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本身也是從一路接受私校的教育體制,並考取所謂的頂尖大學。回憶學習過程和在補習班打工當助教的經驗,如果問我讀私校比較好?我會回答請先認識這四件事。
文:李珮瑄
在少子化與教改爭議等因素下,有越來越多家長選擇將小孩送入私立學校就讀,接受一貫教育體系。確實,近來許多私立學校在升學體制中表現亮眼,成績不輸傳統明星高中,我本身也是從一路接受私校的教育體制,並考取所謂的頂尖大學。回憶學習過程和在補習班打工當助教的經驗,如果問我讀私校比較好?我會回答請先認識這四件事。
一、跳脫機器人模式
不論就讀私校或公校,台灣追求唯一標準答案的學習方式,人盡皆知,人人都道「改變」,然而升學體制的存在,讓教師與學生,不得不繼續這樣的循環。在補習班當助教,經常幫學生批改練習卷,當中不乏有學生是為了早點回家或出去玩,有亂寫的情況,選擇題四個選項,出來批改到第四次總會是正確答案。每次看到學生這樣的態度,總會反覆思索這樣的教育意義何在?
中學六年在私校的生活,常常就像機器人,小考、週考與段考固定的循環,為了追求所謂的正確答案。不只私校,就目前的教育體制來說,這是普遍公認的問題。不可否認,這樣的方式,藉著錯誤學習,或是說背題型,能夠快速認識各個學科,考取好成績,考進人人稱羨的大學。然而,不論是專業知識,或是日常生活,並不是每一道題目都有正確答案。身為學生,無力改變政策,能改變的只有自我學習態度,就像每一個老師都會說的一樣,讀書學習不是為了標準答案,而是從既有的知識,培養基礎,從而找出興趣。
二、成績不是唯一,為喜歡的事努力
另一個私校與公校的差別是「社團」,為了教學進度,必須花費更多時間在課業上,上課時數長,有夜自習,也有週六上課,休息時間少,更遑論社團時間。在許多長輩眼裡,社團是夢魘,有人因為它荒廢課業,成績一落千丈;有人因為它叛逆,頂撞父母師長。然而,上了大學後,卻發現也有不少人因為「社團」找到興趣,為了一份執著與熱情,努力考上相關科系,鑽研更高深的學問。
這不是鼓吹大家高中生活一定要「玩」社團,才能找到人生志向,或是才算是念過高中,我想強調的是成績不在是唯一定義成功的要素,因為喜歡熱愛、義無反顧堅持而成功的人也大有人在。遇到太多家長因為小孩成績不好而煩惱,也遇到太多學生成績不好卻不努力改進或是有其他「興趣」,至少對我而言,從來不覺得成績是唯一,只覺得它是一種保障,屬於有努力幾乎都能得到回報,當對這些完全沒興趣時,至少也該培養一技之長,從現實面來看,就是為了能夠養活自己。
三、誰適合讀私校?高抗壓性與自律
撇除金錢、炫富、比較等較屬於大人們的擔憂,我認為讀私校學生本身該具備以下兩項特質。在私校高壓環境下,成績競爭激烈,名次差距往往只是小數點後的位數。讀私校無礙需要極高的抗壓性與自律,以我自身就讀的學校為例,為了達成六年一貫的教育目標,從國中開始壓縮學習時間,將三年的課程在兩年半內上完,九年級下學期篩選能夠直升高中的學生,提出獎學金吸引成績優秀的學生留下來,並開始進行高中課程,再以同樣壓縮學習時間的方式,以利高三復習升學考試。這樣的學習方式壓力大,必須懂得如何面對與調解壓力,自律更是重要,如果是屬於需要人鞭策才唸書的人,那壓力一定會更大,私校或許不會是一個好選擇。當然這不是唯一,家長、學生各自有太多需要考量的面向,但既然要意要選擇比較,它殘酷競爭的一面是不可以被忽略的。
四、自己選擇,自己負責
升學這條路要做出很多選擇,年紀小必須依靠家長幫我們做決定,但隨著年紀漸增,我們必須知道先學會了解自我,知道自己想要得是什麼,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並自己做出抉擇。師長、父母或許會很多他們的意見,但這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自己做決定,並承擔一切好與壞,懂得為自己負責,我認為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延伸閱讀:為何選擇讓孩子唸私立學校?家長們這麼說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