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ach for Taiwan
【未來大人物】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師生故事:「TFT計畫5週年特展—有人才有教育」
教育最需要的是人,這次展覽主要訴說人才對於教育改革的重要,而「有人才有教育」這句話透過不同的斷句,呈現不同的議題,但都可看見這些年輕人在偏鄉教育中付出的熱情。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六):把「沒有經驗」視為禮物,才有重新想像教育的機會
「我把這個『沒有經驗』視為『禮物』。」胡茵走向實驗教育的初衷便是希望有個「重新想像教育的機會」,即使一切必須從零開始,必須歷經許多前所未見的關卡,但他仍認為:「正因為沒有經驗,我才會更努力的學習,想把它做的更好。」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五):我不想放棄任何一個台灣的孩子
「其實我覺得,跟老師的相處方式,在對孩子的態度上學習到最多。」小巫指出,我們總是會對孩子有較大的耐性,較能看見孩子的需求;然而,我們也應該要以相同的標準面對其他老師。唯有「同理」對方,才能了解對方的需求與難處,才得以找到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合作方式。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四):努力在偏鄉播種,但開花結果不必在我
歷經媒體最動盪的時代,原先已從事新聞業三年多的渝婷深感大眾「媒體識讀」能力的缺乏;參與多場社會運動的馥綺,在街頭對成人的遊說中頻頻感到挫折。於是,兩人為了根本解決問題,皆訴諸於教育,將社會議題帶進課堂,培養孩子的判斷與思辨能力,進而成為一個好的閱聽人。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三):這些年就像在念「鄉村研究所」,讀的不是書,而是人
李珊和宜融分別在四年和兩年前,展開他們為台灣而教的兩年計畫,到台東、屏東的偏鄉小學擔任老師。這一段路途中,他們除了陪著孩子們在學校裡探索、在生活中學習,也經歷了一趟深刻認識自我、探索自我的旅程。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二):有時偏鄉不是缺那些物資和錢,而是缺一個人
在兩年計畫中,淑茹和佩璇各自看見了偏鄉的教育面貌。他們看見孩子的改變而心生喜悅,也因看見現場的需要,決定重新整理行囊,踏上更長遠的路途。
未來的一百片拼途(一):兩名高學歷青年,為何前進偏鄉當小學教師?
這個社會不乏有使命感的青年,看見懸而未決的問題時,積極伸長了手,以各種方式欲碰觸那片模糊的景象,卻總撲了個空。然而,凡甘與定瑜的例子或許成了另一種典範,跳起之前先緩緩蹲下,在生命影響生命的教學過程中,親身感受問題的模樣,儲存能量後再奮力一躍,離解決問題的目標終能近了些。
前微軟高階主管以「Get Stuff Done」精神改變無數尼泊爾孩子的生活
Room to Read被評選為世界頂尖NGO組織之一。他們已經為第三世界國家建立了1,600 所學校以及 15,000 座圖書館。創辦人John Wood用他的故事說明了:面對人生的選擇,唯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看清自己是誰,才能找到真正方向。
【專訪】她給學生最好的「教材」,就是從不幫孩子做決定
「我會把小孩當大人看,你今天做的所有決定都要自己負責,為自己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負責。尤其是當你做了一個不好的選擇,我更會很清楚地讓孩子知道。」
想教孩子的事:重要的不是快或慢,是跑完,而且是「一起跑完」
「我想跟班上一些同學道歉,因為我沒有等你們,我選擇帶其他快的人先跑完,還有壓後的同學,對不起我沒有聽你的提醒。我也想跟老師謝謝,讓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帶全部的人一起完成。」
想教孩子的事:重要的不是快或慢,是跑完,而且是「一起跑完」
「我想跟班上一些同學道歉,因為我沒有等你們,我選擇帶其他快的人先跑完,還有壓後的同學,對不起我沒有聽你的提醒。我也想跟老師謝謝,讓我還有最後一次機會帶全部的人一起完成。」
教育的本質應該是「改變」:給22K年輕人、偏鄉學童和台灣未來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台灣偏弱勢學童與貧窮分析報告顯示出城鄉資源相差16倍,偏鄉兒童更面臨教育資源短缺、學習能力失衡與學習機會薄弱的三大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