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文風不動,那「紋絲不動」這個詞是哪來的?「致災」這個詞是怎麼開始使用的?「重製」和「重置」哪個是「reset」?「三溫暖」和「桑拿」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很多中國的說明書會把「電漿」寫成「等離子體」?
2024年4月1日 星期一|小小的姐姐
上個週末有一位台灣的Vtuber(就是不以真面目示人,而以動作捕捉科技控制漫畫風格的人物的YouTuber)首次去中國平台直播,還出於節目效果試著假裝成是中國的VTuber(其實現在在中共當局要求直播者實名制之後,不公開本人長相、姓名的VTuber在中國已經等於實質非法化,她要裝其實也裝不出來……)。
這個直播在今天早上剪成了短片精華,標題還刻意用簡體字寫「親、我這台灣口音道地不?中國小姐姐的特技披露!」後面再用繁體中文加上「(純屬娛樂)」以及hashtag「台V(台灣VTuber之意)」。
這段標題可以吐嘈的地方不少,「道地」以前我們已經提過,那今天我們就來講這個「小姐姐」吧。
中共簡中的「小姐姐」相當於我們的「小姐」。他們並不是沒有「小姐」這個詞,只是幾乎完全只用在特種行業的女性工作人員身上。然後這個意思的「小姐」我們也有,只是我們很有自信,相信在台灣講中華民國國語的人都能輕易區分「一般意義」的小姐和「特殊意義」的小姐而已。
筆者在千禧年代初期曾經去過一次深圳、一次海南島,當時在旅館看他們那邊的電視,其實沒有這樣的用法。記得有一次和家母在外迷路向女性的路人問路,劈頭就是喊人家「同志!」。這當然都是從他們的電視節目現學現賣的,說不定早在當時就已經不符合他們實際日常生活的用法了。
從以上個人經驗,筆者會推測「小姐姐」這個用法是這樣來的:以前中國的百姓都互稱「同志」,不論性別。改革開放之後,也許他們需要一個「黨味」淡一點的稱呼,這時就找上了原本就有的「先生」和「小姐」。「先生」沒什麼問題,「小姐」卻有前面提到的特種行業的避諱問題。於是不知道誰起的頭,就有人發明了「小姐姐」這個「改造版」,既做到了避諱,還順便多給了一些「尊稱」,畢竟兩個「姐」應該、大概、或許會比一個「姐」要厲害吧?
台灣倒也不是不使用「小姐姐」。有兩個最大宗的案例:一是從筆者小時候就陪伴不少人走過童年、從小蘭姐姐叫到小蘭妹妹甚至女兒和她差不多大的日本少年/推理漫畫《名偵探柯南》。故事中有一位被奇妙的藥物影響、造成身體退化成小學生的18歲少女灰原哀(本名宮野志保)。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中國的用語越來越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卻少有人能系統、組織地探討中國用語何時入侵、如何入侵、取代了什麼原有用法,又造成了什麼影響。筆者用一年52週366天的紀錄,逐一告訴你這些中國用語的原委和由來。
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