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這片大陸的人們,經過幾個世代的努力,創造了馬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其後更建立印加帝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相繼來到此地,征服了這些文明古國。
文:關真興
拉丁美洲與盎格魯美洲的不同
人類在距今九千多年前,開始移居美洲大陸南北部,大約是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陸地還相連的時期。移居這片大陸的人們,經過幾個世代的努力,創造了馬雅文明和阿茲特克文明,其後更建立印加帝國。隨著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征服者相繼來到此地,征服了這些文明古國。
自從哥倫布登陸美洲,人們就以「印第安」來稱呼這個地區的原住民。「印第安」一詞,源自西班牙語的「印度人」,因為哥倫布抵達這個地區時,深信美洲就是「印度」。
另一方面,位於北美洲的美國,也稱當地原住民為「印第安人」,這個稱呼當然也是源自「印度人」。過去,美國在墨西哥以北地區剛立國的時候,展開「西進運動」,並自詡此舉是「昭昭天命」。在這場運動當中,美國人向西擴張版圖,並且陸續奪走印第安人的居住地。
美洲大陸可以劃分成南、北兩個大區塊,美國與加拿大原本是英國人的主要殖民地,他們在此開拓疆土、建設國家。由於英國人是由「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組成,故北美即稱為「盎格魯美洲」。與之相對,墨西哥以南,由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的地區,由於深受這兩個拉丁民族組成的國家影響(有些國家與地區例外),故稱為拉丁美洲。
軍人主導拉丁美洲各國獨立
歐洲人向海外發展的目的,主要是獲得香料、貴金屬等珍貴資源,同時也積極展開殖民活動。
拉丁美洲原本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歐洲人(主要是西班牙人)入侵時,憑藉著馬匹與槍砲等強大武力,征服這個地區,並且強迫印第安人為他們從事種植業及礦業。由於嚴苛的勞動條件,加上歐洲大陸帶來流感病毒感染,印第安人的人口大幅減少。其後,歐洲人又從非洲大陸運送大量黑人來到美洲新大陸,奴役他們從事重度勞動工作。拉丁美洲因而成為印第安人、黑人與白人,不同種族居住的獨特世界。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最初是一些「冒險家或征服者」,在這裡進行開發與經營,西班牙政府為了統治這片新大陸,派遣總督擔任當地最高指揮官,帶領高級官員和神職人員前往管理。這些從伊比利半島移居過來的人們,當時稱為「半島人(意指來自伊比利半島的白人)」,而在當地出生的白人則稱為「克里奧人(意指殖民地白人移民的後裔)」。這些人接受歐洲啟蒙主義思想洗禮,在十九世紀成為當地的獨立領導者。美洲大陸獨立初期,並沒有一個正式的政權勢力,因此,一些掌握軍事武力的「軍閥」,在各地擁兵自重,當時人們稱之為「高地酋」。
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與拿破崙戰爭爗發,歐洲各國局勢陷入混亂,同時也影響到殖民地,各地紛紛宣布獨立。拉丁美洲世界最初獨立的國家,是加勒比海沿岸的海地。這個時代的獨立運動,並沒有「民族主義」的意態形態存在。墨西哥以南的獨立戰爭,都是一些軍人身分的啟蒙主義思想家主導,他們以西班牙的總督轄區為據點,開始建設獨立國家。
這些獨立行動的中心領導者有兩位,一位是聖馬丁,他的父親是阿根廷出身的軍人,另一位名為西蒙.玻利瓦爾,他是委內瑞拉名門望族。當然,領導獨立的並不只有這兩位,在此以這兩人的事蹟為主,同時說明總督轄區的發展變化。
脫離西班牙獨立的拉布拉他各國
秘魯總督轄區位於南美大陸,靠近太平洋沿岸中央部位,過去統治這個地區的印加帝國,國勢十分強盛。十六世紀中期之後,波托西地區周遭山脈的銀礦開發,成為西班牙的經濟支柱。在這樣的情勢下,管理秘魯的總督統治了整個南美大陸。
十八世紀,西班牙在南美新設了兩個轄區,分別是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哥倫比亞、厄瓜多及委內瑞拉)及拉布拉他總督轄區(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和玻利維亞),而秘魯總督的管理區域因此遭到壓縮。即使如此,該地區仍是西班牙勢力的重要據點,該地守備森嚴,直到最後才成功解放。
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合稱為拉布拉他各國。拉布拉他河是當地賴以維生的重要河川,也是殖民地居民的命脈,這三個國家,也聯手開發這條河。
拉布拉他河的下游,現在是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在一五三○年代開始建設。後來遭受當地原住民襲擊而放棄,其後,拉布拉他河的中游,發展出一座城市名為亞松森,後來成為巴拉圭首都。
布宜諾斯艾利斯在一世紀左右之後,重新開始建設,但周遭沒有本國所需的礦物,經濟情況一直很低迷。十八世紀,經濟政策改變,可以和本國直接貿易,貿易量增加。此時,拉布拉他河對岸,就在巴西南方有一片葡萄牙殖民地,為了與其抗衡,西班牙在此地建設了一座要塞,名為蒙特維多,之後成為烏拉圭的首都。
這三個國家互相維持邦交,一邊開拓當地,從這時起,就有一些對立發生。巴拉圭地區的原住民個性較溫和,與白人之間關係融洽,也開始聯姻,但拉布拉他河下游幾乎沒有聯姻關係,各自發展出不同的風土民情。西班牙本國分別在巴拉圭和拉布拉他河下游(拉布拉他地區)設置「總督」,為了將玻利維亞納入總督轄區,更增進雙方的對立。
當地衝突開始於一八○六年,當時仍屬於西班牙統治的拉布拉他總督轄區,遭到英軍攻擊,後來當地的軍隊獲得勝利。當時西班牙總督旗下正規軍的勢力十分強大,讓當地人充滿自信,其後,原本在西班牙本國大為活躍的聖馬丁也回到阿根廷,為當地正規軍帶來莫大的勝利戰績。
乘著這股氣勢,殖民地自治議會,下達命令要他鎮壓上秘魯(玻利維亞)。為了討伐當地,聖馬丁越過安地斯山脈後,馬上就征服智利,緊接著解放秘魯。但是,在與上秘魯正規軍交戰時,由於兵力不足,他向西蒙.玻利瓦爾求援。一八二二年,兩人會談,但西蒙.玻利瓦爾並未允諾出兵支援,聖馬丁感到非常失望。於是他回到歐洲,在法國過著隱居生活。
聖馬丁離開南美之後,西蒙.玻利瓦爾取代他的位置,並在一八二四年,阿亞庫喬一役打敗正規軍,解放了上秘魯。這個地區也以西蒙.玻利瓦爾的名字命名為「玻利維亞」。
另外,阿根廷的國家名稱,在西班牙語中是「拉布拉他(意思是「銀」)」,轉為拉丁語發音即為「阿根廷」。
西蒙.玻利瓦爾推動解放「大哥倫比亞」
南美大陸西北部,分別有厄瓜多、哥倫比亞和委內瑞拉這三個國家,過去這三國合稱為「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因為這三個國家所在的地區,原本整合為「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經過委內瑞拉名門出身的領導者,也就是剛才提過的西蒙.玻利瓦爾解放後,得以獨立。
他曾醉心於歐洲的啟蒙思想,但是看到拿破崙成為皇帝,背叛革命初衷後,心中的理想隨之幻滅,因而決定將自己的生命奉獻於解放新大陸。他在南美發揮了優秀的軍事才能,但也曾經敗給本國的正規軍,暫時逃亡至牙買加。
一八一九年,西班牙正規軍戰敗,哥倫比亞地區獲得解放,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地區成立大哥倫比亞共和國。雖然後來未能與聖馬丁合作,但很快地他又解放上秘魯。此時,南美大陸幾乎已經完全解放。
但是,即使他呼籲南美各國必須團結合作,但這個理想終究沒有實現,最後他在失意中結束一生。而原本由他整合的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也分裂成三個國家,整個拉丁美洲世界又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步上安定的軌道。
順帶一提,「大哥倫比亞」之一的厄瓜多與秘魯之間,為了亞馬遜叢林地帶的國界問題而產生對立。這兩國的國界問題一直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直到一九四二年,美國和巴西等國涉入協調才告一段落。但是,一九七八年,厄瓜多派兵攻打秘魯,一九八一年兩國正式發生武力衝突。
這兩國的對立在聯合國之中也不斷上演,厄瓜多為了牽制秘魯,和玻利維亞及委內瑞拉緊密合作,不停施加壓力,雙方的關係十分緊張。一九九八年,兩國簽訂和平協議,厄瓜多放棄占領亞馬遜,終於和秘魯維持友好關係。
軍閥勢力之爭,資源與國界的紛爭
南美獨立之後,並沒有為智利、玻利維亞和秘魯三國,帶來政治上的安定,當地的高地酋(軍閥)勢力之爭仍舊持續著。特別是智利北方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區,上述三個國家的國界並未明確劃定。當地的礦物資源(硝石、烏糞石〔可製作肥料〕及銅等等)逐漸受到世人矚目,而這三國之間的對立也愈來愈明顯。
這個地區的紛爭,一開始智利的硝石公司引發智利與玻利維亞對立。一八七九年,智利派遣軍隊到安托法加斯塔,而玻利維亞早已和秘魯私下簽署相互防衛協定,因此兩國共同抵禦智利的侵犯(太平洋戰爭)。一開始,智利陷入苦戰,但隨後憑藉強大的海軍勢力,占領了秘魯的利馬,最後這場戰爭由智利獲得勝利。一八八三年,雙方簽訂談和條約,智利併吞了該地區。玻利維亞因為這場戰役成為內陸國家,但是透過這份條約,得以建設一條鐵路從拉巴斯通往港口都市亞力加,並且擁有自由使用港口的權利。
但是,變成一個內陸國家之後,玻利維亞人民的不滿,一直持續到現今,即使可以使用港口,但問題仍未完全解決。一九七五年,玻利維亞要求智利割讓迴廊地帶,但雙方交涉破局,因此斷絕邦交。另外,秘魯也提出類似的交涉,對於過去秘魯割讓給智利領地表達不滿。
關於智利的領土,以下再做進一步的介紹。
智利是一個南北狹長的國家,十九世紀中葉,向南方擴大版圖直至麥哲倫海峽。同時,智利在此地建設了一個據點都市,名為旁塔阿雷納斯。一八八一年,阿根廷與智利簽訂了國界劃定條約,雙方確認這道海峽屬於自由航行海域。直到巴拿馬運河開通為止,約有半個世紀,麥哲倫海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航道。
麥哲倫海峽南方,有一部分是阿根廷的領地。同時,南方各島嶼之間,還有一道比格爾海峽,自從周遭海域發現石油之後,這個地區的歸屬問題就浮上檯面。阿根廷拒絕承認國際法庭所做的判決,最後直到一九七九年,梵蒂岡介入調停才達成決議,判定比格爾海峽周遭數個島嶼,屬於智利領土。
玻利維亞 vs. 巴西、巴拉圭——內陸國家的苦惱
玻利維亞在太平洋戰爭中敗給智利之後,便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口,而在內陸方面,也與巴西、巴拉圭之間,因為領土問題而存在著紛爭。
玻利維亞與巴拉圭的戰爭,史稱查科戰爭(或者大廈谷戰爭)。查科是一個地名,位於巴拉圭河東方。巴拉圭和阿根廷分處於皮可馬約河南北岸,以該河流做為兩國的國界。
一八八四年,阿根廷鎮壓印第安人的時候,將查科地區併吞為本國領土,但目前巴拉圭擁有查科地區北部,同時也引起各種問題。另外,玻利維亞因戰爭失去通往太平洋的出口,為了利用巴拉圭河,經由拉布拉他河航向大西洋,因此開始入侵這個地區。同時,由於該地也有油田,周邊各國的對立也變得更加激烈。
一九二八年開始的戰爭,雖然曾經暫時休戰,但整體持續了三十五年之久,據說其間有十萬人喪失性命。一九三八年,雙方簽訂和平協定,巴拉圭主張的領土幾乎完全保留。這場戰爭對兩國帶來極大的影響,同時也延長雙方政情不安的時間。
另外,玻利維亞與巴西在阿克雷地區也發生衝突。這個地區幾乎都是叢林,一八六七年,巴西與玻利維亞之間簽訂國界條約,決定當地屬於玻利維亞所有。但是,當地的橡膠採集業者群起反抗玻利維亞,發動了數次叛亂之後,巴西派出軍隊進駐,隨著人口增加到一定數量,巴西宣布阿克雷歸本國所有。經過雙方再次交涉,最後由巴西出資購買該地區。
蓋亞那 vs. 委內瑞拉
蓋亞那、蘇利南和法屬圭亞那,過去合稱為圭亞那三國。圭亞那在原住民的語言代表「潮濕之地或水源豐沛之地」的意思。
這個地區歷經荷蘭、英國與法國相互爭搶,最後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分割成三塊。英國占領了蓋亞那,荷蘭取得蘇利南,後來這兩個地方都各自獨立建國,只有法屬圭亞那,仍舊持續殖民地的狀態。
同時,這三個國家之間,到現在仍為了國界問題而爭執不休。接下來,讓我說明一下蓋亞那,和西方鄰國委內瑞拉的關係。
一八九九年,蓋亞那與委內瑞拉劃定國界,委內瑞拉雖不滿意結果,但是又害怕與英國交戰,因此一直隱忍著沒有讓問題擴大。一九六六年,蓋亞那脫離英國統治,完成獨立之際,委內瑞拉人便入侵蓋亞那,之後更派遣軍隊進駐。一九八二年,雙方協調結果,認定爭議地區屬蓋亞那領地,但委內瑞拉並未因此放棄占領該地的野心。
在這段紛爭的期間,蓋亞那地區的民族主義開始形成。同時,該地區又發現金礦與鋁土礦,以致於巴西、蘇利南和法屬圭亞那因此產生對立。
►【世界史是打出來的】東南亞的一切紛爭,始於大航海時代殖民勢力的進入
書籍介紹
《世界史是打出來的:看懂世界衝突的第一本書,從20組敵對國關係,了解全球區域紛爭,掌握國際脈動對我們的影響》,漫遊者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關真興
- 世界霸權的美國,為什麼搞不定中東及古巴?
- 德法為什麼互看不順眼?卻又攜手共創歐盟?
- 戰鬥力不弱的瑞士、奧地利為什麼要成為中立國?
- 看似同一家的英格蘭、蘇格蘭、愛爾蘭,為什麼一直鬧分裂?
- 中國、韓國、日本無法共心合作,其來有自?
本書的特殊之處,在於以世界各洲的「敵對國」為組別,像是同處歐洲的德法、同處亞洲中日韓,或是跨洲的中國大陸與俄羅斯,以及看似貌合神離的英國(蘇格蘭、英格蘭)與愛爾蘭,從20組敵對國形成的前因後果,分析形成敵對狀態的歷史演進。更大大拓展我們在歷史、地理、種族、宗教、政治、外交的視野,了解敵對關係形成的脈絡,更能深度理解現今世界的紛擾,培養更清晰的國際觀,以及對現世的我們有何影響。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楊之瑜
- 美國
- 烏拉圭
- 巴西
- 法國
- 阿根廷
- 荷蘭
- 西班牙
- 英國
- 黑人
- 白人
- 拉丁美洲
- 玻利維亞
- 哥倫比亞
- 巴拉圭
- 委內瑞拉
- 智利
- 殖民地
- 厄瓜多
- 葡萄牙
- 蓋亞那
- 印第安人
- 蘇利南
- 拉布拉他總督轄區
- 新格拉納達總督轄區
- 秘魯總督轄區
- 法屬圭亞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