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在尋找自己活著的證明和生命的權力,但絕不是依靠別人的認同或是掌握輿論來得到。
一直以來我支持跨性別,支持同性戀,更對他們感到好奇。而有次因為工作的關係,訪談織田紀香老師有關行銷和創業的相關議題。除了行銷和創業的經驗外,紀香老師也是台灣第一偽娘,那時候我剛好剛看完電影《丹麥女孩》,當然不能不放過跟老師聊跨性別的這個機會,便問了老師是不是網路社群讓更多人願意做自己?
紀香老師說,這個世界有很多人本來就真實的存在了,只是網路又給了他們一個空間。這個空間中他們會看見很多與自己有些相同的人們,這時社群會變成一個情緒的載體。但很多社團會標榜「勿內射」,就是不要批評社團人展露自我的照片及文字。久而久之大家都能在這裡得到快速且廉價的認同,但身邊的人變成了全世界,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這段話其實解答了我一直以來,對於網路和社群的疑惑。
網路對於人與人的關係是拉近還是疏離?
紀香老師說,如果15年前看見偽娘,很多人會直接貼上標籤,說這是一個變態,會不會去偷內衣褲啊?說不定有在做援交等等。而在當時的風氣下,是有很多人因為他人的不理解,無法找到正常的工作,只能轉去做性工作者。但現在大家對於性別有更高的敏感度,但如果說是捍衛或是支持倒不盡然。
社群媒體讓我們開始往更多元的方向前進,以前只要是我們不了解的事情,我們往往會先貼上標籤。當然,現在還是有很多人急著幫別人貼上標籤,那是我們快速切割或是理解別人的重要工具,但我一直以為社群媒體讓越來越多人能夠展現自己,像是以前可能不被接受的穿衣風格,各種COSPLAY,甚至公開的出櫃等等。
想到遠傳電信有一個廣告叫做「開口說愛,讓愛遠傳」,讓很多人忽然驚覺原來我們都把時間花在和3C產品相處,卻失去了和身邊人相處的溫度。但老師說,其實不是我們失去了和身邊人相處的溫度,而是我們發現在網路的世界之中,有一個地方能夠讓自己發光發熱,是個屬於自己的舞台,然後又像老師說的勿內射,讓每一個人都能夠盡情的展現,又能夠交換讚美。
原來大家互相的按讚和稱讚,除了真心誠意之外,也可能只是想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也是個屬於自己的世界。所以大家不是只跟網路裡面的人連線,而是他們的人生很可能只在網路的世界才被認同。
但在網路上,我也開始覺得,很多自以為是的捍衛,只是一種權力表現。
捍衛別人,原來是尋求一種權力
我常常以為我在捍衛別人,或是幫助別人,但其實我們一直在找的,只是一種認同感。很多時候在網路上常常PO出一個需要幫忙的訊息,就有非常多的善心人士捐款救助,當這樣的好意,變成了一個讓人打抱不平的事件,就會有很多鍵盤法官和人肉搜索。
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布丁三姊弟為例,當初訂單湧入時盛況空前,後來發生一些糾紛後,網友的「正義」也是盛況空前。發起各種打電話,以及留言洗版的「抗議」活動,不把她們的瘡疤全部揭開不停止,不把她們弄到關店不甘心。這時我不禁想,我們是給予了對方幫助,還是想用網路來表達我們的權力,又或是告訴大家我們想做善事的心?
或許我們想要的只是一個公平
很多人說仇富,其實大家都不仇富。如果你的朋友靠自己的努力賺了一台法拉利,你只會羨慕他,並且尊敬他。但如果他是靠不公不義的方法,或是靠著家人得到,甚至靠著扮演弱勢得到,那麼你才會覺得憤怒。所以我們仇恨的是那些不公平的事情,而不是富有。所以很多人的聲援其實也是看見了這些不公平,想要讓同一陣線上的人更多。但當發現和自己想的不同,就會有更大的反撲。
人的心靈是不完整的,很多人靠著幫助別人,來證明自己不是最低的那群。所謂的弱勢一旦跟期望不同,就會讓這些人反過來毀滅他們,因為感覺被背叛了。這樣的情緒讓每個人以為自己是有能力的公益家,或是能夠申張正義,但其實大家只是從他們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弱小。如果你發現幫忙弱勢會被大家攻擊,你真的還會義無反顧嗎?
這一切,都是為了讓我們找回生命的權力
聽完後,我發現或許只是因為我們都寂寞,都在網路的浪潮中追求認同。我們雖然弱小,但這些社群讓我們感覺自己是有力量的,並且透過很多捍衛別人的行動來告訴別人我們的力量。但同時釋出的訊息是,我能幫助你,同時也能毀滅你。這是一種獲得權力的感覺,當我們得到網路的力量,我們就把自認理所當然的價值觀加諸在別人身上而不自知,只要越多人的認同,似乎一切就變成了正確或是正義。
網路和社群雖然讓溝通變得方便,也凝聚了很多力量。看似我們的社會更和善,但其實也把每一個族群分別,把人隔出了好多圈圈。
所以價值還是回到人,無論他的性別,社經地位,甚至其他的一切。但最終我們都不能忽視的是尊重,因為別人和自己的不同不是單一面向,更不是幾句話可以論斷,甚至貼上標籤。
我們都在尋找自己活著的證明和生命的權力,但絕不是依靠別人的認同或是掌握輿論來得到。
最後引述紀香老師讓我覺得很有感覺得一段話作為結尾:
「每一個人都在別人身上找尋自己的影子,也都在找尋自己不足的認同。就像我也是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學習,而很多人卻迷失在社群給的能量,無法走出那個世界。因為只有一個地方是他的全世界,只有這邊可以接納他。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自由自在呼吸的權力。只要不妨礙別人,每個人都應該勇敢追求自己的生命。」
責任編輯:楊士範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