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新年「Matariki」的傳統慶祝儀式包含三個部分,由觀星以預測來年、向星團進行祈禱,和烹煮食物獻給星星,祈禱並朗誦已故親人的名字。不同社群也會融入自己的文化元素,來慶祝不同的新年,例如有些華人舉辦活動慶祝Matariki時,會學習毛利天文知識時,一起剪出星星圖樣的窗花。
在紐西蘭過新年的感覺,可以先從聖誕節說起。
在夏季白晝,享有更充裕的日照時間。醒來後,散步到碼頭旁廣場,仰望高達十八公尺、掛滿彩球燈飾的大型聖誕樹裝置。
許多人正享受年末長假,還有剛從遊艇下船的各國遊客,去港邊小店點兩球冰淇淋或一盤生蠔搭白酒,再拍一張閃亮海浪裡的帆船,上傳IG後可以標注當地溫度:23度C,再來思考即將到來的跨年該如何度過,也不遲。
如果是第一次在紐西蘭跨年,可以選擇體驗經典行程——看煙火。
由於位於國際換日線旁,紐西蘭比起多數國家更早迎接新年的國家之一(雖然經常可見「紐西蘭最早跨年」的說法,準確來說,最早會是其他更緊貼國際換日線的太平洋島國),可以成為世界上搶先看到新年煙火的觀眾之一,那麼觀賞北島大城奧克蘭市中心的知名高樓「天空塔」煙火秀,是相當受歡迎的選擇。
和朋友們吃完晚餐,一起在市中心bar hopping,接著在倒數聲中遠望天空塔大約五分鐘的煙火秀,再隨著人潮慢慢移動,回到自家被窩,或接著前往附近的伊甸山看日出。
不過,在紐西蘭過年,不是一天,而是一整年的事
說到外國新年,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呢?台灣人對於外國新年的印象,往往建立在元旦及跨年煙火上。但就如同台灣有農曆新年,各個國家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春節」。究竟各國真實的過年樣貌為何?背後反應哪些社會現象?外國人又是如何看待農曆新年的呢?讓我們透過旅居海外作者們的眼睛,一起掌握。
看完整專題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