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今天證實,創辦人劉振強今年農曆年前過世,享壽86歲。劉振強向來行事低調,家屬遵照遺願將不辦公祭,感謝各界關心。

三民書局上午受訪表示,劉振強農曆年前過世,家屬遵照遺願將不辦公祭,感謝各界關心,不願驚動太多人,待劉振強後事相關事宜處理結束,三民書局將登報向各界致謝,也會保留劉振強辦公室,讓至親好友有追思的地方。

劉振強於民國42年與友人柯君欽、范守仁等人集資創辦三民書局,秉持「知識普及化,學術思想通俗化」理念,成立至今已出版7000多種書籍,涵蓋範圍廣及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與人文藝術等各領域。

雅言出版社創辦人顏擇雅在臉書表示,這幾年古籍出版在台灣已整個沒落,但三民把「後漢書」、「三國志」這種不算熱門典籍的今註今譯都做出來,還全部注音,一定是不計成本。劉振強真是了不起的出版事業家。

新經典圖文傳播有限公司總編輯葉美瑤說,重慶南路這幾年關了多少店,面貌已不復當年光彩,只有三民始終在,像庇蔭苗草的大樹,給予難以言說的安定感。聽聞劉振強過世,無限感傷。向這位傳奇出版人致敬,謝謝他留給台灣出版這樣巨大的精神財產。

前教育部次長黃碧端表示,她感到巨大的哀傷。劉振強是當代影響台灣最大的文化人之一,卻從不自我張揚。

劉振強堅持理念,帶領三民書局從最初的衡陽路小書店,成為綜合出版機構,走過一甲子,見證台灣學術發展歷程,文化界也稱許劉振強有「今之古人」風格。

劉振強於民國42年與友人柯君欽、范守仁集資創立三民書局,取「三個小民」之意命名為「三民」,宗旨為「傳播學術思想,延續文化發展」。不過,因志向不同,范守仁、柯君欽先後離開,由劉振強獨立經營。

早期出版法政(法律類及政治類)大學用書、「三民文庫」、「古籍今注新譯叢書」、「大辭典」,後也出版字典及兒童、青少年讀物,三民書局成立至今已出版7000多種書籍。關係企業東大圖書公司西元1975年創立,秉持「知識普及化,學術思想通俗化」理念,主要出版哲學、人文與藝術等書籍。

三民店面在台北市衡陽路創立,經營漸穩後遷到重慶南路,到現在擁有重慶南路和復興北路兩家門市。走過一甲子,已然是重慶南路書店街代名詞。

劉振強曾說,開始經營前8年,月底要交書款,但身邊沒錢,曾多次半夜睡不著,獨自踱步新公園(現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望月興歎。幸好一路有好友相助才能走到今天,非常感謝一路相隨的老友。

前教育部次長黃碧端在也在臉書分享劉振強的一段往事說,30年曾有學者有機會購買台灣大學剛蓋好的宿舍,但苦於付不出頭期款,被劉振強知道了,有天親自登門送筆錢給這名學者。學者嚇一跳,「說我怎麼還你呢?」劉振強說不必還,以後寫書交給三民出就可以了。

黃碧端表示,這事沒留1張借據,30年間也不曾催問1句話,房子住了30年的學者,終於在80歲時交出重要著作給三民出版,「這樣的故事該不只一樁兩樁,讓我們看見的是一位今之古人的劉振強先生」。

黃碧端同時也提到,三民書局鎮店寶「大辭典」編纂過程艱辛,耗費14年才完成,留下70噸銅模和鑄字鉛條,見證劉振強的堅持;劉振強更曾獲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肯定。

「七〇到八〇年代,劉先生用了14年時間編纂出版中文大辭典,不僅考查原典力求精準,為求字體完美統一,鑄字6萬餘,用鉛超過70噸,耗資數億,成為當代出版史的一個奇蹟。1988年他又著手『漢字字形檔』數位化的系統工程,每年延請近百名專業人員撰寫能體現漢字美感之字體。歷經15年,在2003年完成了由楷體、黑體、仿宋、長仿宋、明體、小篆六套字體組成的漢字字形檔。並組織技術工程專家,開發相應電腦排版軟體,使數十萬字的漢字字形檔不僅運用於三民書局的出版品,也能分享出版同業。」

「1953年從分租衡陽路店鋪的一面牆書架創業,八年後搬到重慶南路,租了四十坪的店面。到1975年終於有了屬於自己的大樓,以後又買下隔壁的樓房,擴展為這座三民書局門市。1993年,復興北路第二門市大樓落成,三民擁有重慶南路和復興北路兩個門市,每個門市都能容納十五萬以上書種,他說,他經營出版事業四十年,一直希望:『書店最好能做到像圖書館一樣,力求書種齊全,不分冷門熱門。』他做到了!」

經營模式從自產自銷,走向產銷分流,成立弘雅圖書公司,成為全國首創「圖書館式」書店。

因應網路世代,三民網路書店於1996年營運。三民與東大各系列專業叢書,更是詳實記錄不同階段台灣學術領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