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舉年的投票日前一週出刊,當然要做政治小說專題啦。本期專題介紹李昂、陳列、施明正、陳黎及幾位詩人的作品,探討文學如何回應現實政治,又有哪些不足之處。共讀會邀請您一起讀丁允恭的《擺》,人生相談室則面臨創刊以來最嚴酷的挑戰!此外還有劉梓潔、朱宥任和草間彌生的評論喔!
【編輯室報告】票票絕對不等值
關於民主政治,最廣為人所接受的神話之一,大概就是「票票等值」了吧。
進入票匭的那一瞬間,郭台銘是一票,馬英九是一票,我們每一個人也都是一票。但是,除了這儀式性的一瞬間,回到日常生活中的我們,擁有的政治權力有極為巨大的落差。法律並不對所有人一樣公正,制度也不是對所有人一樣友善,就像那句弔詭的名言一樣:「所有人都是自由的,只是有些人更加自由。」
擁有權勢者讓他們的一票大於面值的方法,是來自於世俗的、物質的力量,他們或者有錢,或者有地盤,或者有一個可以任憑他們的意志驅使的組織。但這世界上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一大於一,雖然「轉換」的效率可能沒有上述的力量那麼高;其中一種,便是文學寫作。在九合一大選前夕,我們推出了「屠殺圈地搞殖民,誰讓台灣不開心」專題,討論台灣幾位涉入「政治文學」此一領域的作家。無論他們主觀的意向如何,他們的書寫確實都在一定層面上,具有影響了讀者政治思想、甚至影響讀者政治行為的可能性。專題從〈筆與蜂鳥〉開篇,先討論看似於政治、現實最遙遠的文類:詩歌。在杜十三和陳黎的兩首極為近似的「礦災」主題的詩作中,我們能引申出怎樣的詩歌-政治力量?而〈我將再起,只是硬度夠嗎?〉討論了李昂今年不太成功的新作,為何類似的性別-政治書寫策略在數十年前震動整個社會,現在卻連一點漣漪都激不起來?〈「蔣公」作為一種現成物及其亂入〉一文以施明正的個案,讓我們看到政治對作家的戕傷,以及作家在作品中如何騰挪政治壓力,將之轉化(或無法轉化)的曖昧性。最後,對於今年非常受肯定的散文家陳列的政治散文書寫,〈隱者或隱憂〉提出了市面上的評論罕見的質疑,在一定程度上觸及了政治文學的倫理問題。有趣的是,本月的「共讀會」剛好也輪到了現任高雄新聞局長的作家丁允恭的作品,〈捏捏鮪魚肚,舜或雷特爾〉這篇力作因而也彷彿可以讀作政治文學專題的延伸。
政治這個場域,一如文學一樣,總是累積了好幾個世代的不開心,當它們二合一的時候,負負好像也未必能得正。但是,在它們最有理想的狀態裡,卻也不約而同地許諾我們開心的可能——如果我們願意風雨無阻地,就連在票匭以外的每一秒鐘,都堅持不斷投票的話。每個人的一票都不是等值的,但只要自己手上那票不為零,總是會往某個方向做功的吧?
【本期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專題:誰讓台灣不開心,政治小說專題
共讀會
人生相談室
書評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