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會說歌詞也是面向之一,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有人沉醉於音階,有人埋首歌詞,有何不可,何需勞氣討論?但事實上,歌詞文本研究有三個盲點,繼續向這方向書寫流行文化,徒然是故步自封。
最近知道有一本關於樂隊Beyond的書付梓出版,全書是講歌詞;又聞一間出版社準備推出其「香港詞人系列」的新書。時光彷彿倒流到上世紀九十年代到千禧頭十年,坊間出現不少香港流行樂的歌詞賞析專書。
我對現時還有針對歌詞分析的書覺得非常好奇,雖然我也曾寫過一兩篇講歌詞的文章,但很快就擱筆,畢竟本地樂壇,尤其近年,湧現了台前幕後同樣精彩的唱作人,新一代藝人風格由文青到小眾妖嬈搖滾死亡金屬無所不包,追星文化更非常熱熾,更不能不提數碼時代網絡及行銷的影響,上述種種都提醒了我們香港流行樂有著除文本分析以外的面向,且都是很好寫的題材。
當然,有人會說歌詞也是面向之一,兄弟爬山各自努力,有人沉醉於音階,有人埋首歌詞,有何不可,何需勞氣討論?但事實上,歌詞文本研究有三個盲點,繼續向這方向書寫流行文化,徒然是故步自封。
首先,歌詞文本研究,尤其是解讀,往往都非常主觀而又不一定準確。填詞人林夕1998年寫過一首《暗湧》,有人說是關於香港主權移交的政治隱喻,林夕則澄清是王菲的故事。我還看過一本香港流行曲評論集《夜話港樂》,說林夕在《相愛很難》中最後一句「別要張開雙眼」是「閉上雙眼不理所謂真相,勇敢地自我地不理旁人地相愛下去」,真是一滿紙荒唐言言。大佬,假如作者想起廣東話有「隻眼開隻眼閉」一語,會不會寫出這麼離譜的林夕外傳?
其二是將歌詞由音樂作品割裂於理不合。歌詞固然是流行曲靈魂所在,由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多年前在禮賓府發言時朗誦的《獅子山下》到年青人在社交平台的連篇囈語,都直接引用歌詞言志。但要明白,歌詞看似成為流行曲最廣泛代表的面向,是因為文字本身是易於傳達的形式,但為寫文章和著書立說,不能見樹不見林。
一首音樂作品除歌詞外,還有其他組成元素,包括旋律和編曲。普遍而言,各形式的藝術作品,如一套電影、一件藝術品、一首流行曲,都是一個整體,無法只抽取其中一個元素獨立剖析。就像中國大陸的Gala樂隊有一首流傳甚廣的歌曲《追夢赤子心》,個人來說我非常折服其歌詞所帶來的鼓舞。但在串流平台,包括原版、眾多翻唱和Gala樂隊時常因過於激動而破音的現場版本,都會發現觀眾留言的重心非常清晰地不落在歌詞,而是:可以走音不能降調。由是音樂作品之所以動人,遠不止歌詞的豪言壯語。
最後是歌詞文本分析的局限。一些耳熟能詳的歌詞確是藝人或組合的寫照。不過要理解清楚,先有他們本身的形象和追求,然後才有這些歌詞,單以歌詞不能論證任何結果。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香港音樂人譜出的廣東歌新樂章,在這裡記錄下來,還望有人共鳴、賞析。
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