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29日公布全台首份台灣最佳大學排名調查,第一名依舊是台大,後續排名包括成大、清大、交大、陽明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政大、中央大學、台北醫學大學以及長庚大學。

私立技職院校僅有兩間入榜前五十名,技職學校呼籲重視資源分配問題,「台灣高教長期忽視技職教育」。

NOWnews報導,此調查根據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社會聲望五大面項、22項指標,評比各大學表現。22項指標中,其中19項是硬指標,除7項教育部公開數據,另有12項由台大圖書資訊系講座教授黃慕萱領導的研究團隊查找。

評比範圍包含科技大學,因此教學與研究比重皆為25%,產學績效佔比則為15%,國際化佔比15%,其餘20%則由社會聲望囊括;且由於為國內評比,因此評分項目中加入中文論文、註冊率等重點指標,因此排名結果可能與國際排名不同,但黃慕萱強調,沒有一種指標能夠不被批評,排名是人類的一種傾向,因此藉由排名反思才是排名的意義。

自由報導,首次發表的台灣最佳大學排名中,毫無意外,前4名依序為台灣大學、成功大學、清華大學及交通大學,「台、成、清、交」的既定排名口號絲毫不變;接下來到前10名依序為:陽明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政治大學、中央大學、台北醫學大學及長庚大學。

公立大學無意外囊括前十名中的八名,但更多驚奇藏在十名外。11名至30名,公立大學僅進榜八所,其餘皆為私大。其中,逢甲排名第17,是表現最好的綜合型私立大學,超越國立中正大學與台北大學,也贏過北部的輔仁、淡江與東吳。

聯合報導,調查中也發現,綜合所有指標,頂尖國立大學拿下前十名中的八名,並不意外。但值得注意的是,前50名大學中只有文藻外語大學及長庚科技大學兩所私立技職入榜,顯示私立技職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南台科技大學復副校長李坤崇認為,台灣高教長年忽視技職教育,尤其不少私立技職位在南部,不僅受少子化衝擊,經費補助也比公立大學匱乏,學校營運十分艱困。「教育部不該任由私校自生自滅,應協助發展才是。」李坤崇強調,高教不能完全由市場機制決定。

遠見報導,為突顯各校特色,《遠見雜誌》再從社會聲望、教學、研究、國際化與產學合作等五項進行排名:

1. 社會聲望:成大奪冠,私校逢甲受肯定

社會聲望指標為《遠見雜誌》「企業最愛大學生」「企業最愛研究生」調查,以及由校長互評的「大學聲望調查」

2. 學術TOP 5-台、陽明、成、清、中醫大

學術指標有五項:中、英文論文總量與教師平均論文數,教師中院士、國家講座等傑出學者人數。

3. 教學TOP 5-台、北醫、成、陽明、長庚

教學指標有四:註冊率、生師比、學生平均預算與總經費。

4. 國際化TOP5-台、政、交、淡江、文藻

國際化指標有:國際合著論文比、國際學生比、國際教師比、跨國學位合作數與學生出國交流數。

5. 產學績效TOP 5-台、清、成、交、中央

產學績效指標有五:推廣及產學總收入、教授平均推廣及產學收入、產學合著論文數、美國專利數與台灣專利數。

不過曾任中山大學副校長、中原大學管系主任、嘉義大學管院院長的周逸衡老師指出,其中的「教學」項衡量效標有重大瑕疵,以至於對排行結果產生重大的扭曲。

用表面上與教學相關、其實跟真正教學內容與品質無關的生師比、學校總經費、每生平均經費及註冊率代表「教學」,完全沒有考慮與「教學」品質更相關的因素(至少教學投入面如課程、師資與教學方法應該考慮進去吧?)

全校經費更是一個似是而非的數字,學校全校總經費之所以高除了學校規模之外,幾乎都是因研究或產學經費高所致,它們與教學資源間往往是競逐的關係;也就是老師研究或產學經費越多,投入在教學的時間與精力就越少。用總經費或每生總經費高低來作效標,不過是對以研究所為主、設有醫學院、工程學院及生命科學院學校的變相拉拔而已,與「教學」實在沒什麼關係!

新聞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