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局成立即將三十年,亦經歷了由盛轉衰,但對待私人市場的態度,梁國齡認為是十年如一日,總是要私家醫生「聽話」,否則就將之邊緣化。
撰文︰Kenneth Lui ∣ 受訪︰梁國齡(仁安醫院副醫務總監)
留著羊鬍子的梁國齡,自言喜歡武俠小說,說話也像豪士,爽直、坦率。說到香港醫療系統的缺失,他的話像俠客的刀,不拖泥帶水,一針見血。帶點懷舊風的說話方式就如旁白,娓娓道出八十年代的香港醫療紀。梁國齡是仁安醫院副醫務總監,曾擔任香港婦產科學院院長。八十年代初於港大醫學院畢業,及後取得婦產科院士資格,並開始在中大教學,幾年後自立門戶。早在三十年前,他便和鍾尚志醫生一起用豬隻,試驗微創切除膽囊手術,是香港微創手術的先驅之一。一頭花白的他,卻活躍於社交媒體,不時在Facebook上撰文,專頁有二萬多人讚好,算是私家醫生之中的KOL。
醫管局拔劍 私院節節敗退
他初出茅廬的年代,富經驗的公立醫院醫生流失至私營市場是常態,「那時極少數醫生會留在公立醫院十多年以上,稍有能力的都很快離開。」他笑說:「如果一直留在公營系統,別人會質疑『是否不夠膽量自己往外闖?』,被認為『冇用』。」轉捩點是醫管局統一全港公立醫院,「在楊永強的帶領下,靠著鍾士元爵士爭取到的資源和二千個『殘兵』(醫管局醫生),戰勝四千個富可敵國的私家醫生,把香港醫療標準提升至新高」,那時候公立醫院上下將士用命,醫生們犧牲休息時間,把公立醫院從「有命都不要去」的印象,改變成為專科門診接近零等候時間的高效體系,「醫院聯網之間會互相比較,等候時間保持在一星期以內的聯網,會取笑等候時間需兩星期的聯網。」
面對公營醫療水準提升,私家醫院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對手廉宜高質,私家醫院漸漸難以招架,開始萎縮,減少病床。若果醫管局改革是一條隧道,「私家醫生看不到隧道盡頭。」當時在私家醫院,有醫生向他訴苦,「為甚麼你們有錢還樓貸?」九七年後經濟不景,一些私家醫生為求出路,在千禧年前後甚至計劃北上「求生」,「剛在沙士(SARS)之前,我和一些拍檔去廣州視察。如果當年成事,我們應該死光了!」他哈哈大笑。最終沒有成行,他坦言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之故,「國內轉了領導人就要從頭開始談。」
沙士打破的,不止是北上的財路,還有公營醫療的神話。「SARS hits usexactly at our weakest link.」他回首往事,「我們習慣了一切盡在掌握,當隱形殺手不知從何而來,完全沒有人懂得應付。」「從此醫護人員知道自己的領袖並不是神,領袖和我們一樣都是人。」「都會出錯,面對未知都會束手無策。」醫管局神話,經此一役破碎虛空,領袖亦「墮入凡間」。光環不復再,前線醫護對醫管局高層失去信心和崇敬,便開始另覓出路。沙士後,他觀察到私家醫生開業的通告重新出現,「房欄一倒下便很難維持下去。」他模仿著別人的語氣:「明明我比他厲害,為甚麼我不走?」骨牌式的離職潮正式開始。
軍心散渙 仗如何打?
「醫生離開是因為不開心,各種不同原因的不開心,」談到醫生流失的問題,他認為沙士後,醫護不開心的原因是「為甚麼」。失去對領袖的信心後,「他們開始會計較,為甚麼我要做這些事情?為甚麼?能延續下去嗎?」在他而言,由始至終都是士氣的問題,「當每個人都想『為甚麼是我?』,大家心態改變了,不想再做如此誇張的服務量。當一個系統內的前線士兵開始有這種質疑,帶兵的官就不用做了。」他形容醫管局的高層 一直「打慣順境波」,如夢初醒,根本不知如何是好,導致問題一直累積。「軍心士氣是一個很淒涼的循環。」說罷嘆了一口大氣。
公營醫療雖然每況愈下,但價格低廉且收費劃一,大部分香港人還是不得不依賴。「我們(私家醫生)的收費真的很誇張,不是說同事們不值得這個收費,但是收費的結構會導致病人很難預算花費。」對於收費,他的批評很直接:「常常被詬病的一點是收費完全不能預估。一些收費高的醫生是否應該收取那麼高的費用,其實沒有人說得準。」
公私院醫生互相批評
不光是收費,他續說:「甚至醫生是否給予正確的治療都說不準。」不是有臨床審計嗎?「當然沒有啦。」病人亦很難知道自己得到的醫療水平,「香港人醫療知識很差,因為中學教得不好,學生會學習莫斯科的歷史地理,但老師不會教授人體運作,整個教育不知所謂。」更甚的是病人會討論和比較治療效果,「會比較不同的醫生,有時診斷不一樣,結果病人就全部都不相信。」間中有一些私家醫生處理不善的個案,「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有些例子要回到公立醫院補救,引起公立醫院醫生批評。但前輩留下的教訓是兩批醫生互相批評,社會便會兩批都不相信。」「市民在私家醫療的花費很多,但是否有多些得著,病人是無從得知的,這個被詬病得很嚴重。」
梁國齡一直希望,在私人市場尋找確保醫療服務質素的方法,「如果日後我要告訴我的子孫我的診金是騙回來的,我做不到。」他的方法是廣招人馬,建立自己的團隊,親自教出合乎他要求的醫生,並統計團隊中不同人的臨床結果。如此能找出最佳方法,亦易於控制成本,同時又有良好的醫療效果,能穩定客源。
公營和私營醫療可以和平共存嗎?「當年醫管局盡收天下兵器,就是欠缺了放手的藝術。如果懂得把部分的工作放在私營市場,把它管理得好,今日的香港會不一樣。」早在九七年前,醫管局服務還在穩步上揚之際,他已看到危機,「我早就覺得醫管局不能如此持續下去,它『燒錢』的方法令它不能持續下去,更令私營市場都不能持續下去。燒到自己,也會燒到私營。把所有工作做了,公私營兩方面都會死。私營死會困著醫生,都沒出路。」九七年前後,私營市場慘淡,「私家醫生們很不開心。」政府卻彷彿任由私營市場自生自滅,「政府是知道有問題的。政府知道,醫管局也知道。」他形容政府的態度,令私家醫生「覺得政府想『玩晒』。」
私家醫生 罪在「不臣」?
醫管局成立即將三十年,亦經歷了由盛轉衰。但對待私人市場的態度,梁國齡認為是十年如一日,「政府太自大,醫管局有時也自大。」自大的人,總是要別人聽自己的,對管控不到的對象,乾脆放到一邊晾著,「就像公私營合作,都是他要怎樣就怎樣,為甚麼你不可以聽私家醫生說?他們總覺得,私家醫生說的都是錢。為何你要這樣assume我?」「冇偈傾」的結果,是不歡而散,「私家醫生就不理你,不參加你的計劃。」
私家醫生不聽話,政府的處理方法,是邊緣化,「試過有一些治療後的跟進,政府寧願讓家計會負責,也不會找私家醫生合作。」他愈說愈有氣,「我們去罵那些政府的顧問,大家師兄弟,是不是要這樣做?」他說政府不取私家醫生,因為他們不會任由政府頤指氣使,「和私家合作,要商討。家計會簡單得多,『點佢』就可以。」
依梁國齡的想法,私家醫生的原罪,在於「不臣」,「整件事是不合理的。因為政府預設了,私家醫生都是賊。」政府慣以權力行事,但他堅持,要推動公私營合作,不能單靠權力,「權即是你的office,勢就是別人會否聽你說,是否尊重你。」「假若你沒有office,還有人聽你說嗎?」
相關文章︰《你個醫療制度壞咗呀!》︰醫療系統缺人手、資源及長遠規劃,但高層無法幫助前線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你個醫療制度壞咗呀!》,白卷出版。
作者: 公共衞生研究社(民間自發、於2019年成立的研究組織。希望透過實證為本的研究和考察,探討香港的醫療及公共衞生發展,共推動地本地的健康素養和參與衞生政策倡議。網址:hkphrc.com,Facebook:公共衞生研究社)
人手:冇!
床位:冇!
配套:冇!
香港自詡文明進步,為甚麼醫療系統千瘡百孔?
當他們能醫不自醫……
制度崩塌,港人有病難治?
醫護發聲,誓要逆轉命運!
廿五篇醫療工作及病患對醫療制度的批判及控訴。
責任編輯︰Kayue
核稿編輯︰Alex