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個週末,世界影壇傳出震撼消息:丹尼爾基格(Daniel Craig)婉拒了片商端出兩集電影共6800萬英鎊的天價合約。讓演出四集007系列電影的他宣告從占士邦(James Bond)角色正式謝幕。

傳奇的開始

007系列電影可回溯至1962年,當時一部改編伊恩佛萊明(Ian Fleming)同名小說的電影《第七號情報員》(Dr. No)上映,主角由蘇格蘭出生的史恩康納萊(Sean Connery)飾演,該片以110萬美金預算,成功創造5,950萬美金亮眼票房,緊接著在隔年推出《第七號情報員續集》(From Russia with Love),並再度創下票房佳績。雖然如此,當時各界也未意料,這位以占士邦為主人翁的電影,居然會成為影史上前無古人的傳奇,縱橫天下接近一甲子,至今仍毫無退燒跡象。

佛萊明筆下的龐德,是一位任職於英國軍情六處(MI6)的情報探員,他屬於MI6最高級的00部門,以代號007稱呼。角色設定某種程度上和外界對於情報員的刻板印象有所不同,詹姆士龐德不僅帥氣挺拔帶有英國紳士氣質、足智多謀、體格良好,他更有風流倜儻、玩世不恭的雅痞性格,再搭配每集見到的龐德女郎、各式高科技配備、武器、車輛等等,確實讓這一股007風潮在世代間造成極大轟動。

丹尼爾基格時代-邁向高峰

007系列至今共上映24部電影,詹姆士龐德角色共有六任,除了史恩康納萊外,接續分別為只演一集的喬治拉贊貝(George Lazenby)、演出最多集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提摩西達頓(Timothy Dalton)、皮爾斯布洛斯南(Peirce Brosnan)以及丹尼爾基格。

每位演員與導演詮釋方法有所不同,舉例而言,羅傑摩爾時代嘗試許多較為科幻之劇情設定,上至《太空城》(Moonraker)、下到《海底城》(The Spy Who Loved Me),而丹尼爾基格時代則稍稍卸下風流個性,轉而走出一條帶點老派(old school)硬漢的寫實風。因此,007雖是一系列電影,但彼此間關係較為有限,也讓觀眾有許多不一樣之體驗。

丹尼爾基格於2005年接手詹姆士龐德一角,剛開始輿論聽到的都是「他不帥啊」、「怎麼有點矮」、「頭髮是金色的好怪」、「這怎麼是007風格」之類懷疑論調,直到出演第一部電影,2006年《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Casino Royale)後如倒吃甘蔗般好評爆表。

他共演出四部電影,另外還有2008年《007量子危機》(Quantum of Solace)、2012年《007空降危機》(Skyfall)以及2015年《007惡魔四伏》(Spectre),總計以8億美金成本創造全球超過31億美金風光票房,以成本/票房比例換算也更勝前任的皮爾斯布洛斯南一籌;《007空降危機》更一舉突破11億美金,被部份媒體譽為「有史以來最好看的007電影」,在專業影評與一般觀眾喜好兼具的網站爛番茄(Rotten Tomatoes)評價,僅以些微之差落後於史恩康納萊名列第二。

Casino Royale 007Photo Credit: Casino Royale

好酒沉甕底的韻味

縱觀近期007的成功,可歸功於電影設定,相較於皮爾斯布洛斯南、羅傑摩爾等人的風流瀟灑,丹尼爾基格在這方面保守許多,也較不苟言笑,同時則加重強調寫實風格,龐德從軍需官Q那裡得到的裝備不再是令人眼花撩亂、科幻小說才會出現的武器,取而代之的是其傳統代表-Aston Martin DB5Walther PPK手槍和無線電發號器等等。

而硬漢風格不代表如同超級英雄般「擁有天生神力」、「打不死」(除了《皇家夜總會》後段龐德被拷打的橋段似乎有點「走鐘」以外)。事實上,在前兩集中,劇組是以重開機模式在介紹詹姆士龐德,他曾經非常生澀魯莽,因為深愛著薇絲朋(Vesper)而心碎。丹尼爾基格所詮釋的方法確實讓這位影史最有名的角色不再完美,反而貼近生活許多。

此外,這四集的反派也不再動不動就要「征服全世界」,不會出現軌道反射衛星或各式核生化或秘密毀滅威脅,場景更是跟太空或海底沒有關係。反之,劇情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包含股票賣空、水資源爭奪、政府滲透等等,在《007空降危機》中,龐德面對到的反派是一位前探員,因為任務失敗而被M放棄,因而對MI6懷恨在心,希望透過與主管M的同歸於盡尋求自己內心解放。這裡面更討論M的懺悔,以及「反派救贖」,更讓電影昇華到不同層次。

好評爆表的《007空降危機》與《007惡魔四伏》,電影公司與奧斯卡金獎導演山姆曼德斯(Sam Mendes)合作,以向2008年《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致敬的調性,把007系列推上巔峰之作,詹姆士龐德與《黑暗騎士》布魯斯韋恩(Bruce Wayne)一樣,都只是一個平凡人,他會受傷、也會心痛。例如在《007空降危機》片尾,龐德抱著重傷的M掉淚時所流露出的動容,電影藉此向世人宣告,成為一位英雄,不必多麼了不起,其實你我都有值得捍衛的價值可以挺身而出。

結語:經典不死

每一個世代,都有屬於自己的詹姆士龐德,在丹尼爾基格謝幕以後,下一任007勢必正緊鑼密鼓決定中,檯面上也紛紛傳出可能人選,也包含從未出現的黑人與女性。筆者認為,世界不斷轉動,007經典不死,會在時代更迭中持續走出一條屬於傳奇的道路。

My name is Bond, James Bond.

不論下一任007獎落誰家,誰不會為這句話而深深著迷呢?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曾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