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犯罪後,該過怎樣的生活?犯罪者被關之後,就該在監獄中被迫接受不合理的紀律或被侮辱嗎?或許會有人認為,當他犯罪侵害他人人權時,他就不配也不該享有人權。但大家能夠想像沒有人權的生活嗎?

《刺激1995》講述一名銀行家安迪(提姆・羅賓斯飾),被誣陷謀殺妻子與妻子的情人,法院判處無期徒刑,進入肖申克監獄服刑的故事。電影改編自史蒂芬・金的小說《麗塔海華絲與蕭山克監獄的救贖》,以瑞德(摩根・費里曼飾)這位待在肖申克監獄超過20年的受刑人,用第三人的角度,敘述著安迪進入獄中的種種生活。

當入獄第一個晚上,就有獄友被獄警活活打死

安迪進入獄中的第一天,監獄中的獄友就開始打賭猜測這批新生中,誰會在今晚崩潰。

「第一晚是最難熬的。他們會讓你像剛出生時一樣光著身子排隊走,你得忍受除虱的鬼東西撒在身上帶來的灼燒感和近乎失明的感覺,然後他們把你關進牢房,緊緊關上門時,你就知道這是玩真的了。眨眼間,整個生活都被毀了。你一無所有,除了餘生的時間來思考。」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就在這夜,一名新生承受不了一天的壓力,開始哭喊求饒,結果換來的是獄警的一陣毒打,被送到醫務室,但卻因為醫護人員早就下班,導致無人救治而死。但是這位新生的死,並沒有為施暴的獄警帶來任何麻煩。

似乎沒有人在乎一個人就這樣被打死。在肖申克監獄,獄警動用私刑的情況是十分常見的。獄警代表著監獄這個小型社會中絕對的權威,面對這樣的權威,只能服從,因為只要稍有閃失,可能就會變成下一個獄警棍棒下的可憐蟲。

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1994)

體制化讓人懼怕石牆外的社會

安迪在獄中度過15年歲月後,一位負責監獄內圖書館的獄友布魯克斯,這位一直受到大家尊敬的老人家,突然拿著刀架在獄友脖子上想要殺了他,大家認為布魯克斯瘋了,但同樣已經待在獄中很久的瑞德卻語重心長地說,布魯克斯沒有發瘋,他只是被體制化。

「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討厭它,再來你習慣它,最終你會發現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這就是體制化。」──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布魯克斯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是因為他的假釋申請被核准了。布魯克斯已經在獄中待超過50年的老人家,他在獄中是一個受人尊敬、受過教育、很重要的一個人。可是他在外面的社會,他什麼都不是!所以他想要犯錯,繼續待在獄中。但布魯克斯仍然被假釋出獄,住在輔導機關給的房屋中,接受輔導機關給予的工作。假釋一段時間後,布魯克斯寫信給安迪和瑞德,信中透露他內心的絕望與恐懼,最後,他在自己房間內上吊身亡。

恐懼束縛著你的心靈,希望釋放著你的心靈

安迪在獄中代表著自由與希望,他利用他的專業,協助獄警節稅、幫典獄長洗黑錢。讓他在獄中得到不同的待遇,他為獄友爭取到某日的黃昏午後,在屋頂上暢飲幾瓶冰的啤酒的特殊待遇;他被保護免於受到一直想侵犯他的三姊妹騷擾;他被允許對外寫信,爭取在獄中建置圖書館讓獄友考取正式學歷;他甚至還趁獄警去廁所時,將他鎖在廁所中,在獄中撥放《費加洛的婚禮》(雖然撥音樂這件事,讓他受到不小的懲罰),但他帶給獄友的是不一樣的希望感受,讓大家能夠短時間體會到和一般人一樣的生活。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在電影中,我們並不知道安迪的這些獄友是犯下什麼惡行而入獄,但在沒有任何有色眼光下,我們更可以用更單純的角度去體會,這些人是怎麼在這樣體制化的小社會中生活,而當他們習慣這樣的生活後,他們要再次回到社會中,除了會受到歧視外,也很難再次融入外界的生活。

雖然在監獄中,他們仍然照著規矩,有電影欣賞的時間、有讀書的時間、有放風的時間,出獄後,矯治機關也提供住宿和簡單的工作給更生人,但這些只是考核的一個項目,還是真的希望能夠矯治這些犯罪者,讓他們可以回歸社會呢?

就像瑞德在最後一次假釋的詢問中所述:

「我無時不刻地對自己的所作所為深感內疚,這不是因為我在這裡(指監獄),也不是討好你們(指假釋官)。回首曾經走過的彎路,我多麼想對那個犯下重罪的愚蠢的年輕人說些什麼,告訴他我現在的感受,告訴他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解決問題。可是,我做不到了。那個年輕人早已淹沒在歲月的長河裡,只留下一個老人孤獨地面對過去。重新做人?騙人罷了!小子,別再浪費我的時間了,蓋你的章吧,我沒什麼可說的了。」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監獄存在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矯治這些人?懲罰這些人?還是只是為了隔離這些人?當我們希望這些受刑人能夠順利地回歸社會,而不是在司法系統中一再徘徊。那麼監獄的體制、規範、人權就是我們該去關注的!

延伸閱讀

本文經法操司想傳媒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