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是台灣的畢業的季節。由於這個時期正逢鳳凰木開花,所以台灣的報導或文藝創作常常會用「鳳凰花開」來描述畢業的風景。這是台灣特有的現象。

日本人的畢業季節感和台灣人完全不同。日本大部分的學校的畢業典禮是三月舉行,而且日本國土的緯度範圍大,所以不同地區的人眼中的畢業風景完全不一樣,例如北日本的人眼中的畢業風景是融雪,四國和九州的人印象中的畢業風景則是櫻花盛開。

畢業的季節中最重要的行事就是畢業典禮。現在教育普及,而且一般學校每年都會舉行畢業典禮,所以大家會覺得畢業典禮是成長過程中理所當然的儀式;其實在教育不普及的時代,很多人沒有機會上學,這些人當然沒有機會體驗這種儀式。

日本的畢業典禮演變史

日本的畢業典禮可以追溯到1876年陸軍戶山學校的「生徒卒業式」。日文的「生徒」的意思就是年輕的學生,「卒業」就是畢業,「卒業式」就是畢業典禮。在陸軍戶山學校之後,海軍學校和東京大學在1877年也導入了「卒業式」。之後,官立、公立、私立學校也陸續仿效。

其中東京大學的第一屆畢業典禮是畢業生畢業後五個月才舉辦,原因是以前沒有人辦過這種典禮,所以要花時間規劃設計。由於畢業典禮很稀奇,所以早期東大在辦畢業典禮時,有不少民眾到場觀看。

另外,當時從西方引進的高等教育的新制學校大多是九月入學,所以畢業時期大多是在夏天。

日本小學在1870年代也有「卒業」的制度,不過這種「卒業」制度和高等教育的「卒業」不同。當時日本都市的小學分成下等小學和上等小學,下等小學一共分成八級,每級要學半年;上等小學也分成八級,每級也是半年。每級的課程最後都有考試,考完試當天,合格的人就可以領到卒業證書,有了卒業證書,就可以晉級;不合格的人就留級,留級後如果再次不合格就退學。所以當時日本小學的「卒業」本質上是晉級,如果考試順利,每半年就可以拿到一張卒業證書。小學讀完時,理論上會有16張卒業證書。

當時受教育的人不多,小學是隨時接受學生入學,而且每年有2~4次「卒業」考試的機會,所以學生「卒業」的時期會因人而異。

到了1880年代中期,高等教育和師範學校的畢業制度漸漸上軌道,就有師範學校企劃和附設小學舉行共同畢業典禮。當時有師範學校調整小學證書的術語,把學完某一級的課程叫「修業」,學完全級課程叫「卒業」,於是小學就只剩一個「卒業」,這個「卒業」就是真的畢業。

1886年,日本政府把會計年度設定在四月~翌年三月,師範學校也把學年調整成和會計年度相同。同一年,日本的小學改制,把舊有的級別改成「年級」制。改成「年級」制後,每年小學生就只會晉一級,畢業時間也會統一。1892年,日本全國的小學改成四月入學;之後,日本的其他學校也陸續把入學時間調整成四月,結果日本的學年就變成四月~翌年三月。這些四月入學的學生的畢業時期就自然變成三月,這就是現在日本學生四月入學、三月畢業的歷史背景。

日本人在畢業典禮都穿什麼?

在台灣,大學生畢業時會穿學位服、戴方帽子,有些畢業生會穿著學位服、戴著方帽子在校園內或校外有名的景點拍畢業紀念照。對台灣人而言,學位服和方帽子就是通過大學學術洗禮的象徵。

在日本,大部分有大學學歷的人可能從來沒穿過學位服,也沒戴過方帽子。在2016年現在,日本將近有780間大學,這幾百間大學當中,當然有學校會讓畢業生穿學位服、戴方帽子,不過這種大學不多,甚至可以說稀奇。

一般日本的大學畢業典禮中,男畢業生全員穿西裝,女畢業生則是COSPLAY大會。其中日本人的女畢業生幾乎全部穿「袴」,韓國人的女畢業生則會穿韓服,至於中國出身的女留學生如果知道日本的畢業文化,就可能穿旗袍參加畢業典禮。由於穿袴和韓服人佔了女畢業生的九成以上,而且偶爾可能會看到旗袍,所以日本女性眼中的大學畢業典禮是民族服飾的COSPLAY會場。

Jun OHWADA

日本的某大學畢業典禮。男畢業生一律穿西裝,女畢業生大多身穿色彩鮮豔的「袴」。

「袴」本來是古代日本男性貴族或武士的褲子,現代日本女大學生畢業服也叫「袴」。這種畢業服是源自明治時代華族女學校的學生服,華族女學校是明治時代皇族和華族小孩讀的學校。當初華族女學校的教授下田歌子在構思學生制服時,就想到把袴融入女性和服,設計出了高貴體面的女學生的袴。由於袴裝很漂亮,而且比穿傳統和服行動方便,所以之後家境好的女學生就開始流行穿袴,結果袴就成為新時代日本女性知識人的象徵,最後就變成日本女大學生的畢業服裝。

日本人在畢業典禮都唱什麼歌?

日本的學校在辦畢業典禮時幾乎都有唱歌儀式,這些唱歌儀式是源自明治時代的音樂教育成果發表會。

日本在明治初期沒有音樂的學術人才,而因為沒有人懂音樂,所以也沒有音樂教材。1870年代的小學雖然有唱歌課,但是沒有人會教,所以實質上無法實施,當時只有師範學校和音樂學校的學生才有機會學到正統的音樂知識,那時的音樂老師大多是外國人或到西方留學過的人。之後,師範學校和音樂學校在畢業典禮中讓學生唱歌來展示學習成果,這就是畢業歌的起源。日本的畢業歌曲文化實質上是從師範學校傳到其他各級學校。

明治時代日本各個學校畢業典禮用的畢業歌曲都不一樣。由於唱歌有學習成果展示的性質,所以有些學校的畢業典禮會安排好幾首歌,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兩首是《蛍の光》(螢火蟲的光)和《仰げば尊し》(偉大的老師),這兩首歌在1880年代前半就有學校採用;到了戰後,還是有很多學校在畢業典禮採用這兩首歌。之後有人為這兩首歌填入中文歌詞,成為台灣人熟悉的畢業歌《驪歌》和《青青校樹》。

《蛍の光》

《仰げば尊し》

由於《蛍の光》和《仰げば尊し》是明治時代的歌,歌詞包含了現代日語不用的詞彙,現在很多學生根本不懂歌詞的意思,所以日本有不少學校已在畢業典禮改用比較新的歌曲。近幾年,日本的一些關於畢業歌曲的調查顯示,五十歲以上的民眾心目中最有代表性的畢業歌曲就是《蛍の光》和《仰げば尊し》,不過這也代表這兩首歌在五十歲以下的日本人心中的存在感比較沒有那麼強烈。

我的日本的大學的畢業典禮中,學校有安排合唱部學生唱歌。合唱部的學生唱的歌是校歌和《宇宙戦艦ヤマト》(宇宙戰艦大和),所以對我而言,我的學生時代最後的畢業歌是「宇宙戰艦」。

為什麼要在畢業典禮中唱「宇宙戰艦」呢?

其實可能也沒什麼特別的意義。如果硬要解釋的話,「宇宙戰艦」的歌詞中有「帶著使命出發」的描寫,符合即將出社會的畢業生的立場。合唱部的學生選唱「宇宙戰艦」,也代表他們沒有受到傳統束縛。

《宇宙戦艦ヤマト》

畢業典禮之後呢?

畢業典禮的本質就是透過公開儀式肯定學生完成學業,並祝福學生用新的身分進入下一段人生。

在日本,小學和中學的畢業典禮過後,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繼續過學生生活。不過高校的畢業典禮的意義就比較不一樣,因為現在日本有四成多的高校生在畢業後不再升學,有些地區不升學的人多達六成。對這些人而言,高校的畢業典禮是最後的畢業典禮,典禮完畢後,就成為社會人。以前日本漫畫《頭文字D》中,主角拓海和友人阿樹在高校畢業後直接踏入社會,而且知道自己要做什麼,這種情形在日本的地方其實很普通。

至於日本的大學畢業典禮也算是告別學生生活的儀式,因為日本將近九成左右的大學生在畢業後不會再當學生了。這九成的人當中,很多人已經想好自己要做什麼,甚至有不少人已經找到工作,所以大學畢業典禮的本質是祝賀大家走完學生之路、準備成為社會人。

回想自己的日本的大學畢業典禮那一天,課程長(系主任)發完全班同學的畢業證書後,一改平時嚴肅的態度,以一名親切的長輩的姿態向所有畢業的同學致詞。課程長的致詞中沒有談遠大的期許,就只是告訴大家,今後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HAPPY」。

平時嚴肅的課程長在致詞中用到「HAPPY」這個詞,讓我覺得非常有趣,因為這是日本年輕人的詞彙,不過我可以想像課程長的考量。課程長不談遠大的期許,是因為他知道畢業生不會讓他失望,他相信畢業生都會用高標準自我要求。因為課程長解讀到自我要求高的學生出了社會後,可能會遭遇到很多不合理或不如意的事情,這些狀況都可能打擊人的意志。由於人生非常長,唯有時時保持快樂的心情,才能長遠持續奮鬥下去,所以課程長才會強調「HAPPY」的重要性。

畢業多年,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想起課程長在我畢業那天提到的HAPPY論。HAPPY論可以讓我反思自己做事的心態,也可以讓我調適心情,從挫折中重新出發。課程長的HAPPY論非常簡單,但是卻相當受用。

本文獲梅と桜 ―日本台湾年軽人的事情―授權刊登,原文於此

責任編輯:鄒琪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