繳學費,每年還有宿舍、保險、書籍補助,對於有能力卻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學子,不必擔心學費也能成為醫師,此政策在2009年停招後,今年重新開啟。

中時報導,不過「醫學系公費生」政策能否改善5大皆空及偏鄉醫療的問題,仍是一大疑問,且又有高額罰款,是否產生反效果反而讓醫學生卻步?對此,醫學系學生多半不看好,認為偏鄉醫療工作環境太差、薪資水平又比不上一般醫生,就算以強制作法把人「綁」在偏鄉,服務年限一到,公費醫學生還是會「落跑」。

馬偕醫學系六年級學生許辰安說,同學中就有離島公費生,他們會私下討論對策,看是用什麼方法縮短在偏鄉服務的時間。台大醫學系五年級學生陳亮甫認為,醫院中跨科支援等血汗情形本來就很普遍,公費生離開原醫院的條款很嚴格,少了談判的武器,就很容易「被凹」。不過公費生制度確有存在的必要,但應有更大彈性,比如待遇應該達非公費生多少比例,或是家人生病時,是否有調聘機制,賠款也應該符合比例原則。

中時報導,多位民進黨立委痛批,這形同讓公費生「簽十幾年賣身契當醫奴」,「中發票特獎還不夠賠」,要求衛福部立即檢討。立委蘇巧慧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醫學系公費生下鄉服務期滿後,還繼續留下來的只有2.7%,失敗的公費生制度無法解決偏鄉醫事人力不足。以前公費生若未履行義務只要賠1倍,但現在必須賠償10倍罰款,醫師證書也要被衛福部保留,這實在「太可怕」。最後就是一群被綁住的醫生到偏鄉去,然後惡性循環,他們不想留也走不掉,成為廉價的醫師勞工。

立委許智傑則說,會去讀醫學系公費生主要來自貧窮家庭,他們18歲的決定,讀6年公費醫學系、實習1年、受訓後服務6年,「等於簽了十多年賣身契」;如果未來想要改變,「要被罰到這輩子完蛋」,實在太殘忍、太嚴苛。民進黨立委黃國書表示,天價罰款的設計「不符比例原則」,將一個人的人生框限在某處,讓他們跑不了,可能有侵犯人權的疑慮。他主張,獎勵比懲罰有效,要求衛福部及教育部要想辦法改變處罰條款。

蘋果報導,立委鍾佳濱指出,有公費生制度的行業只有職業軍官、教師、醫師,其中教育相關科系平均錄取成績,公費生約為74級分,自費生為66級分;而醫學系平均錄取成績,公費生為71級分,自費生為72級分。教育科系公費生錄取門檻高,因師培公費生未來就業有國家保障,而自費生則需考教甄;相較之下,醫學系錄取成績則相反,顯然公費制度缺乏誘因。

中央社報導,鍾佳濱舉出,「原住民及離島地區醫事人員養成計畫」的公費生留任率高達七成,原住民籍醫生願意在原鄉服務,一是薪水不比平地差,且回到部落,家庭、族人都在,這就是「社會支撐」的重要性。公費生用「嚇阻」的方式,不能抵擋社會自由流動,必須創造在地就業的良好條件。鍾佳濱建議,比照教育部離島保送模式,以分區入學的方式招收醫學公費生,畢業後回家鄉服務,服務的意願和熱忱更高。「不要總是錄取都會生,又讓他們在偏鄉服務,這樣行不通。」

立委吳思瑤提出4點主張:「公費生制度設計資訊要透明,解決資訊不對等問題」、「調整1500萬元罰鍰,開放各界討論重新訂定」、「改善公費醫生基本勞動條件,強化留任誘因」、「檢討健保制度,根本解決醫療人力荒,偏鄉資源惡化困境。」她也痛批該制度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奴隸制度,認為應該全面檢討。

不過,國民黨立委陳學聖支持重罰,醫學系公費生的培養過程中,政府需投入許多資源,因此必須畫一條紅線,讓就讀者不能輕易跨越,否則隨便就可以中途脫離,原本問題永遠不能解決。他認為不能只是一味討好民眾,很多18歲高中畢業生參與太陽花學運,改變國家政治,不能小看;也應為人生抉擇負責。但衛福部應提高公費醫師待遇及勞動條件,不讓他們自覺是「流放邊疆」,應有跟著名醫學習的機會。

中時報導,「要給合理的薪資以及相對應的成就感,才能留住偏鄉醫師。」台大醫院院長何弘能認為,公費生的薪資相對其他醫師少,但工作量卻都一樣,因此,一定要想辦法找到平衡點。「有做總比沒做好。」前衛生署長楊志良認為,衛福部應該在篩選公費生時,多從地緣性來考量,像花東地區缺乏醫師,就多多錄取當地優秀學生。

馬偕醫院總院長施壽全則認為,公費醫學生制度還需搭配更完整的訓練制度,包括服務年數限制,或提供更多誘因,才能達到一定效果。以台東馬偕來說,積極祭出各項福利制度,盡量讓醫師在地化,才有辦法留住人才。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副主任吳瑞裕表示,政府應有效規畫各地偏鄉所需要的醫師人力,提早讓公費生了解,並加強與當地連結,才能讓這些準醫師願意陪伴偏鄉居民走更長遠的路。

聯合報導,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說,之所以設定高額罰款,就是要將醫師固定在偏鄉及5大科中,不能做到一半就落跑,才能對偏鄉醫療發揮效益。衛福部事先評估過,雖然規定較嚴格,但還是會吸引學生報考醫學系公費生。衛福部醫事司長王宗曦表示,重啟醫學公費生制度後,目前各界反應不差,也有不少學生報名,應該不至於出現無人報名的窘境。未來會加強就學期間讓公費醫學生多參與偏鄉醫療,強化對偏鄉的歸屬感,提高留任當地的意願。

衛福部次長李玉春說,醫學公費生41年前開辦至今只約1%違約賠錢,希望具備服務熱誠、樂於奉獻的學生來就讀醫學系公費生。招生管道併入各校院個人「申請入學」及「考試入學」方式辦理,在今年個人申請入學方面,就有100多人來報考,並非沒人要來。衛福部會保障公費醫師合理待遇與工作環境,不會讓他們當「醫奴」。教育部長吳思華則說,在學生高三階段,教育部會加強宣導,提醒醫學系公費生的權利義務,學生想清楚了,有意願及興趣者,再來報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