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3日召開臨時閣員會議,與聯合執政的公明黨黨魁山口那津男會談並進行內閣改組,為重視經濟政策的持續性,19位閣員有半數留任。這次女閣員與前次一樣是三名,新內閣平均年齡60.8歲。安倍為新內閣命名為「未來挑戰內閣」,強調最優先課題仍是經濟,要動用所有的政策,將擺脫通貨緊縮的速度加到最高,「最大的挑戰是工作方式的改革,要改正長時間勞動,要實現同工同酬,讓『非正社員』一詞從日本消失。」

首度被延攬入閣的有九位:

  1. 經濟產業大臣:由53歲的世耕弘成擔任,他原是內閣官房副長官,是安倍的親信,可看出安倍對經濟政策的重視。
  2. 防衛大臣:由57歲的稻田朋美擔任,成為繼小池百合子之後第二位女防衛大臣。她原本是自民黨主導政策的政務調查會長,被視為安倍親信。
  3. 法務大臣:由66歲的前外務副大臣金田勝年擔任
  4. 地方創生擔當大臣:由67歲的前經產副大臣山本幸三擔任
  5. 文部科學大臣:由53歲的前文部科學副大臣松野博一擔任
  6. 環境大臣:由68歲的前總務副大臣山本公一擔任
  7. 復興大臣:由69歲的前農林水產副大臣今村雅弘擔任
  8. 防災大臣暨國家公安委員長:由66歲的前自民黨副幹事長松本純擔任
  9. 沖繩及北方大臣兼科學技術大臣:由49歲的前國土交通省副大臣鶴保庸介擔任

蘋果報導,其中最受爭議的是57歲的新防相稻田朋美,她的政治理念與安倍接近而大受重用,當選四屆議員已兩度入閣,成為繼東京都知事小池百合子之後第二位女防相。稻田在政壇野心勃勃,安倍曾說,日本若出女首相,就是稻田朋美。然而稻田否認諸多二戰日軍殘暴行為的史實、每年兩度參拜靖國神社、強烈主張竹島的主權,同時也支持安倍修改《和平憲法》的政策等,被中、韓批為右翼政治家,2011年開始南韓禁止稻田入境。

針對是否會在8月15日終戰紀念日前往靖國神社參拜的問題,稻田朋美3日表示:「事關良心,我不認為我應表達我是否前往。」中國官媒中新社稱,將「言行極右的政客稻田朋美,放到舉足輕重的防衛大臣位子上」,是此次安倍內閣改組「最為奇特的安排」,據傳連「稻田本人都感震驚」,日本輿論認為恐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在中日因釣魚台爭論不斷之際,安倍下月將赴中參加G20峰會,可能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

風傳媒報導,隨終戰紀念日將近,不少政府相關人員表示,如果日本在歷史問題上遭美國質疑,恐對美日同盟關係造成負面影響。許多民進黨議員也指出,稻田過去參與安全保障政策的經驗不多,防衛相一職需要謹言慎行,很擔心她未來會做出乎意料的言行,加上新安保法制將在今年秋天後進行運行階段,稻田是否能捱過相關質詢,備受關注。

AP_826264759702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另外,64歲的前金融相山本有二再度入閣,擔任農林水產大臣。而爭議不斷的奧運大臣遠藤利明也遭撤換,由45歲的前美女主播、原擔任環境大臣的丸川珠代接任,她將與日本首名女性防衛大臣、甫當選東京都知事的小池百合子合作,籌辦2020年東京奧運,安倍任命丸川主要是希望提升形象。

中央社報導,而這次獲留任的閣員的八位,維持基本骨幹:

  1. 67歲的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
  2. 75歲的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
  3. 59歲的經濟再生擔當大臣石原伸晃
  4. 59歲的外務大臣岸田文雄
  5. 55歲的總務大臣高市早苗
  6. 65歲的厚生勞動大臣鹽崎恭久
  7. 58歲的國土交通大臣石井啟一
  8. 60歲的一億總活躍大臣加藤勝信留任,並兼任新設的工作改革大臣一職,推動矯正長時間勞動、力求同酬,年內擬定改革的具體實行計畫。

自由報導,自民黨人事方面,幹事長谷垣禎一在參議院大選勝選後原本被看好更上層樓,卻因騎單車摔倒傷及頸椎住院開刀,確定辭去幹事長辭務,由二階俊博接任。二階是黨內大老,也是「二階派」龍頭,由他職掌黨鞭料將牽動下任黨魁選舉的布局。另外,副總裁高村正彥留任,代理幹事長細田博之升任總務會長,選舉對策委員長茂木敏充則轉任政務調查會長。

聯合報導,內閣改組前一日,日本內閣通過總額28兆日圓(約新台幣8.5兆元)的拚經濟計畫,號稱是日本史上第三大規模的提振經濟方案。自從1990年泡沫經濟崩壞至今,日本政府已經推出26次財政刺激措施,外界不免懷疑安倍此次出招是否能獲得預期效果。方案中針對自稱未因「安倍經濟學」獲益的族群提供協助,包括對2200萬低收入者每人發放1.5萬日圓(約台幣5000元)現金津貼等擴大福利支出措施,放寬公共年金體系加入門檻,提供更多大學獎學金等。

方案還將涉至更多嬰幼兒保育機構,讓更多家有小孩的父母更快返回職場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以及提供雇主經費讓員工享有更長的育嬰假。配合這些措施共撥出6兆日圓、為期數年的低利貸款促進上述目標。政府預估,這項計畫短期內將使日本國內生產毛額(GDP)擴張1.3%;但據彭博資訊估計,2016年度GDP成長率僅能提高0.1個百分點,2017年可提高0.25個百分點。經濟學者指出,這項計畫對經濟的影響仍將有限,且缺乏結構改革措施,例如就業法規鬆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