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整理:李牧宜

ECFA第12輪兩岸貨貿協議談判23日落幕,經濟部表示,由於雙方於3個重要環節仍有歧見,無法順利完成簽署,因此第13輪談判將在12月中下旬展開,談判團隊將會更加努力,希望年底前能有重大進展。

中時報導,兩岸貨貿談判本輪談判為期3天,文本共有9章節、3附件,其中有70個條文。我方主談者國貿局長楊珍妮表示,還有1/7尚未有共識,意味有10個條文還未談妥,但礙於國際談判的策略性,無法公開談論哪些條文未達共識。

市場開放是貨貿談判最直接可看到的利益,我方是爭取工具機、石化、汽車和面板調降關稅。工業局長吳明機表示,當中只有面板是高科技產業,其他都是傳統產業,希望談到降稅立基後,傳統產業能根留台灣,不要繼續外移。

第12輪貨貿談判啟動 學者:恐增對中依賴、排擠產業轉型

NOWnews報導,由於國際間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並未減緩,經濟部強調,兩岸貨貿協議對台灣經濟有其重要性,除了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也有利於根留台灣廠商的發展。

此外,國內業界普遍呼籲政府積極進行貨貿協商,以免在中國大陸市場落後其他貿易對手國,尤其大陸於22日宣布,將在2016年底完成RCEP協商,對台灣業者未來拓銷中國大陸市場勢必增添挑戰。

Photo Credit: 關鍵評論網

中國貨輸台限48小時內通關

經濟部表示,「雙方同意未來加速兩岸貨品通關程序,原則上雙方報關在儘可能範圍內,能在48小時內放行,但若需經由主管機關檢驗或審核,或海關認為須加強查驗者,則不適用48小時內放行的規定。」

對此,立委林淑芬痛批,讓一年一聘或是臨時人力去處理查驗程序「非常荒謬不可靠」,且出事無人負責;更何況中國食品的風險之高是舉世聞名的,但現在中國食品檢疫竟然是48小時非通關不可,「政府還要繼續逼人民吃毒嗎?」

貨貿談判》對中國食安檢疫兩天內放行? 林淑芬:政府逼人民吃毒

我方不開放農產品,四大產業持續「卡關」

陸方對台灣仍管制大陸615項農產品進口十分在意,要求我國必須給予大陸等同世貿組織(WTO)成員的「正常化待遇」,儘管台灣已就4大產業、中小企業降稅獲陸方承諾降稅,但本次貨貿談判仍無法達陣。

自由報導,因我方堅不開放農產品,造成我積極爭取4大產業降稅依舊「卡關」;原因是如何認定適用降稅的「特別原產地證明」附件,仍有193項存有歧見。

財政部關務署組長陳依財表示,雙方兩天僅談成115項,是「相當艱苦的談判」,存在歧見項目涉及4大產業等市場開放,由於我方堅持爭取最大權益,本次未取得共識。

聯合報導,我國有8成輸陸產品都還面臨關稅限制,陸韓自由貿易協定(FTA)自由化比率則有9成以上。兩岸貨貿協議的自由化比率是否是以9成為目標?

吳明機表示,雖然雙方希望能夠提高自由化比率,「但是對台灣來說,有比較辛苦的地方」;陸韓之間沒有管制項目,台灣因為歷史因素,有2千多項管制項目,「我們會用工業盡量來支援農業,避免農業受到開放衝擊,但也要加速產業升級與轉型」。

我方堅守「有必要繼續實施管制立場」,不過知情官員表示,陸方要求要有解決方案,不能完全置之不理,我方也將考慮在「該要的要到手」後,在「一定年限後」酌予開放。

所謂該要的「要到手」,除了包括石化、面板、工具機、汽車等4大主要工業產品外,還包括我農業強項如蘭花、魷魚、蜂蜜等產品,要能以優惠關稅進到大陸市場。

新聞來源:

核稿編輯:羊正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