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翼殺手》寫於1968年,但人工智慧及無人車這些議題這幾年可是非常火熱,因此在閱讀這本小說時,你不會有種時代的隔閡感,也不覺得它是一部很古老的作品。
文:阿康
《銀翼殺手》的作者是Philip K. Dick,我過去就曾看過許多改編自他的作品的電影,像是 《魔鬼總動員》、《關鍵報告》、《命運規畫局》、《攔截記憶碼》…...等等,同時也常聽到科幻迷們提到後來許多知名的作品,都是深受他的影響(很多人致敬他),例如最近的電影:《攻殼機動隊》,或過去像是 《未來總動員》、《駭客任務》、《王牌冤家》、《全面啟動》、《極光追殺令》…...等等。
看過那麼多被作者所影響的電影作品,不回頭追朔源頭經典說不過去,再加上最近寂寞出版社推出了中文重譯版,同時續集電影《銀翼殺手2049》近期也要上映了,所以最近讀書會選書,我們就選了這本來拜讀。
看完小說後我也立即找了1982年的電影來看,下面內容就是閱讀小說及觀影的心得。
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這本書寫於1968年,從當年的時代背景來想像未來(1992年) 的可能發展,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想像力,雖然有許多事物到了2017年的現代都還沒實現(例如:仿生人、飛行車…...),但人工智慧及無人車這些議題這幾年可是非常火熱,因此在閱讀這本小說時,你不會有種時代的隔閡感,也不覺得它是一部很古老的作品。
本書主要想探討觀點,我認為有下面三點:
1. 什麼是人類?
這主題從現在來看是個老梗了,已經有無數多的科幻作品都曾討論過,但作者的這部作品可以說是先驅之一,近期電影像是《普羅米修斯》或是《異形:聖約》也都是圍繞在同一個主題之下。
不過書裡有個有趣的觀點:當人類因放射塵汙染開始退化,出現智商與行為障礙時,同時仿生人卻愈來愈像真的人類,甚至比人類更適合在未來的極端環境下生存時,那到底誰才更像是人類?
2. 同理心是否可以用來區分人類和仿生人?
這部作品談到人類如何辨別仿生人與人類的差異,是透過一種「儀器+問答測驗」的方式來進行,而測驗的前提就是基於「仿生人沒有同理心而人類才有」的假設之下,所以仿人生不會想養寵物,仿生人可以輕易殺掉另一個仿生人或殺掉人類,或者更要進一步可以想像,仿生人不會有婚姻或宗教行為。
上述這些論點在書中都是正確的,但有趣的是書裡也提到,每次新的仿生人被開發出來後,其智慧和行為與人類愈來愈難區別,所以測試方法也會不斷被打破,只好再開發出新的測試方法,也許最終有天,會出現一種仿生人跟人類一樣擁有同理心時,他們是否也該擁有人權呢? 我想這問題才是最難回答的。
3. 若有一個裝置,可以隨意操控自己的情緒(大腦),你會想要嗎?
書中的世界裡有一個有趣的裝置叫「共鳴箱」,就像在在使用收音機一樣,你可以自由調節你想要的情緒,例如:星期一要工作覺得很憂鬱,想在上班前變得心情愉快,你只要調到某一個號碼,就可以開開心心地去上班(唔…...可能沒人想要),或是你想立即獲得平靜的心情,並讓自己心靈沉澱,你不用再學打坐冥想了,只要調一下共鳴箱,立即就可以達到天人合一的狀態。
這東西看似美好,但你一開始就知道這些情緒都是人工創造出來的,甚至可以說是一種騙過你的大腦所產生的假象時,你還會想要嗎?
我一開始是不想要的,但仔細想想之後,反而不太肯定自己是否會想要,或者真的能夠一直理智清醒地拒絕這樣的狀置嗎? 因為它實在是太吸引人了。
其實類似的效果,不只出現在科幻小說裡,在現實生活中,人類發明出來的精神藥物已經部份實現了同樣的需求,藥物其實已漸漸地影響了我們人類的情感,讓我們開始上癮和依賴,有天也許我們想要某種情緒(藥丸)時,都可以在便利商店隨時買的到也說不定。
最後這部電影及小說,有幾點我覺得有趣的地方:
電影本身是許多作品的先驅
例如:電影中在高空的夜晚,可以看見許多高聳建築物的牆面上,全都是大型電子廣告看板,甚至還有可口可樂的廣告,這點在攻殼機動隊裡也被致敬(不過出現的是3D立體的投影)。
時代背景的設定
小說本身是寫於1967年,不過內容的設定是1992年,改編成電影上映是1982年,為了讓劇情設定比較有未來感,所以電影將小說的時代改為2019年(就在後年,其實快到了XD)。但許多東西像是「飛行車」或「仿生人」都還沒實現,而近期要上映的續集電影的時代是在2049年,我們可以期待一下到時候人工智慧是否已取代了人類。(笑)
原書名的隱喻
英文原文書名為:Do Androids Dream of Electric Sheep? 若直譯的話,就跟簡中版書名一樣: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
這句話我認為有兩種含意,都跟作品內容有關,值得大家想想:
一、仿生人跟人類一樣會作夢嗎?
像人類一樣會作夢,然後再延伸來談,仿生人是否會有「夢想」(意義與目的)?
二、若仿生人會作夢的話,會不會夢到電子羊呢?
他們的夢跟人類的「夢」是否一樣?
你對《銀翼殺手》的想法跟我一樣嗎?快留言跟我一起討論。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