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日常生活的普遍用語:憂鬱,十幾年前被叫做「懶惰病」,
也曾被形容是,有顆石頭壓在心上,無法說出口......
為什麼出了事就說是有「憂鬱症」?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嘗試從治療技術的角度「詮釋」和「解釋 」,
來觀察「憂鬱症」如何被看待,如何被使用?
*************
就是不信邪吧?困惑著一個真實無比的現象。
何以複雜人性經驗的多元描述憂鬱,被窄化成只來自於負向想法?
然後,順勢變成只要正向想法,就可以取代人性的複雜?
我需要說說不一樣的想法,不是為了不一樣而不一樣,
而是臨床現實上就是如此多元性,實在無法硬擠進正向想法裡,否則,反而變成無法多加思索的限制。
是誰決定什麼是正向想法呢?
重點在於,人性裡有光,也有暗處,是千百年來文學、藝術、哲學的經驗描述,怎麼會被現代版的普通心理學,簡化弄成只是一道光線呢?
精神分析有些話想說,也有短詩、隨筆和劇本嘗試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