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時候想想這些問題,覺得相當遙遠,但矽谷的發展,常常改變我對未來時間量度的看法。也許PG一直是對的,讓年輕人早點接手,美好的未來會來得更快。
文: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我一直覺得Sam Altman太早接Y Combinator了。但矽谷畢竟還是矽谷,未來世界做事的道理,豈是我們凡人可以參透的。
Y Combinator(矽谷圈內人和圈外觀察家簡稱YC)這幾年異軍突起,打破許多矽谷創業和投資的傳統,很有一統江湖的味道。單看YC出來的這些十億美金估值的所謂獨角獸,就知道YC的威力。YC有Airbnb、Dropbox、Stripe等共十一家的獨角獸,而YC之外的加速育成中心,沒有產出一個獨角獸,美國有一半的加速育成中心連產出一個創投出資的公司都沒有。YC這種一家獨霸的現象,是標準的冪次法則(Power Law)分佈曲線。
YC每年兩次的Demo Day發表會,不但是矽谷盛事,更是YC收成日。幾個月時間內,進YC的公司,估值從統一價一百七十萬美金,提升到平均一千萬美金。YC不只是收成旗下公司估值的提升,更收成創投網路。現在矽谷的創投沒有一家敢得罪YC,YC的合夥人來跟你討個人情,要個幫忙,創投不敢不給。不給的話,YC就不讓你來發表會,沒法參加YC的Demo Day,就是和下一個獨角獸絕緣。而且YC手上有一本創投生死帳,人情往來帳目,清清楚楚。曾經有一個創投,因為把發表會的入場券私下借給別人,四年來一直被YC封殺,不得其門而入。YC記仇呀。
但YC的模式和創投是共生共長的。傳統創投有錢,但對輔導創業家無能為力,而且受制於投資人的壓力,也不能一頭投入風險很大的非常早期新創事業。Andreessen Horowitz這新型態的創投試圖改變作法,顧用了很多專家,讓他們旗下公司可以隨時諮詢。但他們還是創投,他們可以弄A輪、B輪,甚至是C輪的投資,但對推動年輕人創業的工作,還是不行。推動年輕人創業,是我尊稱為「矽谷青年導師」的Paul Graham,所發展出來的了不起事業。
►Paul Graham:學生不該創業、MBA對創業沒幫助......真的嗎?
Paul Graham,人稱PG,是英國出生,但在美國長大的電腦博士。他和朋友在哈佛博士班時一起弄了個網站,後來被Yahoo用近五千萬美金的估值買下,而發了財。PG是典型的nerd,有空的時候,不是看書,就是修他開發的程式語言。發財後,他開始在網路上寫文章,開始寫他創業的經驗和他對這世界的觀察,PG博覽群書,又思考深入,很快就有許多人追看他的文章。「矽谷青年導師」是這樣一字一句地寫出他的追隨者。
2005年,PG回哈佛給電腦社演講,他的講稿〈How to Start a Startup〉,後來變成創業圈的「獨立宣言」,人人必讀必背。演講中,他對學生說,如果你要募款,要找有錢的創業家募比較好,他們還可以給你意見。突然,他發現所有的聽眾怎麼都用很奇怪的眼神看他。台上的這位大叔,你不正是有錢的創業家?
PG擔心在座的學生,每個人都把企劃書寄給他看。但「惡夢」並沒發生,反而是他動了做一個不一樣創投的念頭。PG的老婆Jessica Livingston,是華爾街出身,彼時也正準備到創投上班。PG痛恨創投,給了Livingston許多的意見,希望她作個不一樣的創投。意見這麼多,為什麼不自己做做看?兩個念頭、兩股力量相激,YC就此誕生。
PG的〈How to Start a Startup〉、Eric Ries的《Lean Startup》和Steve Blank的《The Four Steps to the Epiphany》,並稱創業家必讀經典。這三者,同時形成現代矽谷創業的標準作業程序:自力自強、產出最低可行產品(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快速取得客戶回饋意見、更改產品、成長再成長。
但書人人會讀,話人人會講,如果會複誦這道理,就可以創業成功,YC也就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了。我教創業課四年了,重複PG的話,講授YC的道理也四年了,學生創業連個鬼影也沒有。我用己身經驗,可以見證YC有多了不起。
YC了不起在那裡?
YC的合夥人都是PG所帶出來、創業成功的年輕人,他們經營的YC不但有技術能力,而且都有實戰經驗,不是創投那幫嘴砲王的胡說八道。這是PG的功勞。但許多的創業育成中心,也是創業家用實戰經驗教導出來,為什麼他們比不上YC?
我的觀察是這樣的。這世上的人口分佈裡,能幹矽谷這種startup創業的(不是做小生意創業那種),就這麼多比例了,YC在PG的經營下,變成一個大磁石,把這類人都吸走了。要能在矽谷走跳,能力要強,而且絕對多數都要技術能力強,這條件就已經把一大半人口給刪掉了。而且這些人裡,你還要像animal一樣才能成就一些事。PG說的像animal一樣的人(這話不是罵人的話),大概就是我們說的「毅力」。死纏爛打、不輕言放棄、專注、追求完美等等,都屬於像animal一樣的人才有的特質。
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在以前的世界,這樣的人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像Bill Gates。但他們多半要有點運氣,如果沒有帶點運氣,他們也許也人生成功,但不會是創業成功。而且這些人,分得很散,也不一定有機會接觸到創業的機會,自然也就不會變成Mark Zuckerberg了。
但YC和PG所帶起的創業運動改變了這些。他們建立了一個可以規模化、制度化的模式,不但大量生產創業家,而且產生了驚人的網絡效應。YC規模化、制度化到連怎麼和投資人簡報,怎麼應對都有標準作業程序。而YC龐大校友群的網絡效應,讓進到YC的公司,都立即擁有充沛的基礎設備和潛在用戶。加上YC刻意經營的人情網路,進到YC,鍍金的效果,比任何一個名門大學學歷都來得更好。
而PG和他的徒弟,用心經營了一個環境,讓青年創業家擁有一個類似唸大學一樣的經驗,甚至是比大學還好的經驗。如此的名聲,YC就把我說的這一少部份有能力在矽谷茁壯的青年都吸走了,冪次法則分佈就是這樣產生的。
我可以說,美國的有志創業青年都被YC拉走了,其他的加速育成中心,只能把目標放在曲線左邊一點的人口,但這些其它人,不是技術能力不足,就是不夠像animal。成不了事呀!但YC還在成長,所以他們現在的目標面向全球,面向少數民族、女性這些傳統較少進行創業的族群,真是打算一網打盡!
這也是我說Sam Altman太早接YC的原因。PG經營YC有成,但他和Livingston都累了,這兩個「老」杯「老」木,家有兩個不到十歲的兒子,早想把YC給年輕人經營。Altman是他們的第一人選,他們非常放心給Altman接手。PG對Altman贊譽有加,把他和Steve Jobs並列為他最看重的兩個經營者,但這年輕CEO野心不小,他打算把YC進行十倍速的提升。
Sam Altman是PG的早期讀者之一,也是PG開Y Combinator的第一批青年創業家,同期的還有做Reddit的兩個勞萊與哈台。Altman是聖路易出身的猶太人,在史丹佛唸電腦的時候給PG洗了腦,讓PG選入YC的原因,除了符合他說的青年創業家條件外,Altman還有「處理大人」的能力。少年早熟的Altman,照PG的說法,是很知道怎麼樣擁有並運用權力。所以在Altman經營下的YC,是和PG時期的溫馨家庭風格有所不同。
這政治能力,也許和Altman的同性戀身份有關。在保守的中西部長大,不但生在猶太家庭,還在教會學校上學,Altman不懂怎麼「處理大人」的話,走都走不出去。但他走出去了,他的Loopt創業成功,公司賣掉以後,拿到五百萬美金。Altman拿著這筆錢,加上他朋友-在矽谷喊水會結凍的Peter Thiel-的投資,開了間創投。幾乎把所有的錢都投入了YC的公司。想當然爾,這些投資讓他賺翻了,讓他有幾輩子都用不完的錢。但他不喜歡創投這種和創業家對幹的生意,和他骨子裡創業家的靈魂不合。所以PG找他回YC當合夥人,他樂意之至。合夥人就一路幹到了執行長。
但我是不贊同YC在Altman下的擴張方式,一來是人材就這麼多,一往曲線的左邊走,就會收到不成材的傢伙,對YC的名聲不利。二是,地盤一擴大,就會和其它矽谷的共生團體有衝突。Altman不滿意他們只拿旗下公司7%的股權,隨著創投的錢進來,7%會更被稀釋。想想看,可以擁有20%的Airbnb,為什麼要屈就少於7%的Airbnb?所以Altman打算YC自己弄創投,因為是YC自己的旗下公司,YC有優先權,但肉都給YC吃了,創投就只能喝湯,天下還會太平嗎?
沒辦法,野心大是年輕人的通病。但Altman的YC野心大,並不是想弄錢。不只是Altman,矽谷有很多這些青年富豪,他們錢多得用不完,幹事業不是為了錢,這些傢伙,是把人類未來放在手心的野心家。
許多人小看了這一次的科技革命,以為是人類發展的正常起伏波動。但並不是這樣。人工智慧,還有其它許多的新科技,將會徹頭徹尾的改變人類,但是福是禍,還不一定。我通常是正面看待人工智慧和其它的新科技,比如說無人車、機器人等的發明,多半是造福人類的。Altman還有矽谷的一大幫人,他們不但是科技的促成者,也是科技的受益者,所以多半也都是這樣正面看待。所以他們都用十倍速、百倍速的投入開發這些新科技。
Altman的野心在於,他要拿YC現有的平台,加速促成這些新科技。所以YC近幾年,不只是做軟體startup,也不只加上硬體startup,他們還衝進了科研領域,一些從來不被當成是startup可能做到的領域。所以他們旗下公司有做核融合、超音速飛機、無人自動車、基因修改、癌症治療這些超新科研的startup。目前多半是投資階段,但已經有些收獲。做無人車的Cruise,最近以十億美元賣給了通用汽車,YC和Altman本人都因此大賺一筆。
我非常欣賞這些發展,尤其是Altman講到核融合的談話。他說,「如果核融合做得起來,電就不用錢。那交通運輸就會變得很便宜,低廉的電,也會讓水和食物變得便宜」,這是多了不起的未來,貧窮將會因為科技而完全被消滅。這正是我說生產力提升,創造財富的極致表現。而如果你以為這是天方夜譚,不會在可見的未來發生,那你就太小看矽谷了。
而且這些聰明人,不是像我等凡人,被俗事控制,理想性盡失。錢雖不是萬能,但錢可以讓有些人的腦子變得非常清醒。Altman這些人,他們一方面把持通往未來的鎖鑰,一方面又擔心科技造成的後果會無法收拾,所以除了加速科技的發展外,他們也買了一些保險。
比如說,Altman和Elon Musk成立了OpenAI,因為眾所周知,鋼鐵人Musk憂心人工智慧發展下去,有一天可能會造成超級人工智慧控制人類的地球末日,所以他們打算開發並開放人工智慧原始碼,不要讓少數神秘進行的計劃走偏,讓人工智慧的發展得到透明化。又比如,科技造成的貧富不均問題,Altman正打算進行實驗,在奧克蘭施行UBI(Universal Basic Income,無條件基本收入),看看在未來有可能人類都不用工作,也有收入的情況下,人類社會將會有什麼問題。
我有時候想想這些問題,覺得相當遙遠,但矽谷的發展,常常改變我對未來時間量度的看法。也許PG一直是對的,讓年輕人早點接手,美好的未來會來得更快。
註:本文有許多資料取材於Ted Friend在《紐約客》(The New Yorker)刊載對Sam Altman的長篇特寫。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