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質疑政府政策,可以認為文化建設優先於軌道建設,但不可以說不讀書的人是傻瓜,更不該說軌道載運你所謂的傻瓜沒有意義。
文:Tilda Lin
我自己是喜歡讀書的人,但並不覺得人類求知的途徑只有讀書,書本並非知識惟一的來源,尤其在網路發達的現代。
讀書且不見得使人更具理解力與感受力,成為更良善、更正直的好人。納粹德國時期,制定與執行種族滅絶政策的官僚,及其支持者們,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希特勒有自己的私人圖書館,藏書一萬六千多本。造成至少三千八百萬人死亡的中國領導人毛澤東,手不釋卷,古典底子深厚,寫一手好詞,死前還在讀《容齋隨筆》。
我甚至感覺,一書在握、標榜愛讀的人往往更容易流於傲慢或冷酷。
在新聞看到出版商於金鼎獎典禮批評前瞻計劃軌道建設,自以為幽默的說出「閱讀沒做好,全島就會變傻瓜,有再多的軌道,你把傻瓜運來運去,要運去哪裡啊」,又說自己早上去了台北車站,大廳裡坐滿了人,「會以為是外勞對不對?但其實有四分之三是台灣人,台灣人已經變得像外勞了嗎?」
你可以質疑政府政策,可以認為文化建設優先於軌道建設,但不可以說不讀書的人是傻瓜,更不該說軌道載運你所謂的傻瓜沒有意義。知識的來源並不僅限於書本,即使文盲也有他獨到的智慧或技術。並且在我認為,大眾運輸系統更該為最弱勢的人著想。那些無法自行開車、無能購車的老者、身心障礙者、貧窮者,才是公共建設優先服務的對象。先不討論傻瓜的定義是什麼,軌道載運他們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在火車上閲讀的希特勒。現存一千多本他遺下的藏書,上頭密密麻麻的眉批注解,用功至勤。
更不用說那明顯歧視外籍勞工的話語了。
滿滿滿滿的菁英優越感,讓我對標榜閲讀這件事開始生厭。如果一個人讀書,不能使自己更正直、更良善,不能看見並理解比自己弱勢的人,不能意識並挺身質疑體制的歪斜,不能護持住最素樸、最柔軟、哀矜勿喜的人性,那麼讀再多書、有再正確的閲讀策略有什麼用呢?
本文經作者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