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莊蕙慈(Teach For Taiwan 行銷企劃組志工)

屏東的夏天總是豔陽高照,正當空氣悶熱潮濕到了極點,一場突如其來的陣雨帶來清涼,也把在戶外玩耍、散步的人們帶進青創聚落的開放空間躲雨。陣雨結束後,孩子們繼續嬉戲、家長們聊天休息,廣場上「街頭故事棧」的小展覽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目光,一場關於教育的交流也在這裡展開。

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今年的年度企劃「未來的一百片拼途」,在七月載著TFT教師的故事巡迴全台各地,第二場的街頭故事棧來到屏東市青創聚落,並邀請了第三屆TFT校友何佩璇、廖淑茹分享短講「企業的拼途:想像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佩璇與淑茹都是今年六月才剛卸下教師的身份,短講一開始,同樣是第三屆校友的主持人斯婷便邀請兩人回首,兩年多前是什麼樣的動機,讓他們選擇送出履歷,成為TFT教師,投入到偏鄉的小學?

勇敢是改變的第一步 放下才是收穫的開始

佩璇大學就讀社會福利科系,時常研究、接觸社會上各種不平等議題,因此當他看到TFT希望以兩年計畫為基礎改善台灣的「教育不平等」現象,立刻就引起他的興趣。雖然要遠離都市和自己熟悉的生活圈,但是一句「有時偏鄉不是缺那些物資、不是缺錢,而是缺一個人」,讓他下定決心成為那個陪伴的力量,以TFT教師作為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

當然,在偏鄉兩年的承諾非同小可,每位教師在選擇加入計畫前必定都經歷不小的猶豫掙扎,只是同樣的問題對淑茹來說,面臨的是更激烈的天人交戰。

「我都說我是來拉高TFT教師平均年齡的」,淑茹笑著說。兩年前的淑茹,其實已經是工作多年的上班族,在貿易公司就職,有著穩定的薪水、不錯的職位,身邊的朋友聽到自己要離開已經待了六年多的公司到偏鄉教書,「他們都說我瘋了嗎?」

不過淑茹回想,當時的自己對於工作和生活並沒有熱情動力,因此當看到TFT創辦人的劉安婷的演講,一直關心教育議題的他彷彿找到了真正想做的事,決定給自己一個改變的機會。

「你不會得到更多的東西,在你還沒有放棄現在手上所擁有的。」牧師的一句話讓淑茹停止猶豫徬徨,按了下報名鍵,也開啟了後來兩年,以及接下來更長遠的新旅程。

用心陪伴 從改變中看見影響力

淑茹回憶起兩年前的第一堂課,就是一個大震撼。當他踏進教室,映入眼簾的是一片混亂,當時有個孩子和其他同學起了爭執,情緒失控地大哭、罵髒話、摔椅子,讓他很驚訝又困惑,「難道現在的學生情緒都這麼暴躁嗎?」後來從班導師那裡了解,原來這個學生來自隔代教養的家庭,由於在眾多手足之間容易被忽略,讓他在學校更想引起別人注意,只是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表達。

這兩年間,淑茹反覆地站在學生的身旁,從親身示範做起,帶著他們學習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到了最後一個學期,有次班上學生又發生衝突,讓他驚訝的是,當年那個情緒暴躁的孩子竟然主動出面安撫同學,「來來來,你來旁邊等,你深呼吸,我帶你去外面看風景,你不要這麼生氣,有話好好講。」這一幕讓淑茹十分感動,原來自己的行動孩子們都是看得見的,甚至會轉為行動對待身旁的人,「那時讓我發現到,我真的是一個老師。」

而佩璇也在兩年中,改變自己對於教師角色的認知。對他來說,他最初只把老師看作是一份責任、工作,並沒有覺得自己能為小孩帶來多大的影響,「TFT一直告訴我們要發揮影響力,一開始我是懷疑的。」

為了給孩子好的環境,他努力營造與學生的信任關係,並在課堂打造能培養自信心與安全感的舞台。兩年下來,他看見過去害羞畏縮的孩子,現在會在上課提問時積極舉手搶答;他聽見過去對他資歷能力極不信任的家長,因為看見了孩子在家中的改變,主動問他是否會留下來任教。

「到那個時刻我才真的覺得說,原來我沒有辦法一時改變一個人,但我可以透過兩年不斷的陪伴,給他我們的愛跟安全感,讓他相信自己是有可能的,到最後他甚至會去影響別人。」在離開的這一刻,佩璇才更真實的感受到,自己作為老師所擁有的那樣一份「改變一個生命的影響力」。

不過,在偏鄉教育現場的這兩年,除了見證孩子的改變、自己的改變,他們卻也看見了不少令人無奈的現象,以及背後需要被解決的複雜問題。

Photo Credit: Teach For Taiwan 為台灣而教提供

企業作為解方 讓愛心資源發揮更大價值

「台灣的善心人士與資源真的很多,但可能沒有被妥善的運用。」淑茹注意到,有時挹注偏鄉的經濟補助,不一定真的能運用在孩子身上。有次他發現一個孩子的鞋子已破舊不堪,問他怎麼沒有請家人用補助款幫他替換,卻得知那筆錢已被花在別的地方。而有時學校收到大量補助物資像是文具、玩具,如果沒有妥善的分配資源、引導學生,反而讓他們不懂得珍惜與感恩。

他也深刻感受到,偏鄉的老師和學生都需要多元的刺激以及支持系統,不過時空、資源分配的限制,不只讓學生接觸的刺激較少,動輒數小時的車程,更讓參加研習活動等進修、充電的管道,對偏鄉教師們來說有著太高的參與門檻。

因此在兩年結束後,原先帶著教師夢加入計畫的淑茹,並沒有選擇留在教育現場,而決定回到都市地區的企業工作,期望帶著自己的偏鄉經驗,協助企業用更適當的方式引入資源。他希望運用大企業在各地的技術與人脈網絡,讓不同領域專長的在地人才能進到學校與學生互動,帶給他們更多元的課程和想像。同時,他也想讓偏鄉教師能夠有支持與輔導的系統,讓老師們能抒發情緒、並有更正向積極的思維,願意嘗試帶給孩子更創新、多元的教學。

「我發現,可能我教這兩年,影響最多就是校內200位學生,但是我如果可以去影響一位老師,他之後還要教十年、二十年,他能影響的學生,會比我多十倍百倍千倍。」兩年的經歷讓教育志業的種子扎根在淑茹心中,雖然回到上班族的身份,卻已不同於當初的迷茫,而是帶著熱情,持續為教育不平等找尋更好的解方。

裝備自己逐「教練」夢 成為支持教師的力量

「我們都希望老師支持小孩,但誰來支持老師呢?」對於偏鄉教師的無力,佩璇也有所感觸。他說過去自己也曾對部分偏鄉老師有「坐等退休、不認真備課教學」等的刻板印象,然而到了現場,他發現同事們其實很關心孩子、也很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但往往工作負擔造就深沉的無力感,又沒有人可以聽他們講遇到的挫折,或是互相打氣。

佩璇提到自己的一個同事,過去和學生關係並不好,也較少花心思在備課與教學,在與他聊天的過程中,他發現其實那位老師並不是沒有想教書的意願,只是有時情緒起伏較大,每次發脾氣又讓師生關係越來越惡化。而在多聊了幾次天後,他發現老師的情緒越來越穩定,開始願意多花時間去聽孩子說話、陪伴孩子,甚至到後來開始參加研習、發展出自己創意的教學方式,課堂也越來越受孩子歡迎。

「我覺得我可以當一個傾聽的角色,傾聽就是一個力量。」經過這兩年,佩璇找到了自己想當「教練」的願景。這個教練,不是體育項目的指導者,而是透過傾聽、提問的方式,陪伴對象釐清遇到的問題、找到解決的方式與力量。這套制度在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行之有年,但卻比較少應用在教師支持上。

「有時你在達到目標的中間遇到一塊石頭,這塊石頭你自己一個人搬不開,不過其實你身上是有那些工具的,只是被藏起來了。」佩璇用比喻來解釋教練的角色,是作為支持者與引導者,透過提問、聊天的方式,「引導你用自己身上有的工具去把這個石頭搬開。」兩年現場的經驗讓佩璇深深感受到這是偏鄉教師很需要的支持系統,即使無法直接介入、解決問題,但透過聆聽,也能為教師們提供更多的能量,「當老師長出能量,這樣的能量會回到孩子身上。」

有了這樣的念頭和願景,佩璇決定接下來先進入企業裡的人力資源部門,了解企業內部教育訓練的制度如何建立,並累積籌備課程、講師接洽等經驗,「先裝備我自己,讓我自己有這個能力,慢慢的再去成為教練,一步一步去達到我最後想要做的那件事情。」

走在企業的拼途 成為解決教育不平等的一片拼圖

在兩年計畫中,淑茹和佩璇各自看見了偏鄉的教育面貌。他們看見孩子的改變而心生喜悅,也因看見現場的需要,決定重新整理行囊,踏上更長遠的路途。

在計畫結束後,離開現場的他們並不是對孩子或教育議題的背棄,而是期望自己有更多元的工具、裝備更強的戰力,成為解決教育不平等這個複雜拼圖中的一份子,在不同的領域,共同為心中那個「讓偏鄉孩子也有優質教育機會」的志向而努力。


【活動資訊】Teach For Taiwan 一日嘉年華|音樂 x 野餐 x 電影

  • 時間|8月5日(日)14:00-21:00
  • 地點|華山文創園區(華山劇場,戶外草地)
  • 活動詳請可點此瀏覽

作者介紹:一群致力於改善台灣「教育不平等」的行動者,透過TFT計畫招募青年到偏鄉國小展開教學工作,佐以專業的培訓和支持,企圖培育視野及能力兼具的領導者。兩年結束後,TFT期待這些人才可以從偏鄉教育現場投入多元的領域,用不同專業串聯彼此的影響力,為改善教育不平等的使命持續奮鬥,讓孩子的出身不再限制他的可能性。

關於「未來的一百片拼途」:2018年,TFT正式集結了超過100位跨領域的人才深入偏鄉。在看見議題、看見需要後,這些力量逐漸在不同領域發酵,串聯成一股改變的潮流。

拼,是拼湊,也是拼命。一群人勇敢地拼,為的就是給下一代打造更好的未來。
途,是路途,也是前途。唯有親身走過偏鄉教育的路,才看得見最真實的需要以及最美麗的風景。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