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stin Worland
譯:彭于庭

早在幾十年前,氣候專家就已經知道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將嚴重破壞人類文明。除了以科學角度更了解氣候變遷外,我們也開始實際感受到它帶來的影響,因此眼前的挑戰變得更加急迫。

日前聯合國一項關鍵報告,同時帶給人類一線希望也做出嚴厲警告。這項報告指出科學家和立法者已經知道如何應對氣候變遷並防止最可怕的後果出現,但是政治領導人卻幾乎沒有動作。

獲諾貝爾獎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的科學家指出,只要全球暖化超過1.5°C,地球就得面臨最嚴重的後果。然而根據聯合國的最新報告,人類活動已讓全球升溫1°C,且若溫室氣體排放量以現今的速度持續增長的話,地球可能在2030年就突破1.5°C的門檻。

前任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特使也是前愛爾蘭總統的瑪麗・羅賓遜(Mary Robinson)對《時代雜誌》說:「我們需要一個計劃來拯救人類,我們擁有的時間很少,責任卻很大。」

若要讓升溫控制在1.5°C內,人類必須改變二氧化碳排放的進程,一個方法是在2050年左右完全停止排放二氧化碳,二是吸收量要大於排放量。由於人類仰賴化石燃料幫車子加油、替家庭和工廠發電,要達成以上目標非常困難。

但是我們不需洩氣,因為IPCC的報告諭示了一個好消息:科學家已經找到可以把全球升溫控制在1.5°C的科技。IPCC主席李會晟(이회성)在首爾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升溫限制在1.5°並非不可能,但整個社會需要經歷前所未有的改變,上升的每一度都非常重要。」

其他的解決辦法還包含提升能源效率、運輸電氣化以及透過造林或吸碳科技等方式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除此之外,迅速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至關重要。若要達到控溫目標,在2050年前可再生能源必須占全球用電量的70%且完全停止使用煤炭。

因市場需求增加,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快速擴展,且因價格穩定下降,未來幾十年內使用量有望持續成長,改變已慢慢成真。

但改變的速度仍然太慢,政府方面也必須採取行動,例如支持研發、改變市場運作模式才能化解燃燒化石燃料造成的負面影響。

國際可再生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負責人阿德南・阿敏(Adnan Amin)指出:「為了應對氣候問題,能源轉型的速度必須努力加快,這點得靠政策來推動。」

IPCC報告就是旨在促進政策的推動。一些發展中國家擔心若升溫超過1.5°C國家就會滅亡,因此要求將溫度控制在此標準以下,最後在2015年巴黎會議經過各方談判、斡旋之後確定將1.5°C作為「理想目標」,之後IPCC受命研究將升溫控制在1.5°C的可行性及方法。

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我們離這個目標還差得很遠,且即使190個國家在2015年巴黎會議上做出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承諾,全球升溫可能還是會超過3°C。

當初極具歷史意義的巴黎協定似乎諭示全球共同打擊氣候變遷的時代來臨,但各國簽署之後卻沒有積極採取減排措施。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美國完全退出《巴黎協議》,同時德國、澳洲及加拿大等國的打擊氣候變遷計畫則面臨意想不到的挑戰。

美國加州州長傑利・布朗(Jerry Brown)告訴《時代雜誌》:「各國裹足不前,世界沒有在實現《巴黎協議》裡的目標。」布朗等人努力透過高峰會、政策、企業合作方式,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於今(2018)年12月在波蘭召開之前對各國政府施壓,期望重啟打擊氣候變遷的工作,但由於全球政治動盪不安,這仍是一項嚴峻的挑戰。

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研究氣候變遷及能源的首席科學家克里斯・韋柏表示:「可能與不可能之間的差別就在政府意願。」

如果失敗了,所有國家和人民都將面臨極大的後果,無一倖免。某些發展中國家缺乏資源因應氣候變遷,還有位在海岸線旁、小島上或乾燥區域的社區將會成為最大受害者。羅賓遜表示:「我們需要一條實現「氣候正義」的道路。讓全球升溫超過1.5°C的風險非常大且不可預測,某些影響也不可逆轉。」

© 2018 Time Inc.版權所有。經Time Inc.授權翻譯並出版,嚴禁未經書面授權的任何形式與語言版本轉載。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